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防治的关键
2024-06-07陈映竹
陈映竹
摘要:秋冬季节是我国生猪养殖场的防控关键节点。在这一季节中生猪养殖场内的生猪会由于气候变化等问题,产生不同类型的猪消化道疾病。一旦生猪感染猪消化道疾病,将会使得生猪养殖场内生猪死亡率大幅上升。其中常见的猪消化道疾病主要有4种,即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非传染性。本文结合这4种常见的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特点和症状,提出相应的疾病防治技术,并从猪消化道疾病预防入手,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技术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防治技术
秋冬季节温度持续降低,且光照时间减少,导致生猪的免疫力下降,一些病原微生物快速入侵猪消化道系统之中,甚至部分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旦进入秋冬季节会大规模暴发,严重影响生猪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给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生猪养殖场需重视秋冬季节的猪消化道疾病防治技术研究。结合秋冬季节常见的猪消化疾病类型,确定相应的关键性防治技术,保证生猪健康成长,促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1 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的防治技术关键
秋冬季节的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主要针对仔猪,包括红痢、黄白痢、副伤寒等。这3种仔猪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的病原分别为C型魏氏梭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菌。仔猪由于刚刚出生,其自身的抵抗力偏弱,而秋冬季节的气温相对较低,更是为细菌病原发展提供了便利[1]。一旦发生大规模的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将会诱发猪瘟。
其中,红痢主要针对7日龄的仔猪,一旦仔猪感染这一疾病,其粪便为血便,并且血便内部混有众多小气泡。患病仔猪会浑身发抖且不愿意吃奶。红痢会使得仔猪在短时间内死亡,将死亡后的仔猪解剖后会发现其主要的病变区域是回肠区域,且肠膜内会存在鲜红色淋巴肿块,绒毛也会全部坏死。黄白痢主要是针对10日龄以上,30日龄以下的仔猪。染病仔猪的粪便会呈现出黄白色糊状,并且粪便中带有腥臭味,其主要的病变区域是胃肠区域,染病仔猪的小肠壁会变得透明,并形成淋巴肿块。副伤寒主要针对30日龄以上,120日龄以下的仔猪,染病仔猪会存在腹泻,且粪便中会含有坏死组织碎片,主要病变区为肠部,肠壁内会有淋巴肿块。
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场的养殖人员在治疗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时会使用大量的抗生素,致使病猪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影响疾病防治效果。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的治疗药物一般为氟苯尼考、磺胺脒等,在药物使用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藥物用量,每天使用2次,当生猪状态转好后,在饲料中加入浓度为40%的大蒜酊,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如果采用敏感性药物进行治疗需要以8 d为1个用药周期,制定新肠道用药方案,确定相应的治疗疗程,根治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2]。
在用药过程中可以选择药物注射的方式为仔猪进行治疗,或是直接将药物放入生猪饲料之中,让生猪进行食用。但是,相对而言药物注射的方式见效更快。并且,如果同一窝仔猪中有一只感染了细菌性猪消化道疾病需要利用相应的药物对同一窝的所有仔猪进行治疗,避免造成疾病传染,影响整个猪场的生猪安全。此外,需要定期对染病仔猪的猪舍进行清理,保证猪舍内部环境卫生,强化药物治疗效果。
2 病毒性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的防治技术关键
秋冬季节的病毒性猪消化道疾病主要是受病毒感染的影响,其主要病原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前者引发的病毒性猪消化道疾病对于任何日龄的生猪都会产生影响,并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对于2周龄以内的生猪而言,一旦感染病毒将会在2 d之内病发,如果未得到治疗可能会在7 d之内死亡,且死亡率在99%以上。后者则会引发生猪流行性腹泻消化道传染病,该病毒主要的发病群体是仔猪,哺乳期的仔猪一旦感染该病毒,其死亡率在90%左右,并且该病毒发病会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存在交叉感染,加重病猪的病情[3]。
