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4-06-08赵晓兰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7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考核

赵晓兰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北海 536000)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处于分离的状态,多数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二课堂活动,会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比赛、模拟创业等活动,这些活动内容虽然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部分教育教学内容形式单一,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并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此,高校需要针对“专创融合”课程进行优化设计,推动课程的有效实践。

1 “专创融合”课程概述

“专创融合”是指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将单一型的学科教育逐渐转化为多学科的融合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将专业技能知识与创新创业知识相结合。该教学形式更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仅可以对现有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丰富,同时可以实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目标,有助于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2 “专创融合”课程设计的意义

2.1 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理念改革,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创新创业的实现需要专业知识技能作为支撑,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

2.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补充

职业院校的专业教育是指基于专业类别,对课程进行划分,达到不同专业人才培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多以专业知识讲解为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背景下,专业教育也需要进行创新,目前社会需求的是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不足[1]。

3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策略

3.1 完善课程纲要

在对“专创融合”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意识到专业课程的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重任。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明确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基础,从自信心、竞争力、专业知识储备等方面入手,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对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准确认知和全面了解,围绕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课程纲要进行完善,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中[2]。

3.2 突破专业边界

目前,高校的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课程都采取大班授课的教学模式。创新创业通常是公共课程,多数都是同专业的学生一起上课,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也比较单一,并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专创融合”课程设计要求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跨学科的学习环境。学校可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成一个班级进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学生在该环境中可以获得其他专业的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专业素质的提升[3]。

3.3 健全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为推动高校的教育改革,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需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构建融合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4]。第一,“专创融合”课程的设计需要依据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规律,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创业精神、专业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考核评价,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个人职业发展进行规划。第二,需要明确“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在设计“专创融合”课程时也需要构建科学的设计目标,需要确定“专创融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需要转化为哪些有意义的学习成果。教师应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明确教学以及课程设计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并思考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方法。第三,高校需要设计创新创业指导、创新思维训练等必修和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对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并根据课程体系的实践效果逐步完成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分阶段递进式育人模式[5]。第四,高校和教师都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优化,结合专业的具体特点,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加入创新创业的知识内容以及相关技能,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6]。

3.4 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在设计“专创融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加强“专创融合”课程资源的建设[7]。首先,需要保证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为“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奠定基础。高校可以打造特色“专创融合”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展实践训练,实现“专创融合”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平台,实现“专创融合”课程建设渠道的拓展,可以对电子化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融入“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此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应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拓展范围,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8]。

3.5 优化教学方法

在开展“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第一,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需要对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分析不同的知识模块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联性,并选择实际案例进行针对性讲解,通过案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9]。第二,教师可以构建情境,开展模拟教学,设置特定的场景,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结构化面试招聘的模拟活动,学生需要扮演面试官、求职者等角色,学生在演练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代入角色,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人员招聘环节的注意事项,明确招聘的基本流程[10]。第三,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在“专创融合”课程中,基于学生的能力发展设计活动任务,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在获取有效的数据信息后编写调查报告,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11]。

3.6 开展实践教学

“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主要落脚点是实践,学校需立足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加强校企合作,将企业项目引进课程教学,以真实的项目作为载体开展教学[12]。学校可以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创新创业学院等教学资源,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将其作为课程研究的对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结合专业知识制定解决方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行业和产业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在理论教学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但存在不能及时了解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局限,导致教学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为此,教师需要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实践经验,并将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13]。

3.7 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针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保证“专创融合”课程实施的效果,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需要针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创新,实施过程考核和总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适当提升过程考核的成绩占比,突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的评价。首先,关于过程考核,是针对学生在“专创融合”课程学习发展的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评价阶段分成课前、课中、课后,重点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创新思维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多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其中课前的考核指标包括课前预习的时长、题目完成的正确率,课中的考核内容包括课堂的互动参与度、学生的思维创新性,随堂作业的完成效率、正确率等,课后的评价内容包括小组任务的完成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学习成果的创新性等。其次,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应包括创新创业调研报告、管理方案设计等,并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完成考核分析的确定。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设置的评价指标需要具有明确性,可以直观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考核结果判断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的发展情况,发现“专创融合”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重视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并对“专创融合”课程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步完善课程设计,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14]。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专创融合”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高校和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完善“专创融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并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考核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基于“创新工作室”的高职电子类专业专创融合教育改革的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