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

2024-06-07黄建修

中小学班主任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

[摘要] 本文立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讨其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通过运用“借助教材案例,树立信息意识;体会编程过程,培养计算思维;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关联时事政治,担当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策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质增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合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这恰恰需要通过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来实现。在高中信息技術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符合课标的育人要求,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站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课程思政与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紧密结合,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质增效。

一、借助教材案例,树立信息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树立学生的信息意识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现实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

例如,讲解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教材必修1第一章中信息的特征时,讲完4种特征后,教师可以引入我国古代的“狼烟”并带领学生分析:烽火台主要用点燃烟火来传递敌情等重要消息,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遇有敌情发生,白天释放浓烟报警,夜间可以点燃火堆传递信息。古代没有电话和无线电报,这种军事战争信息传递速度相比骑马传递快很多倍,一昼夜可以传递数千公里,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对古代国家的军事与国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上述的案例分析中,教师注重对信息传递中的载体、共享性、时效性及信息的价值这四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讲解。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不仅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中信息的基本特征,还能感受到我国古人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进而达成育人目标与教学目标。

二、体会编程过程,培养计算思维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融技术性、思维性与操作性于一体的学科,对学生的计算思维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教师通常会在编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编程过程,练习编程算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但是,计算机编程的学习往往较为枯燥与乏味,在编程开始阶段如果引入一些思政教育元素,与编程知识一起进行融合教学,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师在编程入门课介绍Python时,并没有直奔主题教授学生Python的基础代码,而是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的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正在不断加强,一些行业的关键技术已经或即将实现突破,在载人航天、卫星导航、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已经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超级计算机的支持。我国目前新一代“天河”超级计算机可以实现每秒20亿亿次高精度浮点数运算,相当于一百万台普通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总和。超级计算机的不断创新需要计算机科学家的不断钻研,只有不断输入人才,研究才能得以持续。通过了解国家取得的重大成果,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树立今后报效祖国的志向和决心,这样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创新能力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以章为单位的项目式学习作为主线,层级递进地呈现知识结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在开展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若遇到困难难以独立解决时,则可以向同学或老师寻求帮助。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办法,将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培养了问题拆解能力。待小问题都得到解决后,学生将小问题汇总解决大问题,培养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树立了团队协作意识。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材中的示例程序,对示例程序进行适当变更,同时融入课程思政的元素,让学生适应在熟悉的基础之上切身体验二次开发程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必修1教材中有绘制交通信号灯的示例程序,教师融入合适的课程思政元素,红绿灯如果设计不合理,将极大影响路口的交通通行效率,依据现实场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三个信号灯,实现高效通行。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出一套高效通行的红绿灯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此,让学生体会到交通警察的不易和交通秩序管理者的辛劳,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生发设计程序的动力,发挥团队智慧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目标。

四、关联时事政治,担当社会责任

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树立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必修2第4章整章都是介绍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呈现的实例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伴随着对道德和伦理的思考,由此引出信息社会责任这一主题,升华课程思政元素。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对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据是信息时代的核心和关键所在,一旦遭遇数据信息丢失或者信息泄露,可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对于信息安全话题,教师可以引入相关著名事件作为课程思政切入点。例如,教师呈现“棱镜门”事件曝光十周年的新闻报道:美国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获取了大量互联网用户数据,进行大规模的监视、收集与分析。这些信息数据的来源并非只在美国国内,而是来自全球各地的用户,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高度关注。世界各国各大公司立即重视网络数据安全,将网络数据安全级别提高到最高级,提高到事关公司存亡的战略地位。教师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的风险与警示教育,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并非不法之地,同样需要遵纪守法,合法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环境,承担信息社会责任。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程是高中教育中技术性与操作性较强的必修课,运用多种手段将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挖掘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充分彰显了信息技术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瑜.信息技术课程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吉林教育,2020(35).

[2]孙啟元.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青海教育,2022(Z1).

[3]刘勇.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9(04).

[4]付晓钰.课程思政在新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合路径研究[J].互联网周刊,2023(19).

黄建修   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论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