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自我重塑的途径分析

2024-06-08王兴仁强巴曲宗许娟玲

传播力研究 2024年13期
关键词:重塑新闻记者传统媒体

◎王兴仁 强巴曲宗 许娟玲

(1.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融媒体中心,贵州 望谟 552300;2.拉萨市融媒体中心,西藏 拉萨 850000;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林芝广播电视台,西藏 林芝 860000)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运用到媒体传播行业,催生了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客户端等一系列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这些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媒体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自我调整,媒体融合战略成为新的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业界普遍共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形式、传播环境、传播渠道、受众需求等新闻传播要素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记者的自我重塑是适应媒体融合的必然要求。要完成新闻记者的自我重塑,就应该深入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工作,明确新闻记者当下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制定自我重塑的转型策略。

一、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现状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机构除了要完成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为了满足广大受众在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信息需求,普遍采取了全媒体新闻采编形式。在采编工作中,兼顾传统媒体、新媒体新闻素材,同时撰写传统媒体稿件、新媒体稿件,成为当前新闻记者的工作常态,这为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全媒体新闻采编常态化

在互联网技术深度嵌入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媒体传播的平台已经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互联网为新闻提供了迅捷、高效的传播渠平台。深受广大受众青睐的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快,符合当下受众碎片化、个性化、伴随式的阅读习惯,已经成为主流媒体开展新闻宣传舆论工作的重要阵地。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为了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已经将新媒体纳入自身的新闻传播体系,全媒体采编已是新闻采编的常态化工作。新闻记者既要完成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任务,更需要提升新媒体内容的采编能力,完成采写新媒体新闻稿件。开展全媒体新闻采编,已经成为媒体记者开展新闻工作的基本业务要求[1]。

(二)新媒体传播优先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受到版面、时段、栏目和收听收看条件的限制,相对于新媒体传播,其传播时效滞后、互动性差,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新闻内容,剪辑制作时间较长,严重影响了新闻传播效率。新媒体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传播,传播时效性强,剪辑发布简捷,受众群体众多,大数据推送精准,大幅提升了新闻传播的质量。因此,在智能手机等便携式智能移动互联网终端全面普及的时代,新媒体传播无疑已经成为媒体开展新闻宣传舆论的优先选项。《2023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 年12 月,网络视听用户10.40 亿,短视频用户10.12 亿,网络直播用户数量规模达到了7.51 亿,短视频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68 分钟,综合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0 分钟;另据权威资料显示,截至2023 年6 月,微信用户数为13.27 亿,小程序的月活跃账户数超过11 亿。这些新媒体用户数量既反映了当下受众对于新媒体平台的偏好,也反映了用好新媒体开展新闻宣传的重要性。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舆论场,强化新媒体传播既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也符合新闻信息传播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贴近受众的实际需求,采取新媒体传播优先的策略开展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满足广大受众获取新闻信息要求的优先选项。

(三)采编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

2014 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启国家层面的媒体融合战略进程。2020 年,中央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各省、市、县随之制定下发对应的媒体融合发展指导意见,落实推进媒体融合战略,媒体融合发展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媒体融合成为媒体发展的时代主流。绝大部分传统主流媒体都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积淀了一支有着优良传统的新闻采编队伍,但媒体融合是近几年来的新生事物,这些新闻采编人员绝大部分在国家推动媒体融合之前进入新闻机构,他们更擅长传统媒体的采编工作,对于全媒体采编需要转型和进一步学习提升。因此,新闻媒体机构采编队伍年龄结构普遍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的自我更新需要较长的时间。用好当前在编在岗的采编人员,使其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媒体新闻采编业务,激发他们自我重塑的积极性,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是当前推进媒体融合的迫切需要[2]。

二、新闻记者的自我重塑途径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记者要认准新闻媒体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积极参与到媒体融合过程中。新闻采编记者要在提升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新闻采编思维定式,革新自我,重塑自我,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努力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互联网+”意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媒体融合是新生事物,认识媒体融合、适应媒体融合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新闻记者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重塑自我、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重要性,要加强学习国家和各级地方媒体关于媒体融合的政策,从宏观上把握媒体融合的战略地位和历史必然性,夯实重塑自我的思想基础。在转型和自我重塑过程中,新闻记者首先应该对媒体融合的内涵有清晰的认识。

1.媒体融合的内涵

直观地说,媒体融合是新闻传播媒介(渠道)更新的概念。从本质上讲,媒体融合是传播渠道和形式的改变,而新闻传播的本质没有改变,新闻“内容为王”的铁律没有改变。更进一步说,媒体融合是新闻媒体传播渠道从报纸、广播、电视、期刊向互联网平台转移,并将互联网传播平台纳入自身传播体系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而不是突然出现的,是随着互联网不断消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基座而出现、凸显出来的。媒体融合是在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和运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迭代发展的过程。

媒体融合可以粗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 世纪末期到21 世纪初期,这个阶段,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PC端向大众普及,商业网站开始崛起,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传统主流媒体开始将新闻内容投放到网站。这个阶段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简单相加,是媒体融合的早期形态。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报网一体、台网一体、三网合一、电子报刊、手机报等传统媒体+互联网的融合形式。第二阶段为21 世纪初至2014 年,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媒体开始迅速发展并赢得大量受众,给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影响和冲击,“两微一端”“微博问政”“网络问政”成为这一阶段的媒体热词。传统主流媒体、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开始注册微博、微信官方账号,用于发布媒体新闻信息、官方信息。此阶段依然是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站、新媒体的简单相加,传统媒体居于主导地位,新媒体只是传统媒体的补充传播渠道,明显居于次要地位。第三个阶段为2014 年至今[3],国家层面将媒体融合定位为传统主流媒体发展战略,将互联网传播纳入传统主流媒体传播体系,不再将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分开,而是推进两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这一阶段,从央媒到各级主流媒体,开始了实质性的媒体融合,打造中央厨房、成立融媒体中心,打破了传统的媒体行业之间的壁垒,报纸开始拍摄视频,电视开始文字深度报道,实现全媒体传播常态化。

