APP下载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优化过程的方法研究

2024-06-10王东海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模模型

王东海

(甘肃新瑞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1 传统建筑设计方法局限性分析

1.1 技术限制

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主要是手绘和二维CAD绘图,很难捕捉到建筑项目中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特性。二维图纸相对静态,面对复杂的空间关系和结构布局难以提供直观和详尽的描述。此外,二维CAD绘图方式也使得实时更新和迭代变得困难,任何的设计更改都可能需要大量的手工修改,进而影响设计进度和效率,且传统建筑设计在可视化方面的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设计演示的需求,限制设计师的创造力,还可能导致客户和相关利益方难以全面理解和评价设计方案[1]。

1.2 信息管理

设计信息往往是分散存储的,每个专业或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资料库,造成整个项目中的信息孤立和隔离,导致跨专业间的协同变得困难。而设计的每一个变更,都需要多方沟通和协调,信息孤岛的形成不仅会带来重复劳动或产生数据丢失的风险,而且当这些信息需要更新或传递给其他团队或利益相关者时,由于缺乏集中的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的流通常会受到延迟,或者容易产生误解,影响项目的效率,而且可能导致重大的设计和施工错误。

1.3 效率与准确性

受制于落后的技术和方法,设计师在绘制、修改或更新设计图纸时经常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努力,在需要多次修订和变更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人为因素在设计过程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增加了出错和遗漏的风险。每一次设计变更都需要对相关的图纸和文件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整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而这种核查工作往往依赖于人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在项目规模较大或时间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出现人为失误和疏忽在所难免。此外,传统方法中对于复杂的计算和分析依赖于手工或基础的计算工具,受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涉及的多方面因素和细节的影响,易导致计算数据出现偏差,为提高准确性,设计师和团队可能需要投入额外的时间进行校对和验证,进一步影响了设计的效率。

2 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2.1 可视化与模拟

建筑设计阶段应用BIM,设计师不再仅依赖于平面的二维草图,而是能够创建精确的三维模型,直观展示建筑的外观和结构,嵌入关于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数据。这种数据驱动的三维模型为项目各方提供了全新的、更为直观的视角,在初期对设计进行深入地评估和理解。此外,BIM 软件中的模拟功能也使得设计师能够在设计阶段进行各种模拟,例如日照分析、能效分析和材料选择的模拟,帮助团队在项目初期预测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设计满足了特定的性能和可持续性标准。BIM在可视化与模拟方面的应用还有助于增强与客户和相关方的沟通与协作,通过三维模型和真实感的渲染图像,客户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评估设计方案,作出更正确的决策。

2.2 冲突检测与解决

BIM技术允许设计师在统一的三维信息模型中整合各个专业的设计,如结构、机电、给排水等,潜在的冲突都可以在设计阶段及时被检测出来。例如,管道与梁的交叉,或者通风系统与电气布线之间的冲突可以早早识别并得到妥善解决,而不是等到施工现场才发现,避免了返工和增加的成本。早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够提高设计的质量,减少施工风险,并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BIM 的这一功能不仅节省了时间和金钱,还增强了设计团队、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信任与合作,确保整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无缝衔接。

2.3 持续设计更新与迭代

BIM在建筑设计阶段的引入为设计师提供了动态、互联的三维信息模型,使得设计更新和迭代变得前所未有的流畅。随着项目进展,无论是客户的需求变更,还是规范的更新,设计师都能够在BIM环境中迅速调整设计,并立即看到这些更改如何影响整体建筑。这种实时在线呈现方式使得设计团队可以更有自信地进行决策,并确保所有的更新都能够与整体设计和项目目标保持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由于BIM 模型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个部分的更改会自动反映到相关的其他部分,确保整体一致性,消除大量的重复工作,显著减少人为错误的风险。

3 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计划与调度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中,计划与调度一直是棘手的问题。由于多种原因,包括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多个参与方的协调困难,以及现场不可预测的变数,施工计划往往难以实时更新和调整,导致实际施工进度与预期计划之间的出现偏差。当现场出现突发情况,如天气不利、材料延迟或人力短缺时,计划的调整和重新分配资源变得尤为困难。传统的方法往往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和协同工作机制,信息流通受阻,各方不能及时了解其他团队的进度和需求,可能导致重复劳动,还可能增加施工风险,如物料堆积、设备碰撞等。

