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和养护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2024-06-09沈阳
沈阳
(四川川交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汉 618300)
0 引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公路施工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公路都是用沥青混凝土浇筑而成,可以看出,在公路修建中大量应用的沥青路面具有减震、减噪、防滑等特点,不仅可以让行车安全、舒适,而且可以分期改建、回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道路结构。因此,在国内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在公路建设时,要做好沥青路面施工,并加强养护工程质量控制,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公路的安全、高效,保障道路交通运输的安全性。
1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概述
沥青路面由碎石、矿粉、沥青等材料混合而成,再通过摊铺、碾压而形成的高等级柔性公路,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抗滑性、耐磨性,不仅在行驶时可以更好地承受车辆荷载,而且可以有效地抵御车辆和其他自然灾害对道路的破坏。在低温条件下稳定性好,耐老化性能好,能提高汽车的防滑性能,可有效保障道路运输的质量,在公路施工中得到广泛地运用。路面工程结构分为四大类: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垫层是路面的底层,是与路基的交界处,可以有效地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基层是主要承重层,承受来自路面的自重与车辆带来的行车荷载。在行车过程中的重复运动会传递到路面的底层和地基,基层作为支撑结构的主体,对结构的强度有较高的要求。在建设阶段,应按道路的特殊级别及运输能力的要求决定各层的层次性,对厚度比较大的基础,可分层进行施工,还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路面是公路最重要的构造,它的承载能力包括轮子的重压、重复的作用和自然条件,一般分为1~3 个层次。为有效改善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能,路面可划分为上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表面层必须具备抗刮耐磨、致密稳定等特性,以此确保路面施工的安全[1]。
2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2.1 混合料拌和技术
沥青路面施工对材料的依赖性比较高,因此,要重视混合料拌和工作,同时也要重视相关的技术手段。首先,在沥青混合料拌和技术应用中,技术人员应注重各类原材料的把关,确保沥青、集料等关键原材料得到严格管控,进而使其在后续合理配合后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其次,要优化沥青混合料的配比,技术人员在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标准的同时,通常也要将公路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并与现场情况和最后所要达到的水平相结合,从而制定出最合理的配合比。在配合比设定完成之后,技术人员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从而保证其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技术人员可以在公路工程项目现场选择试验段,对其进行综合检测分析。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优化后续施工操作的可行性,还可以对沥青混合料的应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对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直至沥青混合料不再存在病害问题。然后,为了保证沥青混合料拌和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可靠,通常还要注意控制拌和操作的标准化,并促使相关技术人员严格执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程序,以此避免后续长期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离析或其他病害问题。最后,技术人员在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频率、时间以及力度,并在拌和过程中实时观察混合料的表现,着重对温度的变化进行监测,防止由于任何性能指标的失常,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效果造成影响和危害[2]。
2.2 摊铺技术
在沥青路面现场摊铺处理中,技术人员应选择合适的摊铺机具,确保摊铺设施可以较好作用于沥青路面,不仅要考虑尺寸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关注摊铺设施的运行功能,以此确保能够稳定处理沥青混合料。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摊铺厚度以及均匀性,技术人员应该重点针对摊铺机的运行速度以及下料量进行严格把关,可以在试验段进行有效调控,以便更好实现对于相关参数指标的精确控制。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应该保持匀速前进,避免因为摊铺机的运行出现较大的速度变动问题,或者是在方向上出现较大变动,严重影响到最终沥青路面摊铺处理效果。针对沥青路面摊铺机的运用,还需要关注螺旋布料器的有效调控,促使其可以较好实现对于沥青混合料下料状况的有效调控,保障摊铺的均匀性,避免在摊铺后出现材料方面的异常问题,由此提升供料以及摊铺的质量。此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平整度的控制,要求摊铺后的路面具备较为理想的均匀性,尽量解决可能出现的路面凹凸不平问题。要规范应用摊铺机中的熨平板,要求确保熨平板在充分预热的状态下使用,在确保其温度适宜合理的情况下,增强整体摊铺平整度,技术人员应该结合现场实际摊铺需求进行合理调整,从而充分发挥熨平板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专门安排找平人员,保障摊铺后的沥青路面具备理想碾压条件[3]。
2.3 沥青路面的压实技术
在沥青路面的铺设过程中,对于其平整度以及稳定性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而要想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压实技术来保证其实现。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初压阶段。这一阶段通常使用双钢轮振动式压路机进行静压处理,同时还需配合人工找补措施以确保路面不会出现明显的凹凸痕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初压时,应当尽可能地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出现混合料推移现象。其次是复压阶段。该阶段同样也需要选用双钢轮振动式压路机进行作业,但相较于初压来说,此时所施加的荷载重量更大一些。此外,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路面密实程度并减少裂缝等问题的发生,还可以适当增加碾压遍数和加大检测力度。最后则是终压阶段。该阶段一般采用关闭振动器、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振动器的方式进行收尾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该阶段的作用在于消除前期产生的所有缺陷,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其质量。总之,针对不同类型的沥青路面,其所适用的压实工艺也有所区别。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施工,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