2.树立“互联网+”意识,坚持移动优先

新闻记者在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自我重塑过程中,要紧紧跟随时代潮流,要树立“互联网+”意识,将互联网传播放到新闻采写的重要位置加以考量,既要完成好传统媒体的新闻采写,更要注重新媒体稿件的采写编辑。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升全媒体新闻选题和策划能力,对不同的选题,采取对应的采写、编辑和发布对策。

一是差异化采写。在选题策划阶段,新闻记者要首先考虑新闻选题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发布形式,做到成竹在胸,思路清晰。在采写与编辑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考虑新闻内容的潜在受众,并根据潜在受众的年龄和偏好进行编辑,力求叙事风格符合受众特点,做到内容与形式高度契合,提升新媒体新闻内容的传播质量。这也是实现新闻报道差异化采写的第一步,精准定位后期新闻内容的传播对象,做到编辑、剪辑时为内容量体裁衣,发布时精准定位受众对象。

二是差异化发布。不同的新闻内容,有其对应的潜在受众和风格契合的发布栏目和平台。对于政治性、政策性比较强的时政新闻,应该侧重在传统媒体发布,严守党性原则和宣传纪律,做到求稳、求准、不求快;对于民生、文化、娱乐类的新闻选题,则要选择发布快、时效性强的新媒体平台,力争首发。

三是要坚持移动优先原则。由于移动互联网发布具有传播快、编辑快等优点,在新闻采编工作中,要把移动传播放到第一位来考虑,确保新闻发布及时、准确,同时要注重学习移动互联网采写编技能技巧,把移动优先原则贯穿到整个新闻的策、采、编、播(发)过程中[4]。

(二)适应形势,重新定位自身角色

在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中,分工细致,新闻采编的文字、摄影、出镜、播出等工作通常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担任。但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对新闻记者的综合能力、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写的能力,也要有摄影、出镜、播发的综合能力,要求新闻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根据笔者这些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现在的新闻采写类型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的媒体采录设备无法适应媒体融合下的采写播发需求,新闻记者要熟悉使用新媒体采编设备,才能报道各类新闻事件。因此,新闻记者要主动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要求,重新定位自身角色。积极在一线新闻采写工作中学习提升,不断提升新媒体采编能力,切实提升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新的媒体生态对新闻记者的要求。

(三)有的放矢,掌握新媒体采编业务

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就要熟悉并掌握新媒体采编基本技能技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中心已经成为从央媒到县市级主流媒体的标配,新闻记者要积极参与轮岗、跟班和学习培训等,参加到新媒体新闻采编一线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新媒体采编技能,熟悉新媒体采编业务,提升全媒体采编能力,从而顺利实现转型和自我重塑。

一是要勤于学习,积极向新媒体编辑学习工作经验。新闻记者要全程参与新媒体新闻的策、采、编、播(发),做到熟悉并能独立开展新媒体采编工作。对于年龄相对年轻(30—45 岁)的新闻记者,尤其需要打破传统媒体的采编思维定式,学习新媒体内容的编辑业务,从中体会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做到熟悉运用“两微一端一抖”等新媒体的编辑技巧,至少要熟悉微信、剪映等编辑发布软件[5]。

二是要发挥特长,赋能新媒体采编工作。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转型和自我重塑,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媒体的采编业务。相反,传统媒体的文字能力、音视频拍摄剪辑、图片处理、美工排版等,可以赋能新媒体采写编辑工作,提升新媒体的采编质量。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找准在媒体融合时代下自身的工作坐标和努力方向,在新时代赓续传统再立新功,书写属于自己的新闻工作新篇章。

三是要以发扬团队精神。媒体融合包括人力资源融合、团队融合,唯其如此,才能打通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壁垒,共享资源,统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开展新闻采编,需要新闻媒体各部门之间合作联动,新闻记者要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自觉补位,积极作为,夯实构建新型主流媒体的基础。

(四)新闻记者自我重塑应该避免的误区

媒体融合是媒体行业的历史性转折发展,新闻记者处在这样一个历史变革时期,积极自我重塑是适应新形势的自我革新,要勇挑重担,大胆创新。自我重塑是一个渐进改变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自我重塑并非自我否定,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创新进步。在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过程中,新闻记者要避免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心理。

一是要杜绝躺平心理。有的新闻记者觉得跟不上新的采编要求,产生厌倦或躺平的心理。这是一种逃避的悲观态度。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新闻记者都要以积极的心态,主动适应新变化、新事物,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二是要杜绝低俗新闻。有的新闻记者在开展新媒体采编过程中,为了蹭流量、博眼球,违背新闻记者的职业准则,出现新闻内容娱乐化、低俗化、标题党等不良现象,给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带来巨大的损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嵌入新闻媒介传播,信息传播更为便捷、迅速,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化、个性化。传媒行业经过十余年发展,形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媒体生态,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转型。在新的媒体生态下,新闻记者要认准新闻媒体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树立“互联网+”意识,采取移动优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强化新媒体采编业务学习等策略,积极参与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新闻采编思维定式,革新自我,重塑自我,努力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猜你喜欢

重塑新闻记者传统媒体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重塑未来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李沧:再造与重塑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