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2024-06-09胡艳玲林中翔李国利张永慧李小寒高燕飞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10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师资队伍师资

胡艳玲,林中翔,李国利,张永慧,王 化,李小寒,高燕飞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平台之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1]。在推进我国高职院校与国际教育发展体系接轨的过程中,切实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向国际化方向转型,建立国际化的师资评价与激励机制,从发展策略、实施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2]。“双高计划”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促使高职院校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3-4]。当前,西部地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国际化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国际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国际化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等问题[5-6]。我校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虽有一定基础,但还未形成完整体系。通过“双高计划”的推动,构建国际化师资培养体系,完善激励制度,最终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实际的国际化师资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1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价值及意义

1.1 有利于促进中国高职专业建设标准与国际融通

1.1.1 有利于专业建设标准国际化 通过与国际接轨,将专业建设标准进行统一,形成教学规范化模式,将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专业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主要指的是教材、课程、教育设备与教具等资源的国际化,为教材的选用、教学资源的共享等打开了国际化通道,有助于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为“双高”建设助力。

1.1.2 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国际化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必须国际化,教学理念也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改革模式通常指的是对教学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而教学水平的高低,则主要受到开展教学任务的策划者与推进者的影响[7-8]。通过各种国际化交流项目,开展与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相关的学习培训,使教育改革模式与世界接轨,教师能力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1.2 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和合理化

1.2.1 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 人才培养模式是动与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相互统一的协调体,涵盖了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和培养步骤。要想进一步做好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去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形式等,构建质量保障平台和体系。

1.2.2 有利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化 通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了解国际化先进职业教育标准,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将先进职业教育标准和人才培养模式与本校特色相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和道路,不生搬硬套,找到各专业培养模式设置的依据,使整体设计更合理化,并使教学安排和培养范式更适合国内高职院校学生。

1.3 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更加国际化和规范化

1.3.1 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更加国际化 如今的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已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世界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与建设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和国际领先院校开展深度合作,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展现中国职业教育魅力和魄力、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案。基于“双高计划”背景,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国外先进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人才交流、联合培养,吸纳先进经验,并内化为自身办学的国际化创新管理模式。

1.3.2 有利于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更加规范化 通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能力培养,借鉴国际先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梳理自身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将问题整理成清单,对照清单,开展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的规范化建设,使管理理念深入人心,让人人具有“主人翁”精神,这样院校管理也会逐步呈现规范化建设态势。

2 高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核心团队,引领意识不强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国际化建设,积极参与海外高校合作办学,开展师生访学等,但总体而言,国际化意识还不够强,师资国际化建设缺乏自主意愿和内生动力。一是部分教师缺乏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被动参与国际化合作项目的情况较为常见,教师对整体的国际化师资发展前景和规划没有全面的认识。二是高职院校教师可能受到区域限制,眼光和视野不够开阔。高职院校虽然属于高等教育范畴,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将“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第一目标,整体上具有“自给自足”意识,导致国际化视野严重匮乏[9]。三是缺乏国际化师资的领衔人物和核心团队,对整体的建设缺乏方向性的把握,因此国际化师资整体水平提升较慢。

2.2 培训途径单一,交流活动局限

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师资培养方式一般是依托境外的合作院校,开展相关交流活动,比如进行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邀请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本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对校内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培训,对整体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工作缺乏科学有效的统筹与安排,途径比较单一。国际化的交流活动局限,教师整体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不多。

2.3 自身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需求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往往只是局限于完成校内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参加双语课程授课的机会不多甚至完全没有,缺乏持续有效的实践锻炼,因此造成教师整体的外语能力较低、双语教学能力明显不足、对国际化授课的标准和细节了解不透彻等,很难满足国际化教学的需求。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国际化交往能力和教学能力,即使有机会参与国际化项目,由于能力欠缺,教师收获不大,自信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进程。

2.4 激励机制不够,堵点尚未打通

大多数高职院校未将国际化评价标准和指标纳入教师个人考核,未与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很难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因此,继续建立完善的激励和考评体系,打通沟通桥梁,疏通堵点,发挥先进教师的带头作用,才能使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 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路径及对策

3.1 提升核心团队竞争力,让“主动”成为常态

3.1.1 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带头人 以创新团队申报为契机,适时开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团队申报工作。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中遴选优秀教师作为创新团队负责人。

