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4-06-09马兆强
马兆强
群文阅读是新课改下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新理念,指的是由多个文本一同组合而成的集合体阅读,这一阅读模式突破了以往单篇阅读的局限性,更加具有整合性、自主性及创造性,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及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纵观初中语文教材即可发现,单元阅读文本在编排时大多是基于相同主题而编排的,十分适用于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借此来打通各文本之间的关联,有效深化学生阅读感悟及理解,从而最大程度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而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一工作,笔者也就群文阅读教学实施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整合文本,有序推進群文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材可谓是学生群文阅读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开展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结合教材文本来为学生选择主题相同或者是不同的阅读文本来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文本内容及写作技巧,有效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群文阅读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整合教学资源、合理挑选群文阅读文本,以此来有序推进群文阅读,促使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得到发展。以《春》为例,这一单元都是描写季节景色的文本,教师可以整合单元文本来对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教学,毕竟单元文本阅读主题相同,只不过写作方式及情感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基于此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单元文本都是描写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写作之处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自然能够有效参与到群文阅读中,切实深化学生阅读理解。
二、任务驱动,强化学生文本理解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开展时,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语言建构及思维发展,在实施期间围绕着群文阅读文本来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任务,以任务来驱动学生自主阅读,这样学生对于群文阅读文本的理解自然会越发深刻,从而切实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在群文阅读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最好是能够结合学生学情、阅读文本来为学生合理设计,毕竟合理的任务才能更好地驱动学生群文阅读。例如,《秋天的怀念》《散步》《金色花》这几篇阅读文本都与“亲情”相关,教师可以将其整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而且为了推动学生阅读及思考,教师可以设定如何任务:(1)阅读这三篇文本,梳理出三篇作品相关事件,同时挑选出感动自己的语句展开点评;(2)挑选三篇阅读文本中的相关事件展开朗读,以“朗读者”的身份分享自己与课文相关的经历,表达自己对于亲情的看法……这样学生就能在任务驱动下对文本主题思想形成有效感悟,从而真正优化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有效助力于学生阅读水平提升。
三、对比阅读,提升群文阅读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找准切入点有机整合阅读内容,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展开阅读的理性表达,这能进一步提升群文阅读效果。为了避免学生群文阅读流于表面,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展开对比阅读及分析,即让学生在同类题材、同类描写中展开对比,以此来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以《故乡》为例,教师可以将其与《孔乙己》《祝福》组合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而且在群文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分析这几篇阅读文本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这能帮助学生对鲁迅先生创作思想、语言风格及情感形成有效认知,同时还能强化学生文本鉴赏力,真正提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四、读写结合,强化学生群文阅读感悟
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新课改也指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为此,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在实施的时候,除了上述几点之外,还可以将读与写有效结合在一起,这能让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感知写作效度,在写作中强化群文阅读感悟,有效助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升。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来激活学生阅读思维及创意表达兴趣,这样就能很好地引领学生从阅读步入写作,从而构建出高质量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可以精心挑选《诗经·兼葭》《诗经·关雎》《诗经·佳人》这几篇阅读文本来为学生开展一个以“美丽的爱情”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然后为了推动读与写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情境:“请同学们阅读这几篇作品,并且点评其中的相关语句,然后再围绕着这几篇群文阅读文本为《诗经》写一个100字左右的腰封,要求突出其特点和爱情伟大之处……”这样学生群文阅读体验不仅能够得到丰富,还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写作锻炼的机会,进一步强化学生群文阅读感悟,切实提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当下教学重要任务,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身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准确认识其价值,而且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群文之间的关联性,在教学过程中整合群文资源,借由任务情境来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然后再让学生在对比阅读、深度思考中切实把握群文阅读主题,以此来最大程度提升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率,有效助力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滨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