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涵养小学教师教育情怀的意义及途径

2024-06-09胡艳玲

教育观察 2024年8期
关键词:情怀课堂教育

胡艳玲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第一中心小学,广西桂林,542500)

一、引言

在教育学视角下,涵养教育情怀可以理解为培养教师勇为人师的责任担当和乐为人师的赤诚之心。小学阶段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开始发展,眼界逐渐开阔。小学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培育教育情怀以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和教育热情,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小学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小学学生的全面成长。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归纳涵养教育情怀在小学教育中的积极意义,并总结具体实践经验,为相关教育的路径实施提供参考。

二、涵养教育情怀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意义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学生处于童年期,其面临的主要心理社会危机为勤奋对自卑。一方面,刚步入小学,学生被陌生的知识和规则包围,不熟悉的环境使学生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此时,需要用积极体验、稳定感及勤奋、获得感对抗自卑[1],这少不了教师的帮助。另一方面,小学学生的认知系统仍处在发展中,其对世界的观点和看法会受周围人的影响。根据参照群体理论,重要他人的态度和标准可能会成为个人态度或观念的基础及行动的标准。[2]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他人不同。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随学生年级的升高而降低,而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影响学生态度和习惯的重要因素。[3]此外,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非熟悉成年人,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各种意义上的榜样,与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对学生来说甚至是一种奖励。

行为受个体认知和态度的影响,教育情怀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外显的行为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态度和生活习惯。[3]教师对学生常常表现出关心、肯定等积极态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困难。相反,教师的消极情绪,如不满、不耐烦等,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的探索欲望。拥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能够以更加正向的方式感染周围的学生,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涵养教师的教育情怀,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助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对教师的意义

1.能够激发教师的责任感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品质,是对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承诺和担当。涵养教育情怀,教师就能够更主动地花费时间和精力,将学生的需求融入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4]

教育情怀能够使教师深刻理解教育责任。教师具有教书育人的使命,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心学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责任感强的教师会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出建议,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一方面,小学学生的思维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在理解较为抽象的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小学教师需考虑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耐心地为学生讲解所学知识。此外,小学学生好奇心较重,小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适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为学生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在课堂外,教师需积极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关心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例如,在面对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较为糟糕的学生时,教师应主动了解原因,耐心地帮助学生克服生活中或学习中的困难,主动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能够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应当是“呵护自由、培育兴趣、掌握知识、启迪智慧、树立诚信、享受快乐”的。[5]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领路人。一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出的教育情怀和教学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教育情怀能够使教师保持教育热情,让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师需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情怀能使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蒙,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未来的社会更需要有想法,有思维,能够积极和独立思考的高质量人才。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与接触世界的初始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养成的学习习惯及生活态度是学生未来行为方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引领,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关心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和有担当的人。

3.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双方更了解彼此。教师关注并关心每一名学生,学生信任和理解教师,以此形成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

教育情怀能够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将敬业精神融入教育工作。一方面,教师表现出的真诚和能量,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与教师的亲近感。在课堂中,学生学会的不仅是书本中抽象的知识,还有教师尽己所能为学生找到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课堂外,学生对教师不仅是尊重、敬仰,还有亲近、喜爱,学生会愿意与教师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时,学生也会更加愿意与教师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关爱也能影响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正面情绪与肯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面对和克服困难,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氛围。

三、涵养教育情怀的途径

恭城瑶族自治县县城第一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重视教师发展和培养的学校。一直以来,我校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注重教师性情的培养。我校从师资队伍、榜样引领和人文环境三方面制定了教师培训机制,全程以活动为载体,有效地感染着教师,涵养教师的教育情怀。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能力保障