3.1.2 培养素质优良的教学管理队伍 一支结构稳定而素质优良的管理队伍,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为国际化师资团队建设做好管理和后勤工作,开展国际化师资培养管理创新实践研究,为团队建设做好保障。每位团队成员从青涩期走向成熟期,往往需要2~3 年的培养周期,通过体制机制建设,使成员保持稳定,有利于国际化师资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3.1.3 完善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 推进师资队伍均衡发展,教师均衡配置是关键。做到既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名师,又有新进、初级、有创意、有干劲的年轻教师,加快人才梯度培养,达到优势互补,吸收更多人才主动参与到团队中。

3.2 加强顶层设计与指导,拓展多元化培养途径

3.2.1 开展前期调研,进行顶层设计 成立国际化师资培养指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做好国际化师资能力水平提升总体设计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3.2.2 制定国际化师资培养方案 层层传导,人人参与。通过校级—二级院部—教学团队—个人,从宏观到微观,制定各个层面的方案,做到上下一致,纵横贯通。

3.2.3 积极拓展国际化师资能力提升渠道 学校对外合作交流处积极与海外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教师双向交流,形成中外师资教学团队,做好规划,共同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3.2.4 开辟特色“提升计划”通过“四个计划”工程(海外访学计划、海外学历提升计划、国内培养计划和联合教研计划),全面提升教师能力。

3.3 抓好“五能”培养工程,凝心聚力助推发展

3.3.1 提升专业运用能力 一是基于课程开展合作。通过引进国际化职业教育课程,教师学习课程构建模式,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二是通过比赛促进专业运用能力的提升,比如开展双语教学比赛、国际化专业知识或技能竞赛等。三是通过跨学科教学创新团队的构建,促进专业知识的运用。四是针对不同项目、岗位、人才需求等,开展针对性的培训。

3.3.2 提升科研教改能力 一是基于项目的交流合作。以新加坡、加拿大等海外合作项目等为依托,建立教师团队,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二是通过建立“国际化教育名师工作室”,形成教研团队,开展教改研究工作。三是通过进行跨境科学项目研究、创新标准开发等工作,提升教师创新能力。

3.3.3 提升实践服务能力 一是教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如中医美容操作技术、针灸理疗技术等,进行医学人文知识交流探讨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等工作。二是积极选派教师到海外进修,开阔国际化教学与服务社会的视野,定期举办“教育国际化”专题讲座及中外教师教学与科研座谈会,提升教师国际化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是根据“双高计划”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要求,到社区开展常见病、多发病防控知识宣讲等志愿活动,通过线上方式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相关院校的学生开展疾病防控知识宣讲等。

3.3.4 提升沟通协调能力 一是创新语言培训方式,与国内知名高校或单位签订国际化师资联合培养计划,采用“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校内英语教学能力培训讲座等,从而提升语言沟通能力。同时,让教师参与到国际项目合作交流、国际交流互访、技术服务中心等海外职教基地建设等活动中。二是基于文化的交流合作,以“第二语言”能力培养为媒介,熟悉本专业国际发展趋势及地域文化差异,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三是开展通识培训,所有教师均可参加,无专业差别限制。主要包括国际课程开发能力与建设技巧培训、国际礼仪规范与沟通技巧、双语教学能力培训等通识课程。

3.3.5 提升思维认知能力 一是通过组织收看时事新闻,解读政策文件,使教师对国内外局势有充分认识,了解“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技能专业,培养钻研进取精神,积极参与国际化项目。二是对“双高”建设内涵中的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有清晰准确的理解,同时严把意识形态关。三是定期组织开展交流研讨会,针对国际热点话题,组织小组讨论分享,通过实践与表达,更进一步提升思维认知能力,激发爱国热情,促进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3.4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员创新活力

3.4.1 建立国际化师资培养的管理与激励制度,完善评价和考核督导机制 适当增加国际化经历在职称评定中的权重,形成长效机制;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有国际化教学经历的教师;实施分类考核;应用多样性与弹性考核制,激发教师参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热情和动力,最终形成国际化师资培养管理制度、国际化师资培训激励制度等。

3.4.2 构建“引导+奖励”评价机制 一是实施以“引导”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在校园内营造国际化师资建设的氛围,将传统医药文化和国际特征进行融合,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国际化师资团队工作中,助力“双高”建设;二是建立以“奖励”为主导的激励机制,兼顾物质与荣誉奖励,范围涵盖在国际化师资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团队和个人,激发教师参与国际化师资队伍的热情和动力,最终形成国际化师资资质标准、双语教学评价标准、国际化师资学生评教制度等。

总之,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我校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能力的提升,通过组建“一核”(即一个核心师资团队),构建“两翼”(即管理激励机制和评价督导考核机制),培养“五能”(即专业运用能力、科研教改能力、实践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最终创建形成“一核两翼五能”的国际化师资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提升找到一条行之有效且适合推广的路径。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师资队伍师资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