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更大力度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甘肃
2024-06-07李海滨
李海滨
甘肃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是阻挡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生态屏障区,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建设美丽甘肃、保护生态环境,是甘肃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最大贡献,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的战略任务,是满足全省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愿望的迫切要求。任振鹤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全省2023年生态建设成效做了全面总结,对2024年生态环保重点任务做了安排部署。
一、美丽甘肃建设迈出新的重大步伐
2023年,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抓,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建设美丽甘肃为牵引,以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为导向,以实施重大生态工程为抓手,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省呈现出生态破坏点位有效修复、绿色发展支撑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扛得更牢。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殷切嘱托作为工作的统揽和主线,站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坚决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2023年7月,省委召开十四届三次全会,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树立了鲜明导向,营造了浓厚氛围。省委、省政府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要领导多次批示指导、调研督导,省级领导强化联系指导,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制定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健全完善研判、调度、通报、帮扶、预警、约谈等管理机制,强化空气质量精准预报和实时监测,运用卫星遥感、雷达监测、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大力度、全方位防范空气质量反弹,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6.2%。系统开展水环境质量“查、测、溯、治”工作,协调推进水源地环境保护和规范化建设,启动“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攻坚和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排查,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5.9%。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出台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创建标准及“八改”工程意見,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甘肃省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
(三)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稳步推进。加强常态化监管,强化动态式修复,按年度开展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祁连山生态保护转入常态长效阶段。积极推进河西内陆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黑河流域东居延海实现连续18年不干涸,石羊河下游民勤青土湖水面扩大至27.65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27平方公里。全力推进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综合治理,积极化解自然保护区、尾矿库等历史遗留问题,启动实施甘肃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省控地表水断面和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优良比例均为100%。启动“三北”工程攻坚战,70个县纳入建设范围,首批开工重点项目22个。完成造林402万亩、种草改良941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98万亩。加力推动黄河首曲湿地保护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改良等项目实施。统筹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着力增强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能力。完成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年度任务,4.04万户、14.1万人搬出了安全、搬出了幸福。
(四)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坚决打好问题整改攻坚战持久战,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措施不得力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坚持对账销号闭环整改,建立“省级整改方案+责任单位实施方案”体系,确保问题反馈、整改、验收、销号全周期闭环管理。开展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环境安全专项调研检查,推进重点环保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率达100%,第三轮督察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进展良好。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构建完成省级规划、市州规划、专项规划“1+N+X”规划体系。启动黄河流域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行动。制定出台《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为推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供了法治保障。加力推进黄河流域甘肃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沿黄流域3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黄河流域甘肃境内41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2.68%,干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建设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沿线重点防洪城市和重点防洪保护区防汛能力不断提高。
二、美丽甘肃建设面临不少短板问题
由于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大、长期积累的问题多,甘肃省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些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需要下功夫加以解决。
(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大气污染防治边际递减效应日益凸显,治理难度不断增大,生态环境脆弱导致颗粒物本底值偏高,颗粒物污染的根本性矛盾尚未解决,工业污染治理的减排空间不足,冬季居民散煤污染仍然严重,部分市州大气环境质量不够稳定、存在反弹现象。
(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全省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性环境问题叠加,多年积累的压缩型、复合型环境问题突出,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消费性污染同在,发展不足与保护不够的问题并存,消化污染存量与控制污染增量的任务繁重。甘肃省承担国家“西电东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输出端电站建设任务,加之近年来东部产业向甘肃省转移速度加快,实施的火电项目、落地的化工项目增加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给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造成较大压力。
(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仍有差距。甘肃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自然条件差,生态问题多,水源涵养与水土流失防治任务量大面宽。重点水源涵养补给区生态系统依然脆弱,生态问题交织叠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0.38%,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四)矿山生态恢复和自然保护地整洁还需加力。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赋存条件较好,长期大量开发矿产资源导致的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矿山开采造成地貌景观和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破坏,矿山废水、废渣带来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加之财政收入有限,且尚未形成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用于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投入不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短板依然突出。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存在一定缺口,秦安县、静宁县、环县、微县、广河县、兰州新区等地的13座污水处理厂运营负荷率超过90%,有的超负荷运行。县级以上污水处理厂管理水平低,管网改造点位不准,雨污分流覆盖率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落后,处置方法单一、填埋空间有限,处置效率较低、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
三、美丽甘肃建设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立场和关键方法就是系统观念。建设美丽甘肃,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让甘肃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具体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五个重大关系”。
一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甘肃省经济长期欠发达,各级各方面求发展、谋发展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发展愿望再强烈、竞争态势再激烈,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决不能弱化,抓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决不能放松。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善于算政治账、民生账、长远账、整体账,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口,促进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努力在绿色低碳轉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同时,做足统筹协调的大文章,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面对交织叠加的新老问题、突出矛盾和现实困难,要统筹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治理和监管、攻坚和日常,防止出现“边治理边发生”“按下葫芦浮起瓢”等现象,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等重点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是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的很多任务,像兰西城市群甘肃片区生态建设、沿黄流域水土保持和廊道绿化等,都跟生态修复密切相关,要把握准生态状况、考虑好环境因素、研究透具体措施,在具体工作中统筹好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特别是实施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时,一定要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荒则荒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地区自然环境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人工修复措施,加快生态系统恢复进程。
四是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发挥这一公共产品的最大效用,既离不开强有力的外部约束,也需要激发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这方面,甘肃省已出台了《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明确了部门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必须不折不扣抓好执行落实。要健全完善部门之间、地区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自然保护区之间协调联动机制,加大跨地区跨部门以及同时涉及地方和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协调,形成有效工作合力。要树立市场化思维,善于运用经营的理念、借助企业的力量,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快构建多元化资金保障格局。
五是“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做主,决不受他人左右。从全省实际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六大高耗能产业用能占规上工业用能比重长期在80%以上,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占到排放总量的70%。这就决定了,落实“双碳”战略等不得也急不得,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贯穿始终,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好各项工作任务。要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查,推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交易,争创国家第二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试点园区,建立气候投融资项目库,促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努力让美丽甘肃的绿色底色更加厚重、更加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