3.2 安全与风险

建筑现场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断地活动和人员流动都使得安全隐患处处存在。在没有先进技术和数据分析支撑的情境下,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如高空作业、重物搬运、机械操作等,难以进行全面、实时地监控。意味着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会被忽视,直到事故发生后才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和判断,缺乏系统性和准确性,导致风险预防措施可能存在盲点,增加施工人员受伤的风险,还可能导致项目延误和经济损失。由于现场信息的流通和沟通不畅,当事故发生时,迅速、准确地了解事故原因和采取相应措施也面临挑战,且传统施工现场往往缺乏有效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施工人员对于安全操作和风险防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技能。

3.3 质量控制

由于缺乏高效的数字化工具和自动化技术,质量管理常常依赖于工人的经验和技能,手工检查和评估容易产生疏漏,因为人的判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疲劳、主观偏见或单纯的疏忽,导致施工缺陷,影响建筑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和功能表现。再者,由于缺乏对施工过程的深入分析和预测,传统的质量控制往往更注重事后的处理而非事前的预防。这种被动的管理策略使得许多潜在的质量问题在其形成的早期阶段就被忽视,等到问题扩大或造成后果时才得到注意。

4 BIM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4.1 4D建模与时间管理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深入,并在多个维度为项目带来了切实的价值,其中4D 建模与时间管理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传统的建筑时间线管理常常是线性和分离的,而4D建模则将三维的空间信息与时间维度相结合,为施工进度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视觉表达,使得项目管理者能够在初级阶段就进行深入的计划和调整,方便了现场施工的监督,而且对于项目前期的计划制定提供了更为科学的参考。另外,4D建模与时间管理也为项目的各个参与方提供了共同的沟通平台。无论是设计团队、施工团队还是业主,都可以在同一模型中对施工进度进行查看和评估,确保信息的同步和沟通的顺畅。这种集中化的管理方式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误解而产生的误差,为项目的成功交付提供了有力保障。

与时间维度相结合的模型还可以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从安全管理方面分析,通过4D 模型,施工团队可以模拟施工过程,提前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吊车的移动路径、大型机械的操作范围等,以确保操作人员、机械和建筑结构之间的安全距离。在施工开始之前,可以使用4D模型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之更加了解即将进行的任务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学会如何应对。基于时间轴模拟,项目管理者可以确保物资的有序供应和存放,从而避免施工现场因物料堆放不当而造成的事故。从风险评估角度而言,与3D模型中的空间碰撞检测不同,4D模型中的时间碰撞检测可以确保施工的各个阶段不会出现时间上的冲突;结合天气预报数据评估恶劣天气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并提前作出相应的调整;基于时间线的模型可以帮助项目管理者更为准确地评估资源的需求,并确保在关键时刻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4.2 5D建模与成本管理

5D建模实际上是在传统的3D建模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和成本这两个关键维度,为项目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管理视角。在BIM的5D建模中,成本的每一个变动和调整都与具体的建筑元素、材料以及施工进度紧密相关。项目管理者可以实时地观察到设计或施工发生变化时,成本会如何受到影响,有助于预算精确制定,还能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及时和明确反馈。5D 建模的另一大优点是其对于资源的优化利用[2]。此外,当面临供应链中的突发事件或材料价格的变动时,5D模型允许项目团队迅速评估这些变化对整体成本的影响,并据此调整计划。

4.3 现场施工的实时反馈与更新

借助BIM 技术,现场的施工进度、材料使用、施工方法等都可以在模型中得到实时反映。BIM技术与现场施工紧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项目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现场的真实情况,无须等待传统的报告和汇报。一旦发现问题或者需要进行调整可以立即在BIM 模型中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BIM 不仅仅提供了数据收集和反馈的工具,还为现场施工团队提供了实用的决策支持系统,利用三维模型来更为直观地理解施工要求,更为准确地执行任务。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BIM 技术可以更加精确地进行设计和规划,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此外,BIM 技术还为建筑行业的各个参与方提供了共享、协同和交互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项目管理和决策支持。由此可见,基于BIM 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优化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行业将会迎来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建模模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建筑设计的困惑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