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

2024-06-10魏红曼王向卓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魏红曼 王向卓 冯 江

(衡水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党建工作同样面临从传统方式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型的紧迫需求。特别是在高校中,这一转型不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本文以衡水学院为例,分析基层党建工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探讨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实现路径,旨在找出如何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高效的信息化党建工作。总体而言,本研究不仅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也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1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是汲取党的建设先进经验、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有效举措,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1]。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多维度的优化与升级。从提升管理效能,确保信息准确性和可获取性,到拓宽政治教育和思想传播的渠道,信息化建设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转型还助力于强化组织内外的互动与凝聚,以及确保精准和高效地执行党的政策与方针。更为关键的是,信息化不仅是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现有机制的一种增强和完善,也是一种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有助于高校基层党建适应未来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实用工具,更是确保党的工作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1.1 提升工作效率与管理现代化。在高校环境中,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率,推进现代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如数据库和管理系统,高校党组织能够更高效、准确地管理党员资料、活动记录、教育培训历程等。这不仅简化了原本繁琐的手工流程,而且通过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得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前瞻性。

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信息化建设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线平台和学习管理系统的建设为党员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渠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和交流。同时,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络平台的利用,使得党的观点和政策得到了更为广泛和迅速地传播,为思想引导和公共舆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1.3 增强组织间的连接与凝聚力。在数字时代,网络社群和平台在增进党员间沟通、交流和团结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信息化不仅促进了党员间的实时互动,而且通过线上的讨论和分享,加强了党员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纽带。这种新型的组织连接方式,显著增强了党组织的内部凝聚力,为党的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4 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地与执行。信息化建设在确保党的政策决策、落地执行以及反馈机制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使得基层党组织能够迅速了解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效果,确保政策的精准落地。同时,通过建立线上反馈平台,党员和群众可以直接为党的各项工作提供建议和意见,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持续优化的管理体系。

1.5 建立未来导向的党建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引入新的信息化工具和策略。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更是为了建立一个具有未来导向、能够适应数字时代变革的党建模式。这种模式将更加注重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辅助以及技术与人的深度融合,确保党的工作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2 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基层党建工作效能提升的关键因素。从资金保障、人才培养到硬件设施和体制规划,每一个环节都有其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施综合性、多层次的措施,衡水学院已在基层党建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这一进程还面临诸多挑战。

2.1 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中的思想引领和路径模糊性。在高校中,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多重挑战,尤其是在思想引领和具体实施路径方面存在明显的模糊性。类似于其他多数高校,衡水学院基层党组织主要由学生和一线教师这样的非专职党务工作者构成。尽管上级党组织对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指导,但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这些非专职党务工作者通常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信息化培训和指导,他们在操作中经常表现出困惑和不确定性。这种情况造成了一系列具体问题,最为明显的是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表现在如平台选择、内容布局、用户引流和平台维护等方面通常都是碎片化和孤岛式的,没有一个统一和连贯的规划和管理体系,这无疑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数据冗余和信息安全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模糊和不连贯也在学术界的研究中得到了体现。虽然“基层党建信息化”作为一个关键词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专门针对高等学校,尤其是类似衡水学院这样的机构进行的研究相对少见。这不仅凸显了在信息化建设中全面创新和思想引领的重要性被忽视,也意味着需要从更高的层面给出明确和可操作的指导原则。

2.2 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长效维护机制缺失。学校的基层党组织正在积极采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等平台,以促进其党建活动和担任思想引领角色。尽管对这些努力充满了信心,实际成效却受限于一个关键瓶颈,即长效维护机制的明显缺失。具体而言,这些新媒体平台的成功管理和运营不仅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还涉及到额外的资源分配,包括人员招聘、工资结算和持续的人力资源投入。加之新媒体平台多样而且更新速度快,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很容易被错配或浪费,从而降低了整体效率和效果。更重要的是,由于没有有效的长效维护机制,很多新建的平台在初期运营后便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持续维护,导致平台功能逐渐落后、用户体验降低,从而影响党建信息化的整体质量和效果。这一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引领方面的作用[2]。

2.3 全面信息化实施资源密集且难以短期见效。尽管信息化在校级党建工作中已经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如在党员党籍管理和成员流动等方面基本达到了无纸化的标准,但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实施信息化方面仍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这些组织因其特殊的角色,比如负责培育积极分子和拓展党员队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纸质文件。加上缺乏合适的文档储存解决方案,文件管理复杂度进一步增加。其次,组织内的工作人员多数时间和精力被教学和日常行政工作所消耗,这限制了他们在运用信息技术化提高党建效率方面的创新能力。即便出现了创新思路,由于资源和精力的双重制约,往往难以持续深化和扩展。最后,由于缺乏清晰的评估和考核机制,信息化进程中的各项工作难以得到系统性的推进。综合而言,虽然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但在高等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实践中,由于人力资源限制、工作任务繁重以及考核机制不明确等因素,信息化的全面应用和推广仍然面临重大挑战。

