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官”的真正来历

2024-06-09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15期
关键词:郡守奢侈浪费官吏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治所在宛,今河南南阳市)太守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重农抑商,编者注),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他在辖区内巡视河流水源,主持开通沟渠,竖起水门堤闸数十处,使能够得到灌溉的土地年年增加,“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他还为百姓制定了用水规则,“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婚丧奢侈浪费,致力于推行节俭。发现下属官吏有放任其子弟游手好闲和不把耕作视为本职事务者,当即斥之,甚至罢官,严重的绳之以法。因此,郡辖各级官吏都十分重视农业,“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

说来也巧,时隔不足百年,至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31),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地遇到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今河南卫辉市)人,少有才能,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升任太守后,“诛暴立威”,“性节俭而政治清平”,爱民罢役,造作水排(水力鼓风器,用以炼铁)、铸造农具,便于耕稼。又修筑池塘,开通沟渎,广垦农田,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自此“父母官”这一尊称才广传后世。

显然,“父母官”称谓起源于百姓对两位郡守的赞誉和颂扬,把郡守爱护百姓、百姓拥戴郡守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喻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召父杜母”为地方官树立了楷模,他们的政绩成了百姓衡量清官的标准,此后,“父母官”也就代不乏人。

(摘自《文史博覽》 王琦/文)

猜你喜欢

郡守奢侈浪费官吏
郡守选任与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地方治理
打油诗也能保命
打油诗也能保命
勤俭节约不能丢
聪明的官吏
朝鲜质子陪同官吏姜孝元、郑雷卿案
古代官吏如何严以修身?
高职学生工学交替模式下勤俭节约教育
豺狼当道
整治奢侈浪费也是一种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