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研究与探索
——以《细胞生物学》 为例

2024-06-10时丽冉吕亚慈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5期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师范类师范

时丽冉 吕亚慈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是教育部委托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根据各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自认证开展以来,依照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各高校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评价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索与建设,开启了师范教育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尤其强化了师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毕业要求”部分明确提出对学生政治素养和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1]。专业认证过程中提升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标与目前高校进行的课程思政目标高度契合。专业课程可以在师范认证框架中发挥特色优势,在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的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与师范精神的培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形成合力[2],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1 师范类专业认证中专业课程承载的任务

2017 年10 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自此师范类专业认证在全国各高校师范专业全面展开。2018 年又进一步推出《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指南》,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开启了振兴发展教师教育的征程。

师范类专业认证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目的是推动各高校重视师范类专业的自身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认证标准对师范生毕业时应达到的水平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即毕业要求,毕业要求部分体现国家对专业人才培养“产出”的质量要求,是整个认证的核心,包括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4 个维度,二级认证对应了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8 个二级指标[1]。毕业要求除了反映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外,尤其把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放到了首要位置。在“师德规范”中对政治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在“教育情怀”中,更多的是师范精神的进一步延伸。

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运行过程中,课程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是整个认证的基础,对毕业要求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师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中。要考虑在课程大纲制定、课程目标描述、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紧密围绕毕业要求指标,多途径融入师德养成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

2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是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为目标,开展将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各要素的教学模式。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优势,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并对各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做出了指导,如理科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3 师范认证背景下 “细胞生物学” 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探索

3.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充分体现课程思政要素。《细胞生物学》是师范类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围绕师范认证对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在课程大纲的制定中需要遵循师范认证的理念,尤其在课程目标的确定中要紧密结合毕业要求指标点,从知识、能力、素质3 个维度进行描述。细胞生物学课程目标主要对应学科素养、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4 个一级指标点。从课程思政角度考虑,课程目标一定要准确把握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科学设计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3.2 从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依附专业知识,融入课程。首先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内容,将课程思政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凝练后无声融入教学内容,做到原处淘盐,原处入汤,不占用原有授课内容时间。依附教学内容,一两句话就可以达到育人的效果,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课程教学。

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前沿的学科,涉及30 余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化学奖[4],通过这些对人类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学习内容和人物介绍,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习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奉献的宝贵品质,感受科学家的伟大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开拓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三观。细胞生物学有些领域前沿活跃着我国科学家,获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如施一公、颜宁等利用冷冻电镜技术揭示了酵母RNA 剪接体以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这些载入科学历史的成就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贡献的志向。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科研的艰辛和国家对科研创新的需求,敦促学生直面问题,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远大的理想,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在讲授“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一章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朴素真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等学科的互相渗透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通过介绍各种研究方法与不断创新的仪器设备,培养学生强烈的探究精神与追求真理的精神,端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在讲授“物质能量转换—线粒体、叶绿体”有关内容时,通过学习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和叶绿体光合链的电子传递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依靠多个复合体团结合作才能完成的过程,渗透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介绍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对于光合作用的知识是如何逐渐加大深度的,让学生认识到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职业,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是细胞的重要生命活动,是受到严密监控的过程,三者矛盾又统一。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艰辛,以及细胞内生命活动的神奇与和谐,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欲望。每个细胞都在拼命的工作,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3 通过丰富过程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品德的塑造。思政育人要落实到教学的全环节过程,线上线下相结合,除课堂教学外,线上讨论、课后作业、考核等环节同样可以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实现对学生品德的塑造。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师范认证的核心要件,也是完成毕业要求评价和培养目标评价的基础和关键。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时,尤其强调要注重过程评价,并充分体现德育因素。

考核学习细胞生物学的具体作法:一是利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功能,发布一些前沿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及利用等,既从广度和深度上使学生对知识加强认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前沿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要严格遵守法律和社会伦理道德底线。二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着重训练学生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提升职业素养,如要求学生对某项诺贝尔奖内容发表感想、结合细胞生物学知识谈谈对新冠疫情的看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服务社会的信心与决心。

综上所述,师范生的德育素质培养需要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而“课程思政”教育承载着培养师范生达到德育素质目标的重要任务[5]。通过在专业课中灵活引入课程思政,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实现价值引领以及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注重将学生个人的价值取向、未来发展与社会和国家发展相结合,引导师范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育人观,在将来的教育生涯中实现自身价值,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健康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细胞生物学师范类师范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临床医学专业国际班《细胞生物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以科学方法教育为导向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改革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细胞生物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智能手机实现细胞生物学实验显微成像互动教学研究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