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策略探究

2024-06-09董洪财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张家坊中学266728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驱动历史

董洪财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张家坊中学 266728)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这种学习模式能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帮助他们准确挖掘隐藏在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背后的真相。

一、设计驱动问题, 激发探究意识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需要设计一个驱动性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教师应紧紧围绕所讲授重点内容精心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驱动性问题。同时,教师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以找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驱动性问题指的是一种引导学习和思考的问题,旨在激发个体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主动思考、调查和探究,而不仅仅是要求他们记忆或重复性地应用知识。

在设计驱动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提出后,学生容易进入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时可以结合所学内容,确定论点、提出论据,并整理出正确结论,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二,问题要有延展性。初中历史知识覆盖面较广,每一个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之间往往存在一定关联性,因此设计驱动问题时应当考虑知识的延展性,即围绕某一个知识点能够扩散出更多与该知识点相关联的问题。第三,问题要有创新性。在设计驱动问题时,应避免照搬教学大纲或采用固定模式的问题。如果问题过于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长此以往,将降低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以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例。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首先需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再结合教材内容来了解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在实践教学课堂可以采取项目化学习模式,专门为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驱动性问题:如“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存在哪些区别?”这一问题既引入了第二次革命的新知识,也可以温习和回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问题提出以后可以通过小组协作讨论的方式对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内容、意义进行比较分析。如第一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给出了如下结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蒸汽机是主要的动力机械,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以电力能源为主,并且石油的使用也逐步增加,这期间重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第一次工业革命以传统工匠改良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融入了更多的科技要素,如机械生产取了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工业化水平逐年提升。通过比较,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性能够产生深刻认知和理解。

通过这种导入驱动性问题的方法,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历史理论基础,还能激发学习积极性。一旦问题被提出,学生能迅速明确学习方向,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由于驱动性问题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特点,结合这些问题能准确判断哪些知识点需要重点关注,哪些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从而有效节省学习和资料阅读的时间,更深入地理解重点知识。教师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灵感,这些灵感推动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形成更为明晰的解题思路,对于提升个人学习能力也有重要帮助。

二、布置实践项目, 锻炼创造能力

项目式学习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与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实践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设计实践项目之前,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以确保实践项目的可行性。其中,实践项目主要包括资料收集项目、调查取证项目以及实地考察项目。资料收集项目主要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来收集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多的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调查取证项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口头询问的方法而实施的实践项目,这种项目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在获取权威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后,可以通过对调查项目的深度分析与细致总结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实地考察项目是针对具体的调查对象而实施的一种现场取证活动,这一类项目既能够考验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还也能强化对相关历史事件以及历史现象的认知和理解。为能够顺利完成各类实践项目,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力量,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长带领下,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目的、有计划、有节奏地开展实践活动。

以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六单元“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个资料收集类实践项目,首先向学生展示一段文字材料:“跳出国界,走向世界,哪里有市场、哪里生产成本低,就在哪里生产经营,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一材料主要反映了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与这段文字材料相关联的文献资料,如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这就推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从这一文献资料可以看出,上面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与资本的全球化。通过这种收集文献资料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实践任务,同时对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出现的背景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在设计实践项目时,首要考虑项目的实用性,确保学习项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实践的全过程。缺乏必要的动手环节将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其次,在参与实践项目时,为提升实践体验效果,使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得到全面锻炼,应鼓励他们及时以文字记录整个实践过程,并通过记录分享个人实践成果。

三、健全评价机制, 提高学生素养

为验证项目式学习效果、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需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在进行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时,应特别关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评价的时效性。一旦设计了驱动性问题,学生将迅速进入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的状态。在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对学生的个人表现进行评价,以确保评价信息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其次,评价的真实性。由于学生在知识运用水平上存在差异,对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较大,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应当凸显评价内容的真实性,切忌使用一些过度赞扬或者极为肯定的语言。这样一来,可以防止学生对个人能力认知出现偏差。

以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五单元“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为例。在讲授本节课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个驱动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来找到解题思路与方法。如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久便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在总体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造成局势失控,苏联解体之势加剧。那戈尔巴乔夫的这一做法导致了哪些后果? 在问题提出后,学生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以第一小组的讨论结果为例。该小组成员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的这一做法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最终导致国内局势失控和苏联解体。针对第一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进行客观、公正评价,评价时可以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即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社会主义价值。借助评价反馈信息,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能够产生正确的认知与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引述一些具有权威性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运用这种客观评价的方法,对夯实历史学基础、提高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将产生许多不同的观点与想法,而学生则无法确定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借助教师的评价结论能够查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予以纠正。其次教师给出的评价结论可以给学生指引一个正确的学习方向,在评价结论的引领下能够判定出哪些属于重点知识,哪些属于必须掌握和理解的问题,这对学习效率的提升将大有帮助。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项目式学习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历史观,另一方面能够夯实学生历史学科基础,使学生知识运用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基于此,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本”,设计更多新颖的驱动性问题,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完成项目学习任务,为学好历史学科做好铺垫、打牢基础。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驱动历史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超级智能时代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工业革命
新历史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工业革命的扩展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