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构建中学习者的智慧评价
2024-06-09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266000
薛 燕 (山东省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 266000)
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提出“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青岛市小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高度重视教学评价对教育质量的牵引作用,在市教育局引领和支持下,山东省青岛新昌路小学(青岛市小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基地校之一)积极借助外部优质资源,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系统实验室合作,以学生发展共同体为载体,研究、开发具有创新性的在线评价系统,有效改善和提升了过程性评价的效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共同体,就是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互助学习、项目学习等,让学生真正回到学习生活的中央。在线智慧评价系统通过系统记录和统计各学生发展共同体(联盟)及每个学生、每节课、每个阶段过程性资料,以此对学生进行激励赋能,并以评价为手段,推动学生发展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的策略研究。
一、学校过程性评价现状阐述
对学校而言,如何对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形成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关系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通常,这种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潜力,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未开发在线智慧评价系统之前,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方面,学校面临着以下四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现有的班级管理方式下,无论是素质评价卡片、手抄光荣榜、小红花准备等,需要手工进行数据统计,耗费教师大量精力与时间,让原本教学任务就很繁重的教师变得更加辛苦,难于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过程性评价;二是学校接触过一些评价方式和在线评价体系,由于软件设计和功能开发来自公司,较难结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特点,其评价方式往往单一,缺乏直观性、趣味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三是学校使用过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具,能简单地对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记录和统计,能简单地给予小组一定的荣誉,如简单地冠以各种“优秀小组”的名号,但难于体现学生发展共同体的特点,不能在学生发展共同体和学生个体的赋能方面产生互动,学生个体表现优秀不能赋能到小组,反之小组的荣誉也难以体现到学生个人的评价中;四是国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过程性评价标准,每个学校在具体的评价项设置方面也不尽相同。过程性评价该怎么实施? 在学生发展共同体模式下,怎样设置评价项目? 学校的个性如何在评价中体现出来并有效地解决?
二、学校利用技术赋能评价路径探究
为解决上述问题,青岛市小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与北京师范大学智能学习系统实验室合作研究,基于集团各学校的实际评价需求,由集团基地校青岛市第四实验小学协同来自青岛市各区的十四所实验校出创意,实验室技术团队开发学校专有的智慧评价系统。集团既是该系统的设计者,也是利用该系统进行教学实验的积极推动者。具体说来,学校利用技术赋能小学生评价的探索如下:
一是实验班引入评价系统,辅助教师实施过程性评价,让班级管理更为轻松和有效。智慧评价系统充分利用在线系统点评灵活、自动统计的特点把实验班教师从琐碎的点评、统计中解脱出来,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形成持续、系统化的数据信息,有利于学生发展共同体的构建,使之更加精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校教育模式从“依靠经验”向“依靠数据”转变,不仅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是采取形象化的赋能手段,激发学习动机,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内在动力,使学生发展共同体更有凝聚力。智慧评价系统设计了一些游戏化的互动场景赋能评价。如学校实验班的一项学生评价,采取小水滴的方式,学生一次良好的表现可以获得一滴小水滴,系统为学生存储起来,也可以实时用来浇灌学生个人、所在学生发展共同体的种子,随着水滴的增多,种子就会开始发芽,慢慢长大变成一棵小树,众多小树变成森林,蔚然壮观。当这样的评价效果通过班级大屏呈现时,学生反响热烈。这种形象化的评价手段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发展共同体更有活力、更有凝聚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同频共振,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内在动力基础。
三是强调学生发展共同体和学生个体的互动评价。学校通过智慧评价系统的设计,为学生、学生发展共同体分别建立电子档案,任课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及学生发展共同体的良好表现或亟待改进的方面进行实时点评,学生发展共同体和学生个体互动赋能,学生表现突出会直接拉高所在小组的能量值;反之,小组荣誉也会按比例赋能到学生个人,所有评价数据由系统自动记录并存储。学校组织任课教师以周为单位统计学生的在校表现,每周更新评价榜,利用智慧评价系统,可以将在线生成的奖状直接推送给学生或家长。这种设计在对学生个体进行赋能的同时,也对学生发展共同体进行同步的评价,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让学生看到个体和集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同时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是依据班级学生发展需要个性化定义评价指标,让学生发展具体可见。不同学校对学生表彰的方面和程度也不一样,要体现学校的育人导向,就要允许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发展共同体自定义点评内容,灵活设置点评项,以多元、灵活的奖惩机制激励和规范学生行为,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激励手段。在设计智慧评价系统时,学校提出系统要允许学校自定义多层级的评价项目,学校以山东省制定的《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方面作为A 级评价重点,确立理想信念、社会责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业水平等12项B级评价指标。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班级学生发展需要,设计C级评价要点。围绕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以评价促动学生全面发展。在三级指标体系下每个评价项都分别设有表扬项及待改进项两个方面,具体规范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在具体评价实施上则强调以积极和鼓励评价为主,待改进评价为辅。
三、智慧评价系统使用效果分析
学校使用一段时间以来,智慧评价系统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学生,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利用评价系统的技术优势,教师把学生的行为及时、真实地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系统自动完成统计,基于统计以及根据事前教师与学生达成共识的评价规则,赋予学生一定的评价结果。整个评价过程真实、公正,具有过程性、可量化、可预期的特点,把学生的行为自觉地、直观地纳入核心素养所要求的轨道上来,改变了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模式,有力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二是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活跃了课堂气氛。课堂是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学习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极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智慧评价系统,学校设置游戏化的评价场景、各种具象化的奖励勋章,以及由学生参与制订的晋级规则,都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准确、生动、有趣,这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师生同频共振,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三是社会各界反应良好。系统使用后,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的一致好评。以前有关学生过程性评价耗费教师极大的精力与时间,只有班主任才会去做,现在大量烦琐的重复劳动交给了系统来处理,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评价效率,受到了教师的极大欢迎。其次是家长可以随时随地记录孩子的点滴成长,可随时欣赏孩子的成长记录;对学校教育管理人员说,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的优缺点,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思路。
四、利用技术赋能小学生评价的反思与展望
利用技术赋能小学生评价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个性化配置,创新了评价管理方式,促进了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学校利用系统以评价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作为青岛市小学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基地校,立足学校成功申报立项的山东省“十四五”规划课题,打造学生发展共同体,将个人和团队相互赋能的理念融入智慧评价系统设计,并积极推进教学实验,使技术赋能学生评价实现再突破。
随着对系统的深入应用,以及对教学实验的深入思考,学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不仅要看到学生现有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能。对系统来说,不能只满足于记录与统计学生当前的状况,要能揭示学生的发展潜能。学校拟在构建全方位学生个性化画像基础上,和技术团队一起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价系统的设计,通过分析表象行为数据,科学地分析出孩子的潜力,生成潜力分析报告,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教师提供科学的培养建议,促进评价走向智能化、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