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保定加快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06-09张金科

河北农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保定市农业建设

□文/张金科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保定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总抓手,按照“两确保(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提升(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强化(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的工作思路,高质量绘就新时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保定画卷。

一、夯实基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保定市坚持高位推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落实落细防灾减灾措施。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3 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012.06 万亩,“夏粮”实现“面积、单产、总产、效益”四增;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47 万亩,总产1.91 亿斤;特色经济作物261 万亩,年产各类特色农产品691 万吨,年产值308 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40 万亩,2023 年保定市成功争创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计划2023~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335.21 万亩,到期实现域内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

二、筑牢底线,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务必压紧压实防返贫工作责任。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目标任务,聚焦“四个一批”工作重点,推广衔接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和就业帮扶等7 种产业增收路径,深化“政府+驿站+龙头+基地+村级组织+农户”等15 种帮扶模式,实施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项目提升、龙头企业培育、科技创新赋能等“七大工程”,培育了27个产业特色鲜明、带动作用突出、机制模式创新、发展前景广阔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脱贫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稳步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保定太行山驿站、阜平香菇、阜平骆驼湾产业脱贫、唐县肉羊养殖等一大批典型模式在全国示范推广。

三、三产融合,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持续增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保定市围绕做优做强农业主导产业,坚持集群、项目、园区一体推进,扎实有效推进产业富农、质量立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两区一廊三带、多基地、多集群”的总体布局业已形成,一批高标准智能温室、植物工厂、装配式高效日光温室纷纷落地,初步形成了粮食、中药材、林果、乳品、肉蛋、食用菌、蔬菜、杂粮等八大优势产业,“菜篮子”“果盘子”在京津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成为环首都城市群重要农产品供应基地。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面推进设施农业三年突破行动,目前,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60.2万亩,比2020年翻了一番,增量全省领先;先后建成45 个规模基地、32 个示范场景,产量突破210万吨,新优品种率达到100%。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共培育农产品加工集群20个,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70 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65 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12 家。形成3 大品类、6 大园区、150 家企业、150 亿产值、270 个菜品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新格局,入选“2023 智造预制菜·新锐城市50强”,成功举办“中国(保定)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北方预制菜产业第一城正加速崛起。创建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 个、省级区域公用品牌14 个、省级领军企业品牌10 个,与京东合作打造市域公用品牌“直隶田园”,安国中药材、高碑店豆腐丝、涞水麻核桃、阜平食用菌、望都辣椒、满城草莓、蠡县麻山药等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农产品深入人心。

四、典型示范,和美乡村建设强势推进

乡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保定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决定》,配套制定了《乡村规划管理规范实施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施方案》等七个专项方案,《保定市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标准》和《保定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了“1711”的政策体系,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基础和支撑。整治提升人居环境,2023 年改造提升户厕45440座、公厕489 座,新建粪污处理站43 座,新建维修站点75个,配备抽粪车527辆,新建厕所运营监管中心3个。阜平县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易县、高阳、涞水被评为全省村庄清洁先进县。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梯次推进“1+3+N”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1 个易县百里和美乡村示范区,3 个市级、35 个县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 个,示范引领全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五、党建引领,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健全完善

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社会稳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我们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五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活动,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农村基层群众组织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古村落等文化遗产,加大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小广场建设。积极开展乡村治理试点创建,2023 年,高阳县小王果庄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镇,满城区东方顺村、徐水区小寺各庄村、曲阳县柳树沟村、涞水县南高洛村、安国市门东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试点村。

六、科技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深化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保定市始终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把准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积极推动农高区、博士农场、农业创新驿站等科技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和高素质农民。截至目前,农高区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2 家、创新创业平台33 家,入驻涉农高新技术企业13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 余家,孵化企业23家。中国农大涿州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为生命科学研究、重大疾病治疗、动物育种提供了重大支撑。创建科研攻关型、成果转化型、企业孵化型“博士农场”108 家,引进博士团队108 个,参与博士农场创建高端人才413 人。建设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50 家,涵盖蔬菜、果品、食用菌、食品加工等十大类35个特色农业产业,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644 项、申请获得专利75个。选派306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2253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了1 名农业职业经理人,提供技术,发展产业。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1145 名,培训农技人员和农民1.1 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0项。谋划建设“1+22+35”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

七、围绕中心,农村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有序

农村改革必须在坚守底线前提下,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稳步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文冠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民宿旅游专业合作社,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加快融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格局。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农民合作社1.3 万家,家庭农场超过8000 个,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2350 家,托管服务面积3050万亩次。有序流转农村土地使用权,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06.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50.1%,其中规模流转经营面积(50 亩以上)311.5 万亩,占比38.4%。通过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采用国有平台市农发集团自建、与民企合资合作共建、民营企业以及村民自建四种形式创新打造“保定小院”,在涞水、涞源、易县、涿州、高碑店、定兴、阜平等11 个县81 个村,建设完成长租、短租和民宿1012 套,其中长租小院362套,已对外出租173套,探索出一条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保定市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中心支行
保定市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