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感的方法和途径探究

2024-06-09刘炳燧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光明小学542899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数感直觉概念

刘炳燧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光明小学 54289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数感的建立,能够强化学生对数的意义及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表达的精准与简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信心。

一、数感培养的策略

数感的培养,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直觉和敏感度。通过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促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形成一定的直观认识,并能够敏锐地感知数学概念和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可利用数学的思维,建立初步的数学逻辑关系,逐步形成内在逻辑体系,进而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理性的精神。

1.启发式教学

数感的培养并不需要繁杂的教具和学具,更多的是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及启发性的活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提高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可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这些问题可以是建立在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概念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数学探索活动,学生可深入理解数学的应用和意义,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和真实的情境,如“找零钱”的实例情境,引导学生在购物“找零钱”的背景下,将“人民币的认识与换算”“分类统计”“合理消费”等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通过建立两者的联系,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概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觉和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创设一些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数学概念。例如,通过设置“闯关游戏”的主题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模拟的闯关活动中,进而主动思考探究。情境的设置可以提升问题的挑战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和实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例如,在组织教学“数的分与合”“四则运算法则”“运算定律”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总结后发现新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反馈可以以个体或小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在互动式的师生、生生、反馈活动中,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启发式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需求与发展,真正实现“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性认识

直觉是指非理性的、直接的感受和理解,是一种基于感觉和经验的认知方式。感性认识则是基于感性经验和情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性认识对于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实例引导学生发展直觉。例如,在解决“估算”以及类似于“够不够”“装不装得下”等实际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和直觉给出一个初步的估计,再通过具体计算来验证。教师可以在具象化中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具象化是指通过具体物体、实物模型、图像等来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数学概念的本质和特点。例如,在教学“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或图像展示乘法的实际意义和操作过程,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理解乘法的概念。教师还可以设计情境化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性认识。情境化的问题是根据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境或具体事物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例如,在讨论面积和体积时,可以设计一些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感性认识来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直觉和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数学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3.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教学软件可以生动地呈现数学概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平台来进行几何形状的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软件来观察和发现形状的特点。同时,教学软件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智能化的辅导和指导。实物模型是一种具体、直观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模型,如小棒、计数器、钉子板、棋盘、七巧板、积木、几何体等,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来开展认数、数数活动,通过搭建积木、拼搭七巧板等活动来探索几何形体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教学微课视频、PPT 演示文稿等,来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可以生动地呈现抽象的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还可以利用班班通、智慧课堂等现代新媒体新技术教学设备,有效开展人机互动活动,增添数学课堂趣味性,提升学习的效果,使学生感受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教师对教学软件和实物模型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以及多媒体资源和新技术教学设备的运用,既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又生动地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可视化,增添了数学学习的互动性、趣味性。

二、数感培养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开展数感培养的数学活动。

1.组织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活动

组织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兴趣。组织数学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主学习。例如,在一些谜题、拼图、迷宫或者数字卡片等具有游戏性、竞赛性的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动手动脑及互助合作进行数学思维及合理推理的练习。这样的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直觉和逻辑思维能力。组织数学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竞争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切磋,激发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竞赛,让学生分组合作解题,共同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在开展这些具有游戏性、竞赛性的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活动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欲望。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基础性的错误,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利用数学小游戏及数学竞赛等形式的活动,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与魅力。教师在开展活动时,应注意优化设计,并进行及时引导,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数学的案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和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实际的数学计算和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超市进行购物时,让学生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行选择,培养他们的数感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化的日常活动。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测量”“统计”等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理。又如,利用学校“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利用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有关经过时间的运算”进行计划和统筹安排,培养学生的时间感和数感。教师可以创建一个数学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身边充满数学元素。例如,在教室放置与数学相关的实物模型,通过观察和感受实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数学概念。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如观察花朵的花瓣数量、计算家庭成员的年龄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数学思维。这些实施途径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数感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数学探究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生可自己感知、领悟。数感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一线教师要深刻意识到数感培养的重要性,为学生搭建数感培育的支架,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感直觉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幾樣概念店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数学直觉诌议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