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2024-06-09原诗萌
原诗萌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我国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关键举措。
中央企业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影响带动能力。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央企勇担责任使命,打造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参与共链行动,为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4年,各央企将进一步发挥在产业基础和需求牵引方面的优势,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共同探索产业链融通发展的“中国方案”,积极补链、强链、固链,切实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补链 强链 固链
2022年以来,为推动中央企业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打造现代产业链建设领军企业,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企业绘制产业链图谱、制定产业链建设方案、编制年度计划,形成以十大工程类别、30项重点任务为核心的产业链建设履职工作指引。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领军企业完成强链补链项目投资1300多亿元,解决270余个产业链难点。中央企业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解决“锻长板”问题100余项,推出新技术新产品260余项。
2024年,各央企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实现自主可控。
中国电气装备提出,深入落实重型装备“一五五”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持续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集中优势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源头和底层解决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技术问题,勇担冶金、锻压等细分领域产业链“链主”,促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可控。
中国信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提出,更加积极支撑国家安全,大力推动集团5G、信息安全、数据治理、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在特通领域的重点突破和规模应用;重点布局价值链高端环节,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中检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增德提出,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关键领域,发挥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质量保障和支撑作用。
与此同时,2024年,各央企将加大产业链中高端布局力度,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中国航信表示,加大产业链中高端股权布局力度,继续实施前后舱协同应用(航行新技术)试点项目,明确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承载主体,成为民航数据运营的可靠第三方。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持续提升产业的“含新量”“含绿量”“含技量”,通过科技创新、资本赋能和精益运营,全力打造产业链“链长”或产业链“关键一环”。
中煤集团表示,化工产业要按照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园区化发展模式,发挥煤炭“原料”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高端煤化工产业集群。
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刊发署名文章指出,坚持国际化经营方向。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完善面向全球的生产服务网络,通过对外投资并购、优化全球布局、打造国际品牌,强化全球价值链掌控力,增强主动运用、积极引领塑造国际规则的能力,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带动中国装备制造、技术、标准和服务共同“走出去”,不断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各央企将进一步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中国装备、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提出,聚焦对华友好、资源富集以及长期经营国别,加大同国内矿产、能源、港口、物流等企业的协同合作,深度参与战略性资源的投资、开采加工、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物流贸易等业务,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实现属地长期可持续发展。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提出,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发挥全产业链优势,高水平全方位开展基础设施及产能合作,力促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落地,带动更多“中国元素”走向世界,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中国信科党委书记、董事长鲁国庆提出,积极参与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主动融入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新机遇,通过强化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投入加强海外生产基地建设。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浪潮下,2024年,各央企还将通过深化产业数智赋能,更好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提出,加快推进 BIM 与设计、施工、运营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以智慧电厂、智能電网、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矿山等为代表的数字孪生产品。
中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卜玉龙提出,加大板块间协同力度,建立健全跨板块间的交流沟通与绩效激励机制,充分应用数字化手段促进协同发展,加强客户、产品服务、人员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共享,更好发挥集团化优势,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
融通带动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中央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间有效衔接、协调运转,2023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起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向中央企业印发《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的通知》。
2023年9月1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正式启动,旨在探索建立以中央企业为牵引,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大中小企业有序竞合、融通发展的新格局。
“国际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有效融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说,当前共同应对外部打压遏制,更加需要强化上中下、产供销有效衔接,高效聚集各类生产要素,保持并增强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较强的优势,加快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对于微观层面的市场主体而言,产业链融通发展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要求。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产业引领力,能够快速整合全球资源,带动产业链整体升级,长期保持全球领先的价值創造能力。
张玉卓表示,重点要在“五共”上下功夫。一是共建新机制,实现多维度协同;二是共筑新基础,夯实产业发展底座;三是共享新成果,激发产业发展源动力;四是共创新生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体;五是共谋新发展,掌握未来竞争主动权。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2024年,各央企纷纷提出,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产业链控制力,以链式思维引领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国投董事长、党组书记付刚峰提出,首先应明确自身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其次应认真研究分析自身能力和优势可能覆盖的延伸业务领域、竞争或合作对象,既可沿产业链投资布局,又可沿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探索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努力建设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蒋旭光提出,要充分发挥产业控制作用,不断增强国家水网控制力,加快建设现代水产业体系,增强集团公司在现代水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开展中央企业产业链融通发展共链行动的通知》提出,要聚焦中央企业的产业链间协作、中央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融合,重点在供需匹配、协作配套、创新合作、资源共享、产业赋能、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等七方面形成一批示范项目。各央企在2024年工作会议上纷纷提出了相关举措。
国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晓仑提出,进一步发挥应用企业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
通用技术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于旭波提出,加强与重点用户企业协同创新,积极与用户建立结对协同攻关机制,打造“同步研发、共同验证”攻关模式。
《通知》还提出,着力打造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项目落地的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在这方面,各央企也在2024年的工作中进行了部署。
中国化学工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文岗提出,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畅通循环新生态。
中智公司提出,要站在产业链融通整合、更好发挥产业引领作用的全局高度,依托内涵式增长和资本化运作,加快推进生态化发展。
中国华电提出,要延伸产业链条。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延伸“氢”“储”“碳”“智”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抓好综合能源、虚拟电厂等用户侧业务,打造华电综合能源产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