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档案治理视域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24-06-10张建君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普法人才队伍人员

张建君

(秦皇岛市抚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新时代,档案部门要深刻认识“教育、科技、人才”在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档案人才培养激励和教育培训机制更加健全、评价体系更加科学、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职业认同感明显提升”的发展目标和“实施人才强档工程”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观念障碍、人才短板、地区差异、基层基础工作薄弱等诸多问题,制约着档案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 我国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问题分析

结合国家档案局公布的2022 年度全国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馆专职人员有关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档案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1.1 队伍规模偏小。截至2022 年底,各级档案主管部门专职档案人员不足2 人,各级各类档案馆专职档案人员在9 ~13 人之间,队伍规模偏小。

1.2 年龄结构老化。据统计,各级综合档案馆34 岁及以下的人员占比不足五分之一,50 岁及以上人员占比近三分之一,队伍老龄化情况凸显。

1.3 文化程度偏低。据统计,各级综合档案馆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职人员占比不足10%,本科、大专占比80%以上,队伍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1.4 专业程度失衡。据统计,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具备档案专业背景专职人员的总占比仅有17.55%、18.21%,皆不足五分之一,队伍专业结构失衡严重。

2 档案治理视域下的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2.1 档案治理视角。在档案治理视域下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站位更高更全面,更加强调档案事业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2.2 档案治理视域下的档案人才队伍。档案治理主张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档案治理现代化。因此,档案治理视域下的档案人才队伍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专职档案人员,档案人才队伍应包括档案政策制定者、宏观管理者、具体执行者、治理协同者以及档案利用者等档案治理活动涉及的所有人员。

3 档案治理视域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构建路径

3.1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3.1.1 坚持党的领导。牢记档案工作政治属性,把牢政治方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自觉做引领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3.1.2 坚持人民立场。开展人社政务服务线上线下“好差评”,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优化评价、整改、反馈、监督全流程衔接的政务服务评价机制,全面准确及时掌握办事群众的感受和诉求,精准施策,不断提升政府工作效能。优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破解疑难杂症、突破瓶颈制约,真正解决群众遇到的复杂疑难问题。

3.1.3 坚守为民情怀。全面拓展“走流程”活动。健全完善人社干部以服务对象、经办人员等身份走流程制度,以“走”促“改”、以“改”提“优”。聚焦人社领域重点政策举措和高频服务事项,局领导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线上线下走流程”活动,摸情况、查问题、听需求、抓整改。处室、单位负责人定期开展“全事项走流程”,全方位排查解决各环节堵点问题,推动服务持续改善。

3.2 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3.2.1 压实各级党委主体责任,增强各级档案主管部门统筹谋划和指导协调能力,增进局馆、部门、区域、行业协同,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拓展基层档案馆(室)配备专(兼)职档案人员的统计范围,建立基层档案人员基本情况台账,详细记录年龄、学历、专业、单位、从业年限、职称职务、培训经历等信息,实现覆盖全域的档案人员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3.2.2 创新监督指导方式,实施有效监管,切实将依法治档落到实处。创新区域档案工作协同监管模式,探索实施机关、所属单位、部门档案馆分层次监督指导。建立档案数字治理新模式,有效运用“互联网+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全覆盖,提升档案治理的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3.3 “以执法促普法”档案普法与档案执法一体化推进

3.3.1 落实“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提升档案人员、办事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档案意识与档案法治思维,实现执法普法的纵横联动。实施全国档案“八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把与档案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重要内容,引导档案工作者用法治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化解难题。将档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作为档案法治宣传教育基本任务,列入普法责任清单和普法工作计划,引导档案工作者准确把握基本内容和各项措施,有效提高法律素养和依法治理能力。

3.3.2 加大对新技术的运用力度,开展精准普法、智慧普法,建设融报纸、网站、掌上客户端、微信、微博,阅报屏、智能屏于一体的档案普法传播体系,提高普法产品供给质量。建立以案普法长效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档案普法活动,推动社会公众认识档案、关注档案、利用档案,提高全社会档案意识,让档案事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3.4 “精心育才”提升专业素养

3.4.1 档案工作者要坚定档案自信,有长远心、进取心,有“平凡中见伟大”的雄心。档案工作枯燥无味,有长远心才能甘于寂寞,有进取心才能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更好地运用现代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升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挥档案价值、贡献档案力量。

3.4.2 档案主管部门应立足档案人员专业、岗位及层次,开展科学化、个性化、精细化的继续教育培训。依托全国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档案部门举办的线上线下培训班,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档案技能培训模式,实现各年度档案干部、档案人员初任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的全覆盖。健全档案拔尖人才技能培训体系,开展档案主管部门、高等学校、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档案培训共建共享行动。

3.4.3 培养“多面手”。持续深入开展全国档案系统“学批示、见行动、开新局”常态化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以比促学、以赛促练、以学促用,营造“比干劲、比业绩、比作风、比奉献”的浓厚氛围。

3.5 “用心留才”稳定干部队伍

3.5.1 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选树甘于平凡、创造非凡的先进人物,表彰奖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引导广大档案工作者不忘初心、胸怀“国之大者”、平凡岗位立新功,加快建立一支档案信息化建设亟需的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

3.5.2 完善激励机制。岗位上加强培养锻炼,政治上关心关注成长,生活上解决后顾之忧,待遇上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倾斜。充分发挥各类档案人才核心和骨干作用,保障各领域档案人员享有平等的职称评审权利,不断培养壮大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畅通档案干部交流渠道,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6 转变服务理念,提供多样化档案服务

3.6.1 以数据“赋能”,为服务“增效”。河北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已于2022 年7 月上线启用,实现了全省人社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该平台以“一卡通”为立足点,构建“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工作格局,实现人社业务一网办、一窗办、马上办、打包办、全省办、就近办、自助办、主动办,切实做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3.6.2 小卡片惠及大民生。通过数据驱动,充分挖掘数据和数字技术的潜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河北省积极推进建设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工作,不断拓宽社保卡服务范围,实现人社领域、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的一卡通用。

3.6.3 静默认证。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是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重点内容,事关社保基金安全及广大参保群众的切身体验。以落实“放管服改革”为发力点,山东省人社厅建设了省级业务一体化和数据共享平台,该平台对接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口信息、婚姻状况、死亡、生育、就医、出行、工商登记等信息的共享应用,动态判断待遇领取人员的生存状态,“寓认证于无形”,真正实现从全员全面认证到个别疑似人员重点认证的转变。

3.7 推动构建档案治理体系,筑牢安全基石。数字档案管理已成为档案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档案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严格遵守档案安全法律法规。树牢安全理念,守住安全底线,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压实安全责任,全社会共同参与,筑牢强大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综合防范体系。

猜你喜欢

普法人才队伍人员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普法
普法
普法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