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教育”办学特色实践探索

2024-06-07丁玉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绿色教育办学特色实践探索

丁玉

[摘要]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风格和办学成果,是学校实现优质、个性化、特色发展的关键。实践经验表明,学校的转型期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机遇期,校长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理念引领加全方位行动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常规途径,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有效保障。

[关键词] “绿色教育”;办学特色;实践探索

学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实现优质、个性化、特色发展的关键,对于提升学校品牌形象、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绿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为例,探讨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一般经验。

一、学校“绿色教育”的提出

我校是始创于1958年的一所规模较大的城区普通完全中学。2006年,根据区教育局优化教育结构的规划思路,学校初中、高中分离,成为上海市松江区教育局直属的公办初级中学。2006年以后,学校处于初高中分离后的转型期,这是一个对教育理念、课程结构和教育模式进行深度调整的重要阶段。当时,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不突出,课程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亟需开发一些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教师教学方面,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对陈旧,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在教学评价方式上,过于依赖单一的考试成绩,需要探索和实施更为全面和公正的评价方式,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開展。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借鉴“绿色教育”的理念,并与我校实际相结合,希望将“绿色教育”打造为我校发展的特色,形成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张名片。2012年,学校制定了《“绿色六中”行动纲要》,开启了“绿色教育”的实践探索。

二、学校“绿色教育”的实践

《“绿色六中”行动纲要》首先明确了学校绿色发展的理念,明确了“绿色教育”的内涵,即“绿色代表着生命成长,绿色代表着健康(身心健康),绿色代表着环保、生机和希望”。

1.以绿色管理为切入口,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学校以绿色管理为理念,修订了各类章程,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学校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民众都可以成为学校的管理主体,学校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决策。此外,学校领导方式由单一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向多样的领导方式,如教学领导、课程领导、文化领导、学习领导和道德领导等。

2.推行多元评价,实施绿色评价

学校推行对学生的“星级”评价,包括“行为表现之星”“课堂表现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家庭表现之星”等。学校还推行对教师的“绿色”评价,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而弱化过去重结果性的奖惩性评价,关注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以此激发每一位教师的潜能。

3.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差异,推进课堂改革

学校提出“活的课堂”“动的课堂”“学的课堂”“和谐课堂”“公平课堂”等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生态课堂理念,提倡“以学施教,少教多学”,落实“以学设教,以教导学,分层练习,有效反馈”的“教学四环节”制度,以期加强课程建设,实现育人目标。

4.开发实施“绿色校本课程”

坚持兴趣取向,从“让绿色课程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理念出发,通过统整课程,开发实施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满足学生和谐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体系,包括学科拓展型课程、实践体验型课程和探究活动型课程。

5.深化校本德育,实施绿色育人

学校引入绿色指标,着力创建“绿色班级”。学校尝试开展优雅礼仪教育,把优雅礼仪打造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项目,开设“学做‘绅士与‘淑女”课程,引导学生学做“淑女”和“绅士”。此外,学校倡导“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圈”,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建设“合作、反思”的教师文化,注重校本研修和团队建设,追求共生效应。

三、学校“绿色教育”的深化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新教师大量引进,学校青年教师比重加大。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业务能力也亟待提高。骨干教师梯队组成不够完善,个别学科缺少具有影响力并能带动整组教研氛围的骨干教师。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尚不够高,科研工作还不能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源。领导干部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学校部分特色课程,如“扎染艺术”“泥塑课程”“中华剪纸”等已形成特色,在区内享有一定声誉。然而,部分特色项目的优势正在减弱,甚至不再具有优势,还有一些特色课程项目尚未形成特色成果。因此,优势特色项目需要扩大规模,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从而形成学校特有品牌项目。另一方面,教师虽然对“以学施教”“生态课堂”等教学改革理念较为熟悉,但在实际操作上,遇到了学生倦怠或积极性不高等困难。

随着新城区大量新学校的开办,老城区的优质生源有所流失。学校生源隶属松江老城区15个居委会所辖社区,单亲家庭和隔代看护现象比较普遍,家庭教育相对薄弱,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还不够,家校育人合力还需加强。