1.专业知识

教师要具备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就要有持续不断学习的精神。教育在与时俱进,知识在适时更新,教师需要关注小学阶段的新政策和新要求,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一方面,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阅读教育类书籍,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会,让教师分享自己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的具体课例。此外,同一学科的教师也应定期开展研讨会,彼此分享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共同讨论此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将知识深入理解。同时,应纠正小学阶段教师不用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的错误想法。小学学生对新知识感到陌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提出与当前知识关联性不高的问题,教师若能够详细解答学生的疑问,既不会打破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扩展学生所学知识的外延。另一方面,学校应不定时地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了解学科发展趋势和当前研究成果的渠道,使教师避免在获取前沿知识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更有精力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系统性梳理,教师可以学习到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方法。教育培训还可以帮助教师提升管理和辅导能力,更好地应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以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能力,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可概括为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上,首先,我校为教师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设计培训课程,涵盖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模式和各学科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其次,我校邀请了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教授,开展小学学生认知和发展特点讲座,提高教师对学生认知发展的认识。只有明晰课堂主体,即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教师才能更好地把握学情,设计出学生愿学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我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设计自主研究并为教师提供所需资源。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磨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

在课堂组织实施能力的培养上,我校改变了以往培养模式中“重理论讲座,轻实践训练”的做法,提倡“体验式”培训和“互动式”培训。培训内容上,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在课堂管理、教学流程设计和师生互动等方面,我校为教师提供多元的教学策略,让教师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特点,有选择地确定教学方式。培训行为上,我校更突出实践演练,使教师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新的方法,在看得见和摸得着的培训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我校会统一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教学方式,让教师根据知识点进行整堂课的教学演习。培训形式上,我校更突出互动交流,让教师带着实际问题参与培训,通过观看其他教师的教学演习或演习之后开展互动交流和问题探讨,解决教师的疑问。此外,我校还积极举办教学技能、多媒体课件、板书样式等方面的竞赛,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积极性。

在反思与发展能力的培养上,首先,提供专业的反思培训,包括有意义的自我反思、分析教学问题的方式、行动计划的制定等。通过系统学习,教师能够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其次,建立反思机制,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例如,我校设计了教学日志等工具,帮助教师梳理教学感悟。同时,我校会定期开展反思讨论,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共同成长。最后,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明确的反思目标。此外,我校也建立了观摩教学的机制,鼓励教师互相学习和借鉴,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二)坚持模范榜样引领,树立师德标准

为让教师踏踏实实修好性情,我校在培养教师情怀的基础上,坚持党建引领,采取“线上+线下+实地”三管齐下的方式创设教师思政课堂,打造“三个课堂”,提升教师情怀修养与责任意识,培养师德师风过硬的教师队伍。

1.融合线上平台,打造指尖课堂

我校充分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理论学习。这些线上平台中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增加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能全方位地培育教师的情怀修养。我校定期开展线上微党课、微讨论、微分享和微诵读等活动,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不论是课堂中遇到的问题,还是生活中遇到的触动自己的故事,教师都可以在研讨会等交流活动中分享。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在线上获取先进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将社会责任感教育、人文情怀教育等素质教育融入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线上平台为教师提供了随时学、随地学的机会,能够切实开阔教师视野,让教师学习、工作两不误,思想、业务双提高。

2.坚持线下教学,打造理论课堂

第一,我校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校讲党课并开设视频党课。专家学者渊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可以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视角,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讲好党课,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怀修养,促进教学中思政融入的效果。

第二,我校有计划地邀请了师德模范进校园。这些一线的优秀教师可以用小学校园中的常见事例,为教师带来富有情怀、充满情感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教师在倾听师德模范分享的同时,会感同身受,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汲取师德模范的教学经验,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自己的教学情怀,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的真谛。平时,我校也会组织教师观看一线名师的讲座,以德育德、以情化情,发挥模范作用,开展师德教育。

第三,我校建立健全了榜样引领机制,在明确榜样标准、评选优秀教师、开展学习反思三方面中,贯穿讲好历史小故事、讲好身边榜样故事、讲好教育叙事故事等榜样活动,引导每名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争做名师、良师的职业情怀。以点成面,推动整个校园中教师的情怀养成。

3.活用身边资源,打造足尖课堂

教育来源于生活。我校以红色基地为现场教学点,以“主题党日”为契机开展红色基地“打卡”活动。红色资源是情感深厚的教育资源,在红色基地开展体验式教育,能够增强教师的党性修养。我校以“行走的红色课堂”的形式,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使政治理论教育常态化,全方位、多层次构建培训共同体,有效促使教师的思想水平、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及政治觉悟快速提高,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此外,我校邀请了老校长和老教师到校史馆讲解学校的发展故事,让教师体会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不易,引导教师思考学校的现在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引发教师的共鸣。教师能在这样的教育体验中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领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与爱岗敬业和奋斗不止高度统一的。

