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敖汉旗张家营子铜金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2024-06-09曲志广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2期
关键词:本区硅化斑岩

曲志广

(1.华北地质勘查局综合普查大队,河北廊坊 065201;2.河北华勘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河北廊坊 065201)

1 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Ⅰ级)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带(Ⅰ级)结合部位地槽一侧边缘,翁牛特旗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级)南部边缘,敖汉复向斜(Ⅲ级)西中部。区域构造复杂。出露地层主要是中生代中-中酸性、酸性火山岩及陆相碎屑岩。

华力西期地槽褶皱带在加里东期接受沉积,发生强烈的波状运动,形成了一系列北东东向线状紧闭褶皱和伴随褶皱的断裂。

燕山期断裂活动强烈,主要呈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北西向张性断裂以及断裂复活和断陷下沉及断块上升,尤以中、晚期更强烈,伴随断裂活动有多期次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区域上的铜、钼、金、铅锌等矿化大部分与该阶段断裂、火山活动有关。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二叠系下统,其岩性为砂岩、泥质硅质灰岩、凝灰岩、安山岩、安山质凝灰岩等,其中与矿化关系最密切的主要为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角砾岩,泥质硅质灰岩,凝灰质砂岩,以及第四系沙、土、冲洪积。

2.2 构造

受区域构造影响本区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区域上近SN、NW-NNW、近EW 向构造的次级,更次级断裂、断层、构造破碎带十分发育,是本区主要的导矿、控矿、赋矿构造。褶皱构造主要表现为层间小褶曲,局部具有层间滑塌、滑动。成矿前断裂:有近EW、NW—NNW、近SN 向三组。近EW 向断裂,岩石普遍挤压变形,具片理化,中心部位偶见构造千糜岩。断层中岩石具较强硅化、褐铁矿化及褪色蚀变,并具弱铜、金矿化,是本区最早发育的断裂构造,起导矿作用;NW—NNW 向断裂,为一系列构造破碎带,成份与围岩一致,呈尖棱角状—棱角状,中间粉末状。断层破碎带普遍具硅化、褐铁矿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铜金矿化。其明显的特征是,早期侵入的石英脉受后期构造影响呈“碎裂”状,后期的富含金属硫化物的石英细、网脉沿早期破碎的石英脉缝隙充填。该组构造为本区主要的控(赋)矿构造,以上两组断裂具多期活动特征,早期为张性,晚期压扭性;近SN 向断裂构造,为一系列压扭性断裂。断层中大部分为含铜金矿化的石英脉、细脉、网脉充填。该组构造是本区主要的赋矿构造,常与NNW 向构造配套产出,二者呈“入”字型排列,在二者交汇部位矿体变厚,品位变高。另外,在矿区中部,见一些近SN 向的构造裂隙、构造蚀变破碎带、石英脉;成矿后断裂构造,有NW、NE 向两组,以前者为主,该构造多为改造、叠加早期构造,破坏了矿化脉的连续性。

2.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燕山晚期花岗斑岩、流纹斑岩及脉岩。黑云母花岗岩:为区域上库里吐岩体的一部分。在岩体与二叠系地层接触带中,接触蚀变发育,蚀变带宽200m,主要为硅化、绿帘石化、褪色蚀变,其次有碳酸盐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局部伴有Cu、Pb、Zn、Au、Ag 等矿化。目前已发现的矿点均分布在该岩体的周边。本区即位于岩体向西凸出部位,矿区的Cu、Au、Ag矿化与该岩浆岩侵入活动有关;花岗斑岩:出露于矿区中南部,为小岩株;流纹斑岩:在岩体的周边,具硅化、褪色蚀变、褐铁矿化及绿帘石化、高岭土化等蚀变。据岩体特征及侵入关系分析,该岩体与花岗斑岩体为同源不同期侵入产物,其侵位早于花岗斑岩;脉岩:区内出露的脉岩以酸性为主,中性、偏碱性稍次,多分布于矿区中南部,大部分沿成矿前断裂构造充填,少部分沿岩性接触带侵入。主要有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石英脉(灰白—白色,石英脉中普遍具Au 矿化,局部较富构成工业矿体,为矿区中主要含矿脉岩)、煌斑岩脉等。