2016年,我校在原有的“一切为了师生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绿色教育”理念,总结出“健康”和“活力”两个关键词(如下图)。“健康”即结构完整、功能协调。对学校组织而言,就是组织结构与制度健全;对学生个体来讲,就是身心健康。“活力”即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围绕这一理念,学校进行了新一轮“绿色教育”的实践探索。

1.完整健全、不断创新的绿色管理

健全的学校管理包括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的决策过程、详细的政策和规定、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长期的改善和发展策略、全面的危机管理和应急计划。

学校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明确学校党组织会议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细化党组织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事项。学校明确各部门的组织结构,使每一位教职工对各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清晰明确。凡属重大问题都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组织会议集体讨论并作出最终决定。学校针对“五育并举”“双新”等教育改革背景,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落实“教学四环节”制度。针对青年教师人数较多的现状,学校探索建立“行政周观课”制度,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学校成立了“青禾”教师团队,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培训。学校还制定了“名师阶梯工程实施办法”,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青蓝对子”。此外,针对当下家庭教育有待提高的现状,学校加大对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力度,探索实施“驻校家长制”,努力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2.完善合理、丰富多样的绿色课程

完善合理、丰富多样的课程结构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完善合理、丰富多样的课程结构,以其适应性、多样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鲜明特点。

适应性是指课程能够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能够随时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例如,我“学做‘绅士与‘淑女”这门“雅礼教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优雅礼仪教育,为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基。

多样性是指课程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我校除了开设基础教育要求的课程之外,还开设了诸多绿色校本课程,如理论课程“走进‘世界遗产”、实践课程“走进扎染艺术”、研讨课程“走进我们的生态校园”、项目课程“快乐创智天地”,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的需求。

有效性是指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注重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進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我校定期开展课程调研,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及时改进。

可持续性是指注重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课程内容,以保持其时代性和针对性。我校不断完善“绿色校本课程”图谱,在原先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小小主持人”“冰球”“巴乌”等新课程。这些举措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契合了新时代特点。

我校的特色校本课程和基础课程相伴相生、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我校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这是对既往“绿色课程体系”的继承和延续,进一步明确了绿色课程的内涵和性质,同时完善了校本课程图谱。

3.科学高效、规范有效的教学体系

科学高效、规范有效的教学体系是我校“绿色教育”理念的基础。我校在建设教学体系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育内容上,该教学体系以学科基础知识为载体,关注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该教学体系还注重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综合、多元化的绿色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下,学校也在逐步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例如,学校定期开展“我最喜欢的好老师”“家长最放心的好班主任”等评选,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体现了学校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校正在实践探索的“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协商式评价便是多样化评价的一种创新。它突破了常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模式,采用师生协商的形式,导师与学生一起协商后量身定制个性化目标,最后的评价方式也由师生协商确定。

四、学校“绿色教育”的经验总结

第一,学校的转型期,也是学校特色形成发展的机遇期。我校初高中阶段分离的重大事件为我校初中阶段重新思考发展方向提供了一个机遇,也为学校“绿色教育”的提出提供了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面临生源、师资等许多新问题,这为学校“绿色教育”深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第二,校长是学校特色形成发展的关键因素。学校发展中的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校长。我校“绿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历任校长的智慧与魄力。他们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期制定了学校“绿色教育”的行动纲领,并持之以恒,不断深化发展。

第三,理念引领、全方位行动是学校特色形成发展的常规途径。从我校“绿色教育”的推进进程来看,其基本途径是,学校先提出“绿色教育”理念内涵,确定行动纲领,然后在全校各项工作中全面开展“绿色教育”实践,并定期进行总结。

第四,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学校办学特色形成发展有效性的保障。从我校“绿色教育”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虽然在理念引领下的各工作环节都会有相应的评价,但缺乏从顶层到具体工作环节的系统性评价体系的建构,这也影响到“绿色教育”实施的有效性。评价体系的建构,是学校办学特色建设中需要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丁 玉   上海市松江区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绿色教育办学特色实践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特色探讨
石景山区:“绿色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教育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中央苏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绿色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
优化课程教学体系结构,凸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特色
“绿色教育”指导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创新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