病毒性猪消化道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并无特效药,只能通过给病猪注射肠毒清等药物进行控制,并辅以活性炭等口服药物,或选择地榆炭、神曲等中药及虚拟性熬煮灌服,达到疾病控制的目的。同时,在日常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生猪进行疫苗接种。常用的生猪病毒性猪消化道疾病预防接种疫苗有猪传染性肠胃炎三联活疫苗等。此外,仔猪出生的14 d之前,在仔猪母体的肌肉和鼻部区域注射猪传染性胃炎弱毒疫苗,保证母体的免疫力。当仔猪出生后,使用无毒性的疫苗为仔猪进行疫苗接种即可。
3 寄生虫性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的防治技术关键
秋冬季节的寄生虫性猪消化道疾病主要病原是猪孢球虫和部分艾美耳属球虫。这类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是2周龄以内的仔猪,寄生虫会附着在仔猪的小肠上表皮细胞中,使得仔猪出现腹痛等症状。并且,寄生虫性猪消化道疾病的寄生虫种类主要包括3种,即弓形虫、线虫、球虫。
其中,弓形虫主要是寄生在生猪的小肠区域,诱发猪肉绦虫病,导致生猪小肠内部出现黏膜发炎的问题,导致生猪出现消瘦或虚弱等问题。线虫主要是由于毛尾线虫、蛔虫等寄生虫在仔猪体内寄生,使得仔猪经常性出现腹痛问题。球虫主要是针对8日龄以上,
15日龄以下的仔猪,染病仔猪的粪便较稀,空肠、回肠等区域出现异物,导致生猪出现消瘦或虚弱等问题。
弓形虫类的寄生虫性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防治过程中可以使用复方磺胺甲基异唑、五甲氧磺胺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线虫类的寄生虫性猪消化道疾病则可以使用伊维菌素、左旋咪唑等药物进行治疗。球虫类的寄生虫性猪消化道疾病的具有较强的耐药性,需要定期更换使用地克珠利和磺胺类药物[4]。
此外,定期对于养殖场圈舍进行卫生清理,避免在养猪场内部圈养猫科动物,抑制寄生虫的繁殖与发育,保证生猪养殖安全,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4 非传染性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的防治技术关键
秋冬季节生猪养殖场的非传染性猪消化道疾病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环境性和营养性。其中,由于环境性引发的猪消化道疾病主要是因为秋冬季节生猪养殖场内部的气温较低,且阴冷潮湿,对猪舍通风等产生不利影响。部分生猪无法及时适应秋冬季节的温度变化,使得其在一定程度时产生应急反应,导致生猪的消化系统受到影响,新陈代谢紊乱,出现消化道疾病问题。由于营养性引发的猪消化道疾病主要是生猪饲料的营养成分难以满足生猪生长需求,饲料中的维生素不足,蛋白超标,导致生猪消化不良,或是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被生猪完全分解,在生猪肠道内进行发酵,形成有害物质,引发猪消化道疾病。
针对非传染性猪消化道疾病防治,可以从四方面入手。首先,在秋冬季节合理控制猪舍温度,并为仔猪设置保温箱,避免其为取暖聚集在母体周围被挤压。同时,将猪舍的门窗关严,使得猪舍温度始终保持在28.5℃左右,上下温度浮动范围控制在3.5℃以内。其次,注重秋冬季节的饲料营养控制,定期在饲料中加入生猪生长所需的维生素等,提高生猪免疫力。再次,在生猪养殖区域安装消毒设备,定期进行猪舍消毒。最后,自繁自养,减少生猪引种,做好生猪免疫疫苗注射,以及染病猪的隔离工作。
5 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的综合防治技术关键
第一,药物预防。在秋冬季节根据相应的猪消化道疾病类型及特征,选择具有抗病毒性、增强免疫力的药物,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针对一些发病较为严重,且无法完成自主进食的生猪,需要将黄芪多糖、抗生素等进行混合,制成混合注射药液,每天为病猪注射2次,连续注射4 d。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病猪的腹泻问题加重,需要为其提供补液盐,避免产生过度脱水问题。针对发病较强的病猪,且有一定食欲能够完成自主进食的病猪,在其饲料中掺入可溶性阿莫西林、复方电解多维液等药物,连续使用7 d,观察病猪状态,若病情未出现好转需要再坚持7 d,若病情加重,则需要进行药物注射。同时,在仔猪的5日龄左右,为其配置敏感性抗菌药剂,让其服用,2次/d,持续3 d,帮助仔猪排除体内的病原体,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种猪在秋冬季节进行猪消化道疾病药物预防时,可以选择将黄芪多糖、青蒿素等药物掺入种猪饲料之中,持续14 d左右,2次/d,提高种猪的免疫力。此外,一旦生猪感染猪消化道疾病需要运用药物进行支撑健胃药剂,帮助染病猪调整肠胃功能。将55 g左右的人工盐和100 mL的植物油混合,加入3.5 g的鱼石脂和适量的水,让生猪服用,进行清肠。清肠后,当染病猪的粪便不再伴有恶臭后,在饲料中加入6片左右的酵母片或是大黄苏打,作为健胃剂,对于染病猪进行肠道功能调整。如果染病猪是仔猪则选择将胃蛋白酶、乳酶生、稀盐酸、水进行混合作为仔猪健胃剂,使用量分别控制在3.5 g、3.5 g、2 mL、200 mL。在染病猪数量过多时,可以选择使用3 500 g的人工盐,制作成混合健胃散,在每头染病猪的饲料内掺入10 g左右的混合健胃散,该健胃散的掺入量上下浮动范围为5 g。
