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2024-06-07苏轼冰

金沙江文艺 2024年5期
关键词:张国华山乡重楼

苏轼冰

楔   子

爱尼山乡牢固树立“打好生态牌、走宽绿色路、念活山字经、做足林下文、做优旅游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大机遇,把“栽药种草”放在了全乡脱贫攻坚任务的首位,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建设云药之乡、打造康养圣地”的定位,提出了“把山当田耕,把药当菜种”“种黄精收黄金,种重楼住高楼,种续断穷根断”的口号,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涌现了沈先祥、张国华等大批中药材种植大户,极大地推動了全乡乃至全县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一批敢闯敢干的创业者,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身在深山志在远方

沈先祥是土生土长的双柏爱尼山人,1994年,年仅17岁的沈先祥中专毕业后,怀揣着一腔美好的梦想走出大山,到外面闯世界,曾就职于云南佳盺建筑有限公司、云南东方航空有限公司、昆明世博集团,先后担任云南佳昕建筑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云南东方航空有限公司货运部副经理、昆明世博集团后勤部副主管,并且已经落户昆明,在城里成了家,工作、生活进入了极好的状态。可谁也没有想到,2012年底,沈先祥却辞去了城里的工作,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繁华的城市和安稳的生活,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返回了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的家乡发展,种植中药材、当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一石激起千重浪!沈先祥的举止,一时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很多人想不通,有议论的,有劝说的,也有嘲笑、等待观望的,有人甚至说他“脑子进水”。十几年的艰辛拼搏,沈先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各种工作经验,如果在城里继续闯下去,发展只会越来越好。此时爱尼山乡的中药材种植才刚刚起步,虽然有人小试牛刀,发了一点财,但中药材种植毕竟投入大,风险高。沈先祥在城里发展得好好的,妻子在昆明做服装加工生意,开着店铺,收入可观,一家人工作、生活安定,何必要回来吃苦冒险呢?可沈先祥决心已定,他一个劲地在心里说服自己:家乡再穷也是自己的衣胞之地,自己出来闯荡,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回到家乡,凭自己的努力带领乡亲们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现在脱贫攻坚的大幕刚刚开启,每一个有为的青年都应该接受考验,在这场伟大的战斗中有所作为,如果错失良机,自己会后悔一辈子的。

沈先祥返乡创业和对家乡的拳拳之心感动了亲人,妻子及其他家人都很支持他。2013年初,他把多年积累的70万元资金全部带回家乡,搞中药材种植和黑山羊养殖。一开始,他种植中药材35亩作为实验。2014年5月成立了双柏兴祥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后,他便开始大干了。种植中药材,沈先祥与别人不一样,他除了租一些杂草丛生的荒坡地外,大部分搞的是林下种植。老家山高坡陡箐深,投入很大,刚开始租地和架水、修机耕路,就用去了40万元。很快,他带回来的70万就没了。资金短缺,他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里求援,好在家里人理解他、支持他。

中药材种植费时费力又费钱,发展过程中困难重重。有的农户的地是多年闲置,可他就是不租给你;种植的地块、山林缺乏水源,架设水管得花费不少资金,而且还经常缺水;当地小工难找,工价高,需要用工时还找不到,只能高价到外地请。此外,因为他是返乡创业,白手起家,没有多少财产可以抵押,一开始关键时刻贷款也很难。公司发展壮大后,每年纯收入在150万至200万元之间,投入却要200万至300万元,赚得少,投入的多,资金常常短缺。但是,沈先祥还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他都初心不改,一心要在中药材种植上闯出一条新路,带动家乡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开始,在种植中药材的同时,他还种草100多亩,养殖黑山羊74只,而且是全部引进新品种黑山羊。人们都猜不透他葫芦里到底是卖什么药?

“沈老板是回来种药的,他一边种药,一边又种草养羊,他心大,要双管齐下。”

“还是沈老板精明,种植、养殖都搞,哪样赚钱干哪样!”

“山里到处都是草,他却花钱种草,把羊关起来养,这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

比起中药材种植,养羊发展快、见效快,才一两年时间,黑山羊就卖得了好价钱。可是,沈先祥却一下子放弃了养羊,一头扑在中药材种植上。这事,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问他:“你当初养羊是不是为了羊粪可以作中药材的肥料?”

