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06-07柳江宋妮

发展 2024年2期
关键词:增加值甘肃省高质量

柳江 宋妮

本文从甘肃省工业的综合实力、内部结构、创新水平、绿色化发展和地区发展差距5个雏度对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当前甘肃省工业发展中存在着诸如工业结构不舍理、创新水平有待提升和绿色发展意识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迈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形成工业基础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一五”计划、“三线”建设率先形成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工业布局,曾在全国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初期,顺应经济市场化改革举措和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发展目标,甘肃省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建材、装备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受地理环境和区位因素限制,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相较东部地区省份甘肃省的区域成本较高,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发展动力不足,传统工业产业链条较短,甘肃省工业水平日渐衰退,在全国工业生产的地位逐渐下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甘肃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工业发展重点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为推进工业强省建设,促进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把“强工业”摆在“四强”行动重要位置,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甘肃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甘肃省强工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中指出,“强工业”行动主要从总量规模、发展质量、工业体系、市场主体四个方面实现突破,对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经费研发支出、新產品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和龙头企业建设等提出量化目标。当前,甘肃省处于多重机遇叠加期,如何抓住机遇推动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强工业行动引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成为甘肃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一、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特征,涉及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因此,可以从综合实力、内部结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地区发展差距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衡量。

(一)工业综合实力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工业综合实力有所提升,但是相比全国水平而言规模仍然较小。2022年全国工业增加值为401644.3亿元,而甘肃省的工业增加值占比仅达到全国水平的0.82%,因此甘肃省工业经济总量仍有待提升。表1显示了2010-2022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总体来看,2010-2022年甘肃省工业增加值明显提升,由2010年1613.8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3297.2亿元,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波动情况基本保持一致。自改革开放起,甘肃省工业经济维持了三十余年的较高速增长,但是当时工业经济存在需求不足但产能过剩问题,实施了淘汰化解过剩产能等一系列关于结构调整的调控措施后,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0年开始明显呈现放缓,并在2015年与2016年呈现负增长。201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提升后受疫情影响继续下滑,并在2020年再次出现负增长。但是,2021年与2022年甘肃省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现了快速提升,这与甘肃省将“强工业”作为全省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

(二)工业产业结构现状

工业结构反映了生产要素在行业、企业、地区之间的配置状况和工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工业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甘肃省经济态势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省内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由以二产为主,三产次之,一产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产业结构形式演变为以三产为主,一、二产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如图1所示)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石化工业、电力工业和有色工业的工业增加值为占比排名前三的工业,也是甘肃省工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表2为近五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占比,可以看出甘肃省的工业发展仍然主要依托能源和原材料,具有明显的重工业特征。此外,近五年甘肃省电子工业增加值占比有所上升,从2018年的1.4%增加到2022年的2.2%,但是发展仍然较为薄弱。此外,根据产业分布特征,甘肃省基本形成了沿黄河流域生态产业、河西走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陇东南能源化工产业等3个产业集聚带,工业发展存在过多依赖能源和原材料等重工业问题,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产业层次较低,工业产业结构有待继续优化调整。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始终较高且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在2022年占比高达27%,同时2021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总量的78.14%,展现了甘肃省国有控股企业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工业发展也较为倚重国有企业。同时,甘肃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从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202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占比仅为9.8%,但是2021年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总量比重达到了65.28%,远超其他规模工业企业占比。

(三)工业创新水平现状

创新发展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多数研究认为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某地区工业企业创新水平。R&D经费投入是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投入,而专利申请数则既表现了工业企业创新的主要资源投入,又表现了创新的主要成果转化能力,因此这两者的水平与该地区的创新水平密切相关。

根据图3可知,近十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和专利申请数均呈现明显的正增长趋势,R&D经费投入从2013年的40.1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7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从2013年的2400件增加至2022年的5979件,均说明甘肃省工业企业的创新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四)各市工业发展差距情况