(三)给予积极关怀,营造人文环境

人文关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相关爱,是心的沟通。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是对教师的肯定和支持。教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提升归属感、幸福感和价值感,其精神世界会愈加丰富,性情会愈加温和。小学教师的工作较为琐碎,安全责任重大,家长对其关注度高,上级对其期望值高。有的家长不理解教师的工作,有的学生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长此以往,可能会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我校着力提升教师的获得感与尊重感,实施智慧管理,在详细剖析教师的心理后,为教师提供动力保障。

1.从淡化评价到适时鼓励,让教师心有所感

首先,将评价转化为诊断。每学期,我校都会组织学生层面的检查,将该检查中的“质量检测”的评价属性淡化,升级为“教育教学情况调研”。质量检测通常包括对教师备课、上课效果,对学生的成绩,对师生的团队合作程度等进行评价,这些被量化的考核机制往往会给教师带来极大压力。而教育教学情况调研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我校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以学术研究的态度,借助相关数据,帮助教师查缺补漏、反思不足,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服务。这样的转变可以让教师主动思考、主动总结、主动创新,在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获得前进的动力。

其次,将检查与评价分开。部分教师怕推门听课,反感检查教案,看不到自己平常的教学效果,教案千篇一律。我校通过观课、议课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注重优点的发掘,肯定教师的创新和努力,以积极的态度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放下负担。我校在进行常规检查时认真仔细,但不对评价较真,以“希望”句式引导教师反思。在这样的氛围下,我校教师理解学校的检查,期待收到学校的积极性评价,敢于承认不足,乐于接受建议,能够有效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

最后,肯定教师的付出。淡化评价的终极目标是激励,是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的价值,即用正向的工作暗示和情感暗示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我校创设了多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机会,如校级公开课、县级教学开放周展示课、一师一优课等,为每一名教师提供参加省、市、县级信息技术融合课例比赛和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展示自己的机会,推荐教师参加县级青年园丁工程、名师领跑工程、“国培计划”培训等,运用多种方式发现并展示每名教师的优点和闪光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够不断收获职业高光时刻,获得自觉、持久、稳定的工作热情,从而高效工作。

2.从学校需要到个性需要,让教师心有所安

首先,我校党总支、工会等部门通过走访和谈心等方式了解教师困难,积极与相关人员协商,切实为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例如,在走访时,发现新入职的某名教师情绪低落,原因是面对问题学生时束手无策,便立即带领其与同班其他教师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商讨解决办法。

其次,我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如团队素养拓展和趣味运动会等,旨在让教师感受信任与尊重,让教师劳逸结合,在游戏中放松身心,在团队合作中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享受集体的温暖。此外,我校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倾听教师最真实的需要;定期开展调研会,深入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了解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我校出台了更加注重隐形教育的教师职称评聘办法,强化了职能部门服务教师的意识,优化了教师发展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促使教师安心、顺心、尽心地投入教学和教研,更加主动地参与学校的各项事业。

3.从独自行走到群策群力,让教师心有所依

一人行快,众人行远。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教师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研究中,我校充分发挥了年级组和学科组的集体智慧,无论是集体备课,还是年级磨课,抑或是学科展示,都采取了“众人行路,守望相助”的形式。每学期的教研课、示范课展示活动,我校都分学科,先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再与执教教师一起磨课,不断修正教学设计。年级组中的优秀教师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讲给其他教师听、做给其他教师看、带着其他教师干;年级组中较落后的教师也在不断认真学习教研成果。说课、上课、评课三个环节的集体展示中,我校的考核评价不仅关注个人,还关注年级集体或学科集体。有了集体,优秀的教师能发力,落后的教师能借力,所有教师齐头并进,群策群力,共生共荣。

四、结语

本文基于小学学生的发展特点,聚焦教育情怀,探讨了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健全培养培训效果跟踪记录的方法,以公正科学的评价和宽松的环境,为涵养小学教师的教育情怀做出努力。本文梳理了我校在对教师进行教育情怀培育中的心得,为各学校提供可操作性建议,以期形成更完善、多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模式,为小学教师的教育情怀培养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情怀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