2.4 围岩蚀变

本区围岩蚀变主要为受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蚀变和矿化体近矿围岩蚀变两种。接触蚀变:受燕山早期侵入岩体温度、热流体的影响而产生的局部变质岩。受变质岩石均为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碎屑岩、灰岩及凝灰岩,蚀变较强部位在矿区中部及西南部,其中与矿化关系最密切的有绿帘石化、硅化—褐铁矿化—褪色蚀变,局部见有矽卡岩化;近矿围岩蚀变:近矿围岩蚀变仅在含铜、金矿化的矿化脉中、含矿的构造蚀变带中出现,蚀变范围与铜、金矿化脉大体一致,主要的有硅化、黄(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其次有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铜金矿化、金矿化与硅化、碳酸盐化紧密相伴。

2.5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磁性特征:以往开展的1:2.5 万磁法测量工作中,圈定磁异常呈345°方向展布。长约5.0km,宽约1.0km,磁异常最高值5600r。在矿区北部,磁异常形态与该部位的NNW-SW 向排列的金多金属矿脉吻合,应为岩体外接触带NNW 向展布的含矿构造带引起。在矿区中南部,NNW 向异常带被两条近EW 向小而紧闭的正磁异常所截,推断为近EW 向的断裂引起。NNW 向异常体征与矿区北部异常相同,而且异常分布的部位恰好是矿区北部矿脉群南延部位,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电性特征:通过激电中梯剖面测量,圈定激电异常,异常具高阻中极化特征,异常与已知矿化带基本吻合。矿(化)体集中部位,视极化率不高(ηs=1.2%),但与非矿地段界线明显,在极化率大于等于0.8%区域内,推测有隐伏的矿脉群存在的可能;地球化学特征:通过1:2.5 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东北部圈出一个Cu、Au、Ag 组合异常,异常组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异常的南部、东南部分与已知的矿化脉延伸部位吻合。

3 矿体特征

目前发现的矿体主要产于构造带中及石英脉中。破碎带中近矿围岩普遍具有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蚀变,呈角砾状,近矿为粉末状;石英脉呈细脉、网脉状,脉中发育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其中较具规模的矿体长约243m,宽0.5-1.5m。地表矿体中的石英脉单体厚0.2-0.6m,单体长10-50m,单体石英脉具尖灭侧现,尖灭再现现象,在规模较大的单脉两侧,发育有较多石英细脉、网脉,脉宽0.5-10cm。矿体走向0°,倾向E,倾角64°-78°,含Au最高15.4×10-6,最低5.5×10-6。其中矿体中的石英脉部分含Au10-20×10-6,最高66.5×10-6,同时共(伴)生有Pb、Zn、Ag组份。

4 矿床成因浅析

矿床工业类型属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金矿床,亚类型为接触交代一热液金矿床,为铅-锌-金建造。

矿体严格受NWW-NW-NNW-近SN 向构造及构造破碎带控制,其中NWW 向构造规模较大,为导矿构造,而NW-SN 向构造为控(赋)矿构造,一般NW-NWW 向构造易形成蚀变岩型金矿,规模较大,但品位较低,而近SN 向构造往往易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单体规模较小,但品位较高。NNW 向构造与近SN 向构造常常配套产出,二者交汇部位矿体规模变大,品位变富。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体一库里吐花岗岩体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本区硅化斑岩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斑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
柴达木盆地及其毗邻山地植物区系研究
煌斑岩的研究进展
开原市小甸子区多金属矿成矿期及分带性研究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内蒙古某低品位斑岩型铜钼矿石浮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