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2024-06-09刘行行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2期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预警

刘行行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国土资源勘查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00)

泥石流灾害一般发生于暴雪、暴雨与自然灾害之后,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对山体带来严重破坏,进一步引发山体滑坡,且与泥沙石块同一时间倾泻而下产生的特殊洪流[1]。泥石流拥有一定的快速流动、突发性特征,且因为所裹挟的各种物质容量非常大,所以,还拥有非常强的破坏性。一般来说,泥石流的产生是由于次生灾害、地质开发以及自然因素等若干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松散物质、水源、地形地貌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然后从改造传统防治工程、提高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现具体论述如下。

1 泥石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特征

1.1 松散物质方面

松散物质是泥石流形成的核心因素。泥石流多发于山石地区,且地形结构复杂,植被覆盖率不高,且其地势也频繁出现地震,当地震出现的时候,震感会对山上的砂石或泥土造成明显的振动,使得其产生滑落等情况,进而引起了泥石流的出现[2]。该项目的河谷附近一般无植被覆盖,其地层的裸露很严重,在其附近也布满麻岩、砂石。当降雨量持续扩增,雨水会带着松散物质、砂石下落逐渐形成洪水,还会对沟槽造成顺带状况,进而逐渐产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1.2 水源方面

水源是泥石流形成的核心原因,更促进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出现。此灾害多发于冰水融化或强降水阶段。该项目位于雨水频繁发生区域,河流量也会受雨水与冰水的影响而不断上升,其流速也非常大。

1.3 地形地貌方面

一般来说,泥石流的出现对地形高度有严格的要求,且沟渠很深或山势陡峭等,唯有这种地形以及地貌才可以将很多松散堆积物聚集起来[3]。地形的基本要求应更好地满足三面阻隔,只有一个出口,其出口的山势险峻也有对应的要求,其土质也要松软,无大量植被覆盖,唯有满足其上述条件,才会促进泥石流的形成。

2 防治对策

2.1 改造传统防治工程

在建国之初,我国就已经开始实施与泥石流灾害有关的防治工作,可由于技术条件的约束,导致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核心作用不能获得施展。于是,需重新规划以及建设传统的泥石流防治工程,采取先进的设计规划要求、防治技术手段来开展施工改造[4]。除此之外,虽然一些泥石流防治设计标准、措施规划与规范要求相符,但是其设防品质却不高,于是针对这种工程项目就需采取扩建施工,以更好地提升防治工程的综合抵御水平,对于已完成抵御任务的工程项目需在事后开展有关检验工作,认真查看其是否可以充分满足工程设计的相关品质标准,且能够抵御泥石流的反复冲击。此外,一些工程项目由于受到泥沙的不断堆积而使得其对于泥石流冲击的抵御能力进一步降低。为此,需重新处理其中堆积的泥沙,且实施工程修复处理。针对损坏比较严重的工程,如果需花费很多的资金,则应将之重新实施修建。需定期对全部防御工程项目实施维护以及检测工作,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防御工程可以时刻处在待命状态,拥有良好的抵御能力。

2.2 提高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

经过调查以及研究各地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情况,可以得知,一定要提高防治工程的综合设防标准,推动设防标准的持续提高,需适当降低防治工程的投保比例[5]。特别是部分小城镇很难达到相关比例要求。这些关系到投保比例的计算方法,以前计算投保比例的时候,是经过防治工程投资来除去被保护对象的综合经济价值,未在其中纳入人的生命安全。要注重以人为本,对此,需将人的生命安全当作重点,将这些核心内容纳入到投保比例中进一步实施有关计算工作。

2.3 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在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实践中,经过社会管理预测体系、工程防御体系等,建立综合防御策略,能够提升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在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工作中,拥有生物策略、工程策略等两类策略。防治泥石流灾害属于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这项工作任务复杂且艰巨,唯有向广大群众宣传以及普及相关理论,同时将其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才可以有效指导群众实施对应的泥石流防治工作[6]。尽管泥石流防治拥有大量策略,可是最关键的是需认真贯彻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循自然发展的核心规律,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如此才可以对泥石流进行有效防治,防止带来严重的危害。

2.4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在认真实施泥石流防御工程的前提下,还需要对泥石流的地质灾害全面开展预警、监测工作,便于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泥石流灾害造成的损失。如今,我国产生的大部分泥石流灾害现象是由于长期的降雨进一步引发山体滑坡,从而造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对此,我国就需要深入分析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持续发展出全新的监测以及预警系统,对技术策略进行优化,且与国家气象局实施深入地沟通、合作,大力监测泥石流地质灾害,在如今的技术水平下更好地确保泥石流监测以及预警系统的最优化[7]。除此之外,还需要针对地震频发区域实施有关逃生救援以及演习工作,以保证即使出现了泥石流地质灾害后,也可以使广大人民及时接收到预警、掌握科学的逃生方法,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

3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从改造传统防治工程、提高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采取综合治理策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等策略入手,以实现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近些年来,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出现,会极大地破坏人们的财产安全、生命安全,为此,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泥石流对人们带来的影响,应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具体原因,且按照其成因进一步制定相应的优化策略,还要对相关方案进行制定,降低泥石流出现所造成的破坏,更需强化泥石流预警以及监测,对其实施动态化管理,对所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科学、合理控制。

猜你喜欢

泥石流灾害预警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泥石流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机械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