第二,外部环境控制。在秋冬季节针对处于妊娠期的仔猪母体和刚出生的仔猪的居住区域的温度和湿度需要进行重点控制。按照仔猪的日龄将其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3日龄、7日龄、7日龄以上,30日龄以下。将这三個阶段的仔猪生活区域温度分别控制在31℃、29℃、26.5℃左右,温度浮动范围保持在1℃以内。而对于仔猪母体而言,妊娠期的生猪生活温度需要控制在20℃左右,温度浮动范围控制在2℃以内,湿度需要控制在62.5%以内,湿度浮动范围控制在2.5%以内[5]。
第三,猪舍消毒。在秋冬季节定期对生猪养殖场内的猪舍进行消毒处理,根据猪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特点,合理选择相应的消毒药剂和方式。对于有猪的猪舍需要使用酸类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无猪空舍需要可以使用高效消毒剂,并提高消毒剂的用量。并在母猪生产区域建立健全相应的消毒设备,包括消毒池、消毒室等。定期对母猪生产区域进行消毒处理,以72 h为一个消毒周期,进行一次喷洒式消毒,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与传播。如果生猪养殖场中有生猪感染猪消化道疾病,则需要每隔7 d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猪舍消毒,如果感染数量较多,且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每隔24 h进行一次消毒处理,并将病猪的排泄物清理干净,使用消毒液在病猪排泄区域进行药物消毒,避免病菌扩散。一旦有生猪染病,需要对染病猪进行隔离,并根据生猪的感染症状确定其疾病类型。此外,在生猪的饲料中加入一些能够促进生猪肠胃蠕动的微量元素,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
第四,仔猪的猪消化道疾病综合防治。秋冬季节在仔猪刚出生时可以通过乳汁强化仔猪的身体免疫力。因此,需要保证仔猪在出生后能够摄入足量的初乳,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现阶段,我国生猪养殖场的母猪在生产后的母乳较少,并且由于母猪一胎会生多头仔猪,部分仔猪的体质较差,不能够抢食到足量的初乳,加之秋冬季节的气候条件,使得仔猪的猪消化道疾病染病概率大幅上升。因此,可以在母猪生产前的20 d左右,让母猪食用久壮粉,提高母猪的母乳量。并在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赛福喹。针对教槽和断奶期的仔猪,为避免其产生了应急反应,需要在其教槽料内部加入仔猪专用的复合益生菌,帮助仔猪调节肠道菌群,及时对仔猪进行补铁。对于需要断奶的仔猪,一旦出现消化道疾病,可以使用硫酸新霉素和硫酸黏菌素,将二者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连续使用10 d,能够有效缓解断奶期仔猪的消化道问题。
第五,养殖环境控制。秋冬季节的生猪养殖场需要合理控制生猪养殖空间,根据猪舍面积合理控制生猪养殖密度,每10 m2猪舍内部可以养殖9头左右的生猪,上下区域生猪养殖数量的浮动范围控制在1头。只有在该养殖密度内,才能够保证每头生猪的光照、食物等满足其生长需求,提升生猪消化系统的消化水平,有效降低猪消化道疾病的发病概率。根据不同阶段生猪生长需求,合理确定饲料配比用力用料,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营养需求,并且,在生猪饲料更换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彻底更换,使得生猪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进而诱发猪消化道疾病。定期对生猪饲料质量进行检测,避免生猪食用过期饲料,使得其感染消化道疾病,保证生猪的健康成长。
6 结论
猪消化道疾病在秋冬季节可能会暴发,并且相应的疾病种类及病因过于复杂。生猪养殖场需要重视秋冬季节的猪消化道疾病防治。未来,我国生猪养殖过程中,相应的生猪养殖场需要结合秋冬季节的猪消化道疾病类型及染病特征,及时完成猪消化道疾病防治,定期开展猪消化道疾病预防工作,保证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健康生长,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并在现有的防治技术基础上进行技术优化与创新,以期促进我国生猪养殖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石营.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防治的关键[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8):89-90.
[2] 侯军,陈晓莉.秋冬季节猪消化道疾病防治的关键[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2(1):138-140.
[3] 徐畅.规模场常见猪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9):156-158.
[4] 管应吉,邓杰.降低猪消化道疾病发生率的措施探讨[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6):88-89.
[5] 高巍.猪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措施[J].中国畜牧业,2023(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