他说:“不是。虽然羊粪是中药材种植最好的肥料,但我当初养羊是为了给村民做示范。在一开始作调研时,我了解到中药材种植最大的受害就是羊群。山里人习惯在大山里放牧,羊吃百草,每年春季,各种中药材刚刚发芽就被羊吃光了,我想用自己的示范告诉村民,圈养发展更快、收入更多,引导村民黑山羊圈养,让更多的中药材种植户不要再受羊群之害。”

我问他:“那现在中药材种植和养羊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吗?圈养的多不多?”

他说:“没有。村民还是习惯放养。”

采访中,沈先祥开车领着我在他的基地整整跑了大半天,徒步爬山过箐,在茂密的森林里看了他种植的重楼、黄精、续断、百部等中药材。在不少地方,我看到了在严重的旱情之下刚刚从松毛、草丛里钻出来的不少药苗被羊吃了的情况。

看着这令人惋惜的状况,我问他:“不是早就封山育林了吗?这样的情况有关部门不管吗?”

他说:“乡里也宣传过,但村民们习惯了,这也是中药材种植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为了保护药苗,我只好统统盖上松毛,等雨季别的地方草发绿了,再请人揭去松毛,让药苗生长。这样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抗旱作用,但成本大,同时耽误了药苗生长。”

经过多年的拼搏和艰苦努力,沈先祥自己共种植中药材2000多亩,大部分是林下种植,所投入的人力多,花费也大。最近几年,重楼、黄精、续断、百部等中药材价格下跌,茯苓却价格不菲,很多人靠种植茯苓发了财,沈先祥种的大部分却是林下不起眼的百部等中药材。我问他为什么不像别人那样搞茯苓,他说种植茯苓得用松树,虽然很多农户大部分用的是风吹倒的死树和弯、扭的松树,现在还可以用松枝、松毛等物代替,但对森林还是破坏很大,我不提倡发展毁坏森林的中药材,看着有人砍树我就心疼。

听着他的介绍,看着密林中无数若隐若现的中药材,我对这位有胆有识返乡创业的青年一下子肃然起敬。

创业容易,过程却十分艰辛。爱尼山乡的很多中药材种植大户都是“药二代”,父辈多多少少都种植过中药材,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不少人已经在这一行业打拼了好几年。沈先祥却不一样,他初来乍到,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市场经验都没有。

创业初期,他除了虚心向当地种植户学习外,还先后到广西、四川等地“取经问道”,考察引进中药材品种35个,在本地不同海拔、气候和土壤的地区进行试种,不断摸索积累中药材种植经验,最终选定15个最适宜的中药材品种推广种植,稳步发展。短短几年中,他就先后在爱尼山乡、妥甸镇的6个村组创建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3个、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1个、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企业流转种植总面积达1383亩。

在本地推广中药材种植之余,他还积极向县外发展,在楚雄、南华、牟定、禄丰等县市推广中药材规范种植750余亩,企业实现中药材年销售额2000万元。2020年,为解决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种子种苗培育问题,他在妥甸镇菁口村租赁场地投资成立双柏滇贸葛业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招聘员工6名,引进和达成合作企业20余家,投建示范种植基地1个,辐射带动种植面积2000余亩,公司加工生产线竣工投产以来,完成收购各类本地中药材400余吨,实现销售额1000余万元,为全县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发展过程中,从药园规划、种苗培育到种植管理,他都亲自示范,带着职工一起干,坚持推广葛根、天门冬、黄精、续断、青梅、百部等地道中药材,采取订单种植的模式,通过“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和提供种苗的方式辐射带动,带动本地农户130户,带动法脿、安龙堡等7个乡镇75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农民群众发展葛根规范种植1700余亩,天门冬、金银花等其他中药材2000余亩;采用提供种苗和技术的方式,带动楚雄、玉溪、昭通、临沧、丽江等州市农户300多户,种植7000多亩,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找到了一条致富路。

10几年来,他所创办的公司累计提供就业2.85万人次,支付工资310余万元,其中1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75万元。2021年以来,他的基地每年用工达6580人以上,最多的时候一天达40多人,每年用工支出60万元以上。企业通过土地租赁、劳务用工等方式,与县内广大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还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入股农户每年除租金外,每亩还能获得130元分红,加上在他的基地务工,收入十分可观,有的农户一年打工收入4万多元,他带动的最好的种植户年纯收入7.8万元。他所在的小村有38户人家,有24户租地给他种植中药材,有18户长年在他的基地打工;附近的羊碑山、馬鞍山、仓房、大村、街子队80%的农户都长年在他的基地打工。在他和其他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爱尼山涌现了海资底社区小村、街子队、仓房和力丫村委会大箐边,麻海村委会岔箐、麻海街,六合村委