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茶馆》中人物的塑造手法及悲剧性

2024-06-09陈晓阳

科学导报 2024年37期
关键词:人物塑造类型化茶馆

陈晓阳

关键词:《茶馆》;人物塑造;典型化;类型化;悲剧

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著名话剧剧本《茶馆》,脱胎于其另一部名声较小的话剧《秦氏三兄弟》。然而,作为后来者的《茶馆》,却在被发表后的几十年间,极大地受到文艺政策的影响,不断地被阐释被解读,于文坛掀起巨大风浪——由被批评到被接纳直至如今被列为新中国话剧的标杆[1]。除了政治意识形态,剧本作品本身在人物塑造上也独具艺术特色。老舍巧妙地借助角色类型化与典型化共存的方式,将视角聚焦于底层个体的苦难,跳出当时宏大叙事模式造成的“大而粗”的怪圈,充分挖掘出时代荒诞更迭下个体与时代的共同悲剧性色彩。

  一、典型化人物塑造

所谓典型化,就是借助人物的语言行为特点和情感逻辑,用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和多个次要性格来呈现人物的复杂性[2]。茶馆的主人王利发正是典型代表,委曲求全是他主要性格标签。无论是经营茶馆时接待不同阶级身份的客人,还是后来面对小唐铁嘴、小刘麻子等人的闹事威胁,他都毕恭毕敬,忍气吞声,甚至在被迫害至将死前,他所发出的感慨也不过是一段无可奈何的说辞——“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啊,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3]”字字句句,无不是话不尽的悲苦。同时,他还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心思细腻且善良的人,从他收留了那对被贱卖给公公的母子和保护住在茶馆里的青年大学生等行为之中,都足以见得这个人物的复杂与丰满。不幸的是,他一辈子的勤勤恳恳,连同父辈们的心血——茶馆,都一起被埋葬在旧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当中,随历史的烟尘一同消散。

除了王利发,胆小怕事又热衷于享受生活的松二爷,胸有宏图却又具有资产阶级软弱性的秦仲义,直率爽朗且为人仗义的常四爷,都是该《茶馆》中的典型化人物。在他们出场时的第一场戏时——常四爷和二德子的争吵,常四爷和秦仲义关于施舍面条的冲突,就已经先声夺人。在剧本的第三幕,王秦常三人在茶馆内撒纸钱为自己埋葬更是将悲剧推向高潮,为三人如茶般的人生——入涩微甘到最后苦不堪言画下句号。

  二、类型化人物塑造

至于类型化,有点恰似中国戏曲里的生旦净末丑,“面具之下”是他们被高度概括的性格特点[4]。老舍在安排这些次要人物时,采用的是同一演员、不同衣服、父死子继的模式。这些人物不再追求性格的复杂化,而是抽象概括出了其单一的性格特点,不断地作为推动故事时间发展的线索,甚至可以说,他们凝固成主要人物的背景板。如象征着贪婪的人贩子刘麻子和训练女特务开设花花公司的小刘麻子,阴险卑鄙的看相的唐铁嘴和欲复辟帝制的小唐铁嘴,他们本身是恶的体现,在活着的时候将善良的好人折磨尽。是恶的继承,一代接着一代,逍遥法外。也更是恶的悲剧,终究是逃不过被乱棍打死或被无情枪毙的下场。

  三、典型化与类型化人物共存

时代的悲剧性底色,源于典型化与类型化人物的共存。《茶馆》细分为三幕,分别以戊戌政变、民国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为背景,并按照时间顺序连续更迭发展。它的主题长久以来被认为是“葬送了三个时代”[5],预示着旧中国旧社会必然被埋葬。然而,老舍并没有着多少笔墨在关于时代的细致描绘,而是让典型化与类型化人物接连不断地登场,共存于茶馆这一方天地,通过他们言语间不断地互动,巧妙地勾勒出由人物悲剧交织而成的时代悲剧性底色。

三幕话剧开与落,时代悲剧接与续。第一幕开篇,茶馆内形形色色的人喝茶、吸烟、玩鸟、谈天等充满活力的画面与常四爷、二德子、马五爷、秦仲义争论大清的变法与亡国形成鲜明反差,这是大清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第二幕开篇,便在“剪辮子”这一民国时期极具代表性的景观中插入着李三的那句“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6],象征着这个让百姓“冰凉”的旧时代不能再存在了。最后再以老刘麻子被人打死在茶馆外收束,预示着时代的旧与新、生与死交迭更替,可接下来,依然是黑暗与混乱的延续。第三幕,茶馆换新。“百年泰裕”看似迎来了新生,其实非然。从小刘麻子和小唐铁嘴等流氓威胁王利发,欲将茶馆占为己有谋取私利,再到十几年动荡导致的毫无营生,茶馆早已气数耗尽。最终,王秦常三人在茶馆内祭奠自己绕圈撒纸钱,而馆外依旧的炮火连天声声不息。小小的茶馆是一个人物与时空的舞台,化为中国近代的时代缩影。如果吹散炮火的烟尘和历史的灰烬,掩去茶馆氤氲的茶香,就只剩下一片破败,那是时代的叹息与哭泣。

  结语:

《茶馆》的斐然成就,离不开老舍对剧本中各色各样人物的苦心塑造。正是典型化人物与类型化人物共存这一壮举,《茶馆》才能够深刻地挖掘出个体与时代的悲剧性色彩,成功地推动国内传统话剧与现代话剧的融合创新,颇具里程碑意义。

参考文献:

[1]曾令存.《茶馆》文本深层结构的再解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05):90.

[2]杨迎平.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J].民族文学研究,2015(01):162.

[3]老舍.茶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74.

[4]杨迎平.论老舍《茶馆》人物的类型化创造[J].民族文学研究,2015(01):160.

[5]张宏图.从《茶馆》看老舍的民族文化悲情[J].满族研究,2007(01):115.

[6]老舍.茶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30.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人物塑造类型化茶馆
《茶馆》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清雅茶馆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