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2024-06-10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文明

严 庆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 100081)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作了广义和狭义的两种界定。广义文化的本质就是人化,包括人类改变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狭义文化就是社会意识,包括精神文化和人类在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成果。中国对文化一词的最早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1]。其中,“文明以止”“化成天下”很好地解读了何为文化及其功能,那就是衡量一个地方的人文状况要看人们的文明到了何种程度与水平。掌握了一个社会的人文、文明状况,就可以依据其中的规律去教化天下。

一、文化关乎国家发展大计

文化是一个宏大的概念,文化生活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样态,文化内容的庞杂性让人们难以勾勒出文化的体系与精髓。建基于文化实践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课题。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层面[2]:如何看文化——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如何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何看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如何看文化自信、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最为关键;如何坚持胸怀天下——实现文明交流互鉴。以上五个方面,分别涉及文化的价值、中华文化的源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因、中华文化的自信、中华文化的品质,整体上呈现出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人类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华文化自信的态度和立场。

踏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中华文化不断萌生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指向。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文,是不断发展的文明程度;化,是文明传播、传递的动态过程。文化、文明是国家治理和国家建设可资运用的柔性资源,文化、文明以软力量的渗透性、沁入性统合社会的伦理、道义、精神、信念,统摄社会心态、形塑社会关系、铺展社会涵化。礼乐制度是中国传统王朝国家建设的重要依托,礼乐文化的道德、伦理等软性调控与建导,制度文化的价值、原则等硬性规约与治理组成了影响中华民族发展的形塑与推动力量。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又为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找到了路径与遵循。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所在,这样的优势已被实践证明。中西对于文化和文明的理解不完全一样,中国的“文化”更具有以文明“化”天下的意涵。而“化”就是教化、引导、形塑人类社会的过程与功能。中华文明具有强大包容性、共生性,属于“中和文明”。“和而不同”的中和式文明是对中华民族发展特征最好的表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强调和期望的都是中和,即中正平和、和而不同、公允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向全世界证明:人类在海盗式文明和奴役式文明之外,在野蛮和屈辱之外,还有一种值得骄傲和自我证明的发展方式,那是理性激情不断唤醒良知与自信的一种文明[3]20-21。

二、不断加强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是文化主体(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包括物质、精神、制度等类型;文化又反过来塑造人类,促使人们不断走向文明。文化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心灵软件,它是一个符号代码系统,是价值观和社会互动的心理结构总和。文化是我们观察世界的镜头,是态度、风俗、符号、信仰和心灵反应的独特组合。他们赋予我们生活意义,并将我们定义为群体的一员[4]86。文化具有群体性,文化的民族性属于文化群体性的一种。各民族的群体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包括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包括共有的、独享的、混合的,包括有形的、无形的。

文化更大的意味、更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变化过程,在于它以文化人的过程。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化关注点不仅仅在于文,更在于化,化是能让一种东西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融化、绿化、分化、教化等[3]18。在中华民族具有了现代国家形态的外壳后,中华文明的“化成”具有了共同教育体系、党政组织化、载体媒质便捷化等依托,文化交流、文明传播的效率、效果不断提升。

中华文化滋养和形塑着中华民族。赫尔德将文化理解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过程化的东西,即将其视为不断进步的人性化和文明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身份认同[5]236。中华民族的品性与气质是由中华文化的基因所决定的,因为“文化”正是社会系统内部的遗传基因!“文明”则是文化经过生产过程物化出来的“蛋白质”[6]346。这里所说的文化基因系指文化类型与众不同的底色和精髓,是生物遗传学意义的比喻,但需要指出的是,文化、文明不能通过人类遗传传递、延续,文化、文明传递、延续只能通过人们的交流和习得来实现。

三、文化认同深及何处

文化认同是指人们对自己所遵循的文化符号、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的响应和确认。文化认同更多表现在对归属文化的价值肯定与认同,在复杂的文化体系中,人们的文化归属对于文化群体和文化类型具有一定的次序性和优先性,例如,一个人可以首先归属于一定的群体文化,但在政治文化认同上却可以超越自己所属的群体文化。

文化认同是国家的软实力,是联结国民的文化和精神纽带。在多民族国家中,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形成统一性主体的文化是没有凝聚力的零散、弱小文化,没有多样性的文化是缺乏生机活力的单一文化,两者统一整合则成为多民族的国家的文化形态。从文化角度而言,国家认同其实就是全体国民对本国文化的认同[7]85。文化包容是实现社会团结的前提,社会团结是实现社会凝聚的条件。文化具有“形”(习俗、建筑、器物等)和“神”(价值、信念、精神)的区别,包容性通常针对“形”而言,“神”的凝聚是求同存异的关键所在。

文化认同意味着对文化主体的认同。任何文化都不是脱离文化主体(人、人们、人类)的独立存在,认同中华文化就是认同中华民族群体的文化符号、文化价值,就是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也意味着对中华文化历史和文化发展进程的认同,从而衍生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空间地域文化、时代时段文化等亚文化类型,认同中华文化就要尊重和顺应亚文化借鉴、融合的趋势。文化的融合不是要人为地剔除部分文化,而是要给予各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的机会;不是要消除文化的分歧,而是要消除文化的隔阂;不是要反对文化的守护,而是要反对文化的禁锢;不是要惋惜旧文化的淘汰,而是要珍视新文化的萌芽。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文化的单一或者说合一,而是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精髓的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与彰显[8]310。

对先进文化的认同意味着对先进文化代表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会深及至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文化的功能决定了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深化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认知。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文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请文明演绎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漫说文明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