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课堂”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2024-06-07何灵慧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有效性研究生本课堂课堂提问

何灵慧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对教学策略的完善至关重要,不仅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还是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工具.基于此,文章简述了“生本课堂”的概念及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明确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生本课堂”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生本课堂”理念;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接纳和内化知识.数学教师深知培养学生的活跃思维和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设计科学、丰富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必要的,这不仅能有效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这种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清晰思维逻辑,深化知识理解.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环节应更加注重策略性和合理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有针对性的提问设计不仅能提高提问的效果,还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种实践有助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入貫彻“生本教育”理念,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一、“生本课堂”概述

“生本课堂”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创新理念与教学形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与个体差异.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对话”式互动课堂,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问题设计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是师生互动、生生交流的重要桥梁,还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探究的关键环节.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启发性与开放性.针对性要求问题可以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启发性则要求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开放性要求问题具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具体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应把握时机、注意方式与措辞.适时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跟随教学节奏,深入思考;多样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清晰、准确的措辞则能确保学生准确理解问题要求,提高回答质量.

三、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轻质量,重数量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误解了其核心理念,错误地将提问数量作为评价课堂活跃度以及内容充实度的主要指标.这种偏向导致课堂上问题连篇,学生忙于应对,无暇深入思考.虽然表面上师生交互频繁,但实质上学生并未获得深入思考的机会,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提问策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需要调整与完善.

(二)重提问,轻思考

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为保证课堂教学进度,提出问题后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留给学生深度思考的时间明显不足.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教师有时会中断学生的回答,转而自行解答或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此外,若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往往直接提供正确答案,而不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长期实施,会让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失去思考的兴趣与动力,进而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这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盲目提问,让学生无从下手

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设置很随意,缺乏精心设计与针对性,提出的问题往往缺乏探究性与启发性,没有形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问题梯度.为营造师生互动的假象,教师过多提出一些简单的是非判断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类问题缺乏深度与难度,无法有效激发学生思考.同时,有些问题的跨度过大,超出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让学生无从下手,不仅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乏味,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四、“生本课堂”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强调问题的探究性和启发性,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一个富有深度、启发性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以“双曲线”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探索双曲线的奥秘.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双曲线的基本定义,之后通过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双曲线的性质与应用.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如果将双曲线定义中的“小于”改为“等于”或“大于”,那么动点的轨迹将如何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双曲线与其他曲线(如椭圆、抛物线)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学生对双曲线性质的理解.第二,如果去掉定义中的绝对值符号,会对双曲线的形状和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绝对值在双曲线定义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第三,当常数等于0时,动点轨迹会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常数对双曲线形状的影响,以及常数变化时双曲线的变化规律.第四,如果去掉括号中的“小于∣F1F2∣”条件,点的轨迹将如何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双曲线定义中各个条件的作用与意义,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双曲线的性质与应用.同时,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其他实例或案例,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与双曲线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强调问题的梯度性和开放性,促使学生向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与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注重问题的梯度性与开放性,同时确保其具有整体性,充分尊重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性,还可以营造出和谐、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有效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强调问题的梯度性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以“函数的概念”这一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梯度性问题,如从初中阶段的函数概念引入到集合观点下的函数理解,再到函数特性的探讨等.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再者,问题的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与创造力.开放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在探讨函数特性时,教师可以提出“你如何理解函数的周期性?”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每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展现自我,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让每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此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应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问题需要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展开,形成一个有机问题链条.教師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问题的多样性与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强调问题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生本课堂”的视野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手段,还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未知的桥梁.为使学生可以真正沉浸于数学的魅力之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的趣味性与情境性.

以“等差数列”这一课程内容为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能直接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之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加以掌握.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比之下,教师如果可以创设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会大大提高.教师可以提出与水库管理相关的问题:“为维护水库的生态平衡,管理员决定通过定期放水模拟自然的水位波动.如果水库的初始水位是20米,每天自然放水使水位降低2.5米,直到最低水位达到5米为止.那么,从开始放水到达到最低水位,水库每天的水位将如何变化?”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实际背景,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想要一探究竟.接下来,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个与银行储蓄相关的问题:“假设你在银行存入一笔钱,银行每年会按照一定利率给你支付利息.如果你存入10000元,年利率为3.6%,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你的存款和利息将如何增长?”这样的问题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能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不仅可以对等差数列的概念有直观的认识,还可以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教师可以继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观察以下三个数列:(1)18,15.5,13,10.5,8,5.5;(2)36,72,108,144,180;(3)10036,10072,10108,10144,10180,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点并给出合理解释吗?”这样的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讨论来发现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

(四)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

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他们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意味着他们对抽象的概念与理论往往感到困惑,难以深入理解.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尽量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概念时,很多学生对于其背后的数学原理与实际应用感到陌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些与指数函数相关的实际现象,比如细胞的分裂过程,以及药物在人体内残留量的变化等,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指数函数的数学规律.

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这些事物的进展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数学特征,即它们的数量或者规模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指数级增长.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逐渐理解指数函数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些现象与指数函数有何联系?”通过对比与分析,学生可以发现这些实际现象与指数函数之间的相似之处,深入理解指数函数爆炸式增长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控制问题难度,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必须精心控制问题的难度.过于简单的问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于复杂的问题则让学生感到困惑无助,教师通过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以“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先从基本概念与性质入手,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三角函数?它们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当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教师可以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提问:“三角函数在哪些领域有应用?它们在实际问题中是如何应用的?”引导学生将三角函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例如,请你证明sin22θ+cos22θ=1,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公式进行推导与证明,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学推理能力.在控制问题难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出具体的角度值或边长,让学生计算相应的三角函数值或解决相关几何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结 语

综上所述,融合“生本课堂”理念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于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思维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此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构筑健全的思维框架,拓宽思维广度与深度.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学生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将得到显著提高,理性思维将得到深入锻炼.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将领略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充分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覃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薄弱点及教学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17.

[2]吴丽丽.优化课堂提问环节提升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33.

[3]李志卿.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49-150.

[4]沈毅.问什么·何时问·怎么问: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8(18):56-57.

[5]朱荣峰.新课程背景下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研究:提高试卷讲评课效率,发挥试卷讲评课功能[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13):27-28.

猜你喜欢

有效性研究生本课堂课堂提问
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初步研究与尝试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浅谈花样跳绳对我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