2.4 接缝技术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接缝技术的执行效果和最终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挂钩,一旦接缝技术处理不当,则很可能会影响到沥青路面的平整度以及完整性,进而造成后续道路通行舒适度以及安全性受损。在接缝技术应用中,首先应该结合沥青路面施工状况,合理选择适宜合理的接缝方式,如热接缝技术、冷接缝技术、切削盘技术以及自动接缝技术等,都是较为常用的手段,要求技术人员能够结合不同需求进行灵活选用,确保相应接缝技术的运用适宜合理,可以顺利完成沥青路面各个部位的接缝处理任务。为了达到较为理想的接缝处理效果,技术人员还需要重点围绕着横向接缝以及纵向接缝等不同处理要求予以差异化满足,由此进一步提升整体接缝效果,解决技术操作不匹配带来的隐患问题。例如,在横向接缝处理中,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平接缝处理手段,利用切割机进行充分处理,然后再填充适宜合理的沥青混合料,促使相应区域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整体性效果,顺利完成接缝处理任务。但是在纵向接缝处理中,技术人员则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状况,一般应该利用两台摊铺机同步进行接缝处理,借助于热接缝处理方式,促使相应纵向裂缝可以得到有效弥补,解决可能在填缝处理中出现的明显不平整问题,同时也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施工处理效率[4]。
3 沥青路面养护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3.1 科学规划养护周期
养护周期是根据路面的使用状况和养护材料的性能特点,科学合理地确定路面养护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路面的良好状态。合理的养护周期可以避免过早或过迟进行养护,从而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科学规划养护周期需要考虑以下5 个方面的因素。
(1)路面状况评估。对路面的结构、平整度、抗滑性、排水性等进行评估,了解路面的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养护材料性能。研究养护材料的耐久性、抗裂性、抗水性等特性,选择性能良好的养护材料。
(3)养护成本评估。对养护工程的成本进行评估,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等,综合考虑养护周期的合理性。
(4)养护需求预测。根据路面使用情况和养护材料性能,预测路面的养护需求,合理确定养护周期。
(5)养护效果评估。对养护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养护周期的合理性和养护效果的良好程度。科学规划养护周期是路面养护工程的基础,对路面的长期稳定使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规划养护周期,才能保证路面的良好状态,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 加强路面养护工程施工材料管控
路面养护工程施工材料质量决定公路运行车辆效果,因此,针对路面养护工程施工材料质量,必须从采购环节、运输环节、存放环节以及使用环节进行管控,严格管控材料采购任务,让采购材料全过程透明化,防止材料出现以次充好状况。选择材料生产厂家应该慎重,从根源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运输材料环节需要细心,严格根据材料运输规章制度进行运输以及存储,控制材料存储温度环境以及湿度环境,防止材料功能出现转变,并尽可能使用新型材料进行路面养护工程施工,确保行车顺畅[5]。
3.3 加强施工管理监督
要想提高沥青路面的质量,就需要加强施工管理监督。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养护维修体系,并严格执行。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要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使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促进沥青路面的质量提升。同时,还要注重对施工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定期对施工设备的性能参数、使用寿命等数据信息的分析与检测,以便维修人员能更好地掌握这些情况,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要做好现场的巡查及巡视,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实现监督的目的。
3.4 养护工程数据的共享与协同
养护工程数据的共享与协同是实现养护工程可持续维护的关键。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可以实现养护工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4.1 数据共享平台的建立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是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的前提。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不同单位和部门可以共享养护工程数据,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价值。
3.4.2 数据标准化与整合
为了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需要对养护工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整合。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可以实现不同数据源的互操作,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6]。
3.4.3 协同机制的建立
建立协同机制是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的关键。通过建立协同机制,不同单位和部门可以共同参与养护工程,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5 加强养护工程施工人员管理
首先,要增强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让其认识到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施工中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的质量合格。其次,要在施工班组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点,让机械操作员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各种机械设备。其次,要注重建立健全奖罚制度,通过对工作积极的优秀员工给予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提升整个团队的素质与综合实力。此外,在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开展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沥青路面的性能及作用,为公路的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4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更好优化沥青路面施工效果,技术人员应该着重把握好各个施工技术要点,确保各项技术操作较为规范可靠。在此基础上,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应该全面落实到位,力求在科学规划养护周期的基础上,严格管控施工材料以及规范现场技术操作,并加强施工管理监督,以此有效预防沥青路面出现各种质量通病,在维护交通安全的同时,促进道路综合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