2.4 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机制不平衡。在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中,虽然表面上看似有所进步,但这些“进步”主要体现在形式和程序上,而实质性的改进却相对缺乏。一方面,过度的形式化管理如每日签到打卡和接收大量信息通知,增加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却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工作效率提升。另一方面,虽然建设了校级党务系统,但系统中的工具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内容往往更新不及时,并不能真正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服务支持。这种缺乏实用性和可用性的情况凸显了整体战略和规划缺失的问题,因为一个成功的信息化建设应当是全局性战略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技术和工具的堆砌。由于这些问题,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为了基层党建工作的阻碍,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确保形式和内容能够相统一,以促进党建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3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路径

3.1 优化党建信息化功能区块,搭建综合媒体信息化框架。为了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党建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一系列综合措施。在确保政治准确性、信息权威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首先,需要整合并优化现有的信息资源,包括党建网站、社交媒体账号以及专用应用程序,如“学习强国”,以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其次,通过运用即时通信软件和大数据技术,构建一个涵盖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团员以及党员与群众的全方位互动和信息共享平台。这不仅促进了有效的信息流通,还为个性化和智能化服务提供了可能,如“党建+人工智能”的创新模式将进一步提供更为智能和个性化的服务。最后,考虑到党员管理和评价的需要,适时推进由大数据支持的全方位党员综合评价平台的建设,将有助于更系统地进行党员的入党推优和综合考核。通过这样高度集成和相互关联的多元措施,不仅可以打破现有的技术壁垒,还能促使“互联网+党建”工作在更广泛和深入的层面上得到推动,从而达到党建工作全面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3.2 构建从日常维护到即时响应的基层党组织信息平台。为了有效地提升基层党组织在全媒体信息化方面的表现和影响力,关键在于搭建一个具备长期稳定性、高可达性和持续发展潜力的信息平台。首先,制定和实施一套明确且持久的日常维护机制至关重要,其目的是确保党员对这一平台的持续参与和高度依赖。例如,通过推出一个综合性的“组织生活”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利用大数据自动提醒等尖端技术手段,为党员在参与组织活动、缴纳党费和自我学习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便利服务。其次,在高校环境下,基层党组织需要特别关注信息化工作的即时性和精准性。这意味着,除了需要具有高度的战略敏感性以及快速准确地捕捉信息热点外,还需要灵活地运用网络流行语和热门搜索词汇进行有效的价值观传播和观点表达。综合工作导向应聚焦于“定向、瞄准热点、拓宽受众群”三个关键维度,以确保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精准的角度对党员和广大群众进行有效的思想引导,进而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3.3 推进党建信息化科学与全面的评价体系创新。在高等学校党建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创新党建工作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从多个维度对党员活动、组织生活、学习情况等进行定量评估,为党建工作提供客观、精准的数据支持。其次,在创新评价体系时应融合“软指标”和“硬指标”,全面考虑党员的思想政治表现、党性修养等软性因素,从而更准确地了解党员在党建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此外,建立开放式的评价机制,融入师生、校友等多方参与的观点,能够形成更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探索互动式的评价平台,党员可以参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促进相互监督和改进。最后,确保党建信息化的有效性,建立周期性的评估机制,持续优化评价体系,以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通过这些创新措施,高等学校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推进将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3]。

3.4 多维度提升基层党建的信息化能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人员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多元化的工作环境。首先,在人员培训方面,基层党组织应与地方教育机构合作,通过网络技术和专家资源,为党员干部设计出切实可行、长期规范的信息化培训体系,以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养和网络信息应用能力。其次,在基础设施方面,上级党委需要提供统一规划和指导,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低效利用,同时基层党组织也应因地制宜,创新地方特色的党建信息“产品”。最后,在整体工作环境中,信息化建设应是一个涵盖实体和虚拟、成本和效益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体。通过平衡各个因素并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基层党组织可以更有效地推动信息化进程,从而全面提升现代化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4]。

3.5 多方面高效整合优化基层党建信息化体制。为全面优化基层党建信息化体制,首先,需要健全资金、人才和硬件的基础支持。具体而言,党组织应确保资金渠道多样化,并且重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硬件设施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保养,并确保信息的安全保存与备份。其次,在体制和规划方面,党组织应将信息化纳入总体工作规划,并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以及完善各项相关制度,以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用。此外,应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包括建立网络舆情研究和应对机制,以及加强网络统一战线工作,以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整体而言,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构建一个既规范又统一的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体系。

4 结语

在大数据和信息化快速演进的新时代背景下,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网络思政和信息化手段的巨大潜力成为党建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面对这些新挑战和机遇,我们有责任从更高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应对和拥抱这些变革。我们要确保信息化的巨大潜能被高效、积极地运用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避免其转变为潜在的破坏力量。这不仅需要我们更新认知和观念,还要求我们拥有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和全面、有效的实施策略。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