甘肃省各地级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具有较强的不均衡性,而各地的工业发展水平也反映了这—现状。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虽然近十年甘肃省各地级市的人均工业增加值基本呈现正增长趋势,但是各市工业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嘉峪关市与金昌市的人均工业增加值显著高于其他地区,酒泉市、庆阳市与兰州市紧随其后,而临夏州与定西市的人均工业增加值水平则处于末位。就2022年数据来看,金昌市的人均工业增加值水平为80191.07元,而排名最低的临夏州仅为1577.21元,二者比值为50。因此,通过全省人均工业增加值的对比可知,甘肃省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区域差距并未随时间推移而缩小。

二、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结构不合理,创新水平待提升

甘肃省工业结构存在轻重工业比例不合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较高和大中型工业企业较少等问题。受自然要素禀赋限制,一直以来甘肃省工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重工业,轻工业并未在一次次产业结构调整中取得较大发展,工业发展依赖于冶金、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等资源聚集型产业。此外,甘肃省工业产业多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体,而其中集体企业与股份制企业所占份额较低,且多数工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大中型工业企业数量较为缺乏,工业内部结构问题严重制约着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甘肃省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仅占全省GDP的0.64%,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近年来甘肃省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和产出等都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是投入与产出总量仍处于低水平,同时受科技水平和人才资源等要素不足的限制,存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创新推动工业发展的生产方式变革和组织形态演变的动力不足,使得甘肃省工业企业创新水平整体偏低,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绿色发展意识弱,资源环境约束强

长期以来甘肃省工业依赖于重化工和能源资源开发的产业结构,这类粗放式的传统工业的能源消耗大、对水资源需求高、对环境不够友好,给全省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带来了不小挑战。随着对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化发展工作的推进,虽然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结构问题面临较强的资源环境约束,长期累积的矛盾开始凸显,如工业企业因成本上涨而压力增加、工业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支撑度不足以及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等等。而且随着国内产业向西部转移,甘肃省承担着较为艰巨的承接压力,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度较大。另外,相关部门职责不清、失于监管,也是造成工业领域乱采滥挖、生态破坏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三)各市实力差距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甘肃省经济水平经过多年努力已有较大提高,但与其他较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同时省内各市州经济发展与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全省仅金昌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庆阳市和兰州市5个市的人均工业增加值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9个市州的人均工业增加值均大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2年兰州市的工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达到了全省的28.63%,而金昌市、嘉峪关市、酒泉市、庆阳市和兰州市5个地级市的工业增加值占比则高达全省的72.59%,意味着其余市州的工业增加值总和基本与兰州市持平。

三、促进甘肃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在甘肃工业发展中一直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并且在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发展工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一是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5G、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工业机器人等工业智能化服务,推进石化、能源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淘汰落后产能,深化产业层次,提升资源型产品附加值,发展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二是要推进工业领域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具有市场和应用前景的高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以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高效利用甘肅的优势资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争取早日实现工业由低端加工制造向高端服务转型,摆脱工业发展受资源环境限制的现状。

(二)加强生态保护与治理,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甘肃省近90%的国土面积属于禁止和限制开发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必须严守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红线,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首先,工业发展需要以资源承载力为前提,充分依据当下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根据生态环境逐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抵制高能耗工业产业盲目发展,加快建立全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体系,降低工业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赖。其次,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加速解决过去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利用甘肃省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大力推动风电和光伏电发展,推进清洁能源建设,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新技术,积极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不断引进高技术人才,加大落后地区扶持力度

当前,甘肃省人口流失严重、本省人才培养数量不足且较难留住高技术人才,但是工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和人力资本支撑。一方面,甘肃省要加快提升本省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升高技术人才与本身工业产业发展的适配度,比如,在对口高校设置基础专业和工业领域前沿科技专业,优化课程设计,加强校企合作等等,培育一批与甘肃省工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另一方面,甘肃省要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工作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增强各项政策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吸引高技术人才在甘肃落户扎根。

对于甘肃省内工业经济发展差距突出的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各地区区位因素、发展基础、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条件,园地制宜制定不同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能规模等。此外,也应当加大对发展相对落后的地级市产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推动甘肃省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增加值甘肃省高质量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