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
——以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为例
2024-06-08张继敏付雪原于子茵
张继敏,付雪原,于子茵
(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天津 301800)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有效改变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如何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和思考。本文以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宝坻职教中心)为例,结合实践,探索出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一、宝坻职教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支持,其中,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健康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也是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同时,由于中职生自卑、厌学等一些心理特点使得中职院校成为当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是,目前我校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一)专业教师不足
学生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参与,更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正确引领。中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十分短缺。以宝坻职教中心为例,学校在校生有2000人,全校40个班级,每个班中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不在少数,而学校专业的心理教师就只有2人,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学校的心理教育形式单一
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多注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实际案例联系的少,教学手法单一,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欠缺,课堂参与度少,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思考得不够深入。
(三)学生与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生和家长对于心理问题的回避,家长不主动告知学校学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学生也觉得很丢人,主动回避该类问题,甚至是谈心理色变,这使得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受阻,只是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开展。
二、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也逐渐增大,学生不但要面临来自学业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也要面临来自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学生一旦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压力,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中职院校学生由于其年龄、学业和家庭的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心理也呈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
(一)自卑心理作祟,对学习信心不足
中职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5-18岁,这正是心理冲突,心理困惑最多的时期。他们之中有80%的人是在初中、甚至是小学由于缺少家长的正确引导,以及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家长的鼓励而造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从自身就觉得自己学不会,也学不好,对学习文化知识缺少自信心。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觉得只有升入高中将来才能出人头地,而进入中职学校纯属无奈之举,将来的工作也只会是社会上最低等的工作,这使得他们形成了自卑心理,从内心上觉得矮人一等。有些中职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形成了“躺平”心理。
(二)内心焦虑不安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自我价值还没有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对自己将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充满焦虑。同时,由于进入职业院校与他们原先预定的求学轨迹发生偏离,他们从心理上并没有做好准备,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生活环境,以及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模式等等都使得他们感到惶恐、不安,无所适从。加上对自己的专业不了解,不知道自己将来如何就业,就业情况如何等等,这些使得他们很迷茫、焦虑。
(三)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中职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有比较多的想法,但是由于长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其不善于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家长,老师等交流,个别学生甚至是丧失了这种与人交流的能力,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常显得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或者简单粗暴对待等等,这都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比较糟糕。
对此,急需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保证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来处理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以自信、阳光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三、宝坻职教中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
当前,宝坻职教中心主要采用学校、社团、家庭三级联合的模式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学校层面,主要是由学校的专业心理教师以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通过课程、讲座、班会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团是以学生为主体,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收获成就感,获得自信,收获朋友;同时请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和学校教师反映学生的状况。通过家、校、社团三级联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效的、主要的途径。开设心理课程可以大大缓解学校目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所带来的压力。同时,开设心理课程还可以向学生及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改变大家对于心理健康的传统认识。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应该、最需要做的就是让同学们对于心理健康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盲目地去回避心理健康问题。中职生心理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处于懵懵懂懂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他们对于自身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没有清晰的认识,这时就需要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他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目前有很多同学虽然知道自己可能会有心理问题,但是他们拒绝承认,因为他们觉得说自己有心理问题是难以启齿的事情,甚至认为如果让其他同学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其他同学一定会把自己当成异类,会嘲笑自己,会孤立自己。面对这种现象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做专业的引导,也使得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势在必行。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来引导学生正确界定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有问题并不是等于精神病,心理上出了问题就好比我们得了感冒一样,是很普遍的,比如做事没自信心,不乐于与其他人交流,感到不开心、焦虑等等,这都可以说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心理问题是很普遍的,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不要谈心理问题色变,消除同学们对心理问题的恐惧。这也促使同学们当有心理问题时会及时地和老师、同学诉说,使得他们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的疏导,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
职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单纯靠理论教学、课堂讲解是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的,职业院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相较于坐在课堂中安静的学习理论知识,他们更喜欢参加课外活动。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投其所好,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中去,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使得他们在活动中不仅收获学习的快乐,也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知识,使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在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时,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只有正确目标的指引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效果。通过活动首先我们要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当然要适当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要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们有兴趣去学、去看,要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主动去了解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其次,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其在专业学习方面,职业院校生活等方面带来的迷茫心理和焦虑心理,以及学生人际关系处理时遇到的困难等等,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开展心理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自己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合格的人才。
(三)参与社团,实现自我价值
学生社团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组织,它面向的是全校师生,覆盖面广,是目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例如信息技术相关的、摄影方面的、舞蹈专业的、播音主持方面的等等,这些社团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为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1.因为有共同的兴趣而相互吸引
在学生社团中,同学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做的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更加有动力去做好;因为喜欢,所以更想把它做好;因为喜欢,所以更愿意去深入探究。这极大促进了我校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还能增加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教育教学的效果,寓教于乐,让学生充分享受职业学习带来的快乐。社团中,他们有很多的共同话题,这大大改善了学生不愿与其他人交流的现状,可以促使他们放下手机,走出电子产品构造的虚拟世界,提高与他人交流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学生的生活状态,逐渐让学生变得开朗、乐观。同时,随着同学之间的交流的增多,也使得学生们有了能够倾诉的对象,使得他们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
2.有专业教师随时进行指导
在学生社团中也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教师不但会教授学生们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专业上遇到的难题,也会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指导,使得学生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还会组织一些专业的社团活动,譬如专业与心理相结合的活动,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在无形中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非常大的优势。
3.依托社团,肯定自己,找回自信
学生之所以选择加入社团,是因为他对此有兴趣,所以更加乐学,更愿意去研究相关的知识。正因为喜欢,愿意去探究,所以也更容易在相关领域取得成绩,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在社团活动中,由于活动的成功举办,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自豪心理,收获成功所带来的喜悦。通过社团以及社团活动,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提高了自信心,剔除了自卑心理,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四)班主任定期心理疏导,成立“包联”小组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班主任平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还要随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他比学校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要了解他的学生们,他了解学生的方式有很多,途径也有很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通过和学生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谈话,通过谈话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并对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对于部分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如果有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教师的帮助,确保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可以说班主任是不是心理教师的心理教师,不是家长的家长。当然,平均每个班级都有四十多人,单单靠班主任一个人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他也许会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时就要发挥其他任课教师的作用。我校把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配给每一位任课教师,成立任课教师“包联”小组,让任课教师也担负起所“包联”学生的关注、教育问题,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任课教师可以通过课上教学,课下辅导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随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实施心理干预。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使得本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足够的关注,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学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假期学生的心理教育也不能放松
假期,学生虽然离开了学校,但是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放松,学校并不是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教师也不是唯一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完成,这里的全员包括教师、家长还有社会。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不管他将来在哪一个岗位,他都是服务于社会的,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假期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放松,教师经常利用假期或者业余时间下沉到每一位学生的家里,和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假期表现,反映学生的在校状况,让家长对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同时嘱咐家长要多多关注自己的孩子,告诉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也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家校联合使得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我们的学生健康的成长,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治疗,家校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是给国家输送专业人才的阵地,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它关乎社会的安全稳定,关乎国家的繁荣发展。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来都不是某位教师或者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从来都不是学校自己的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所有师生帮助,家长的关注,社会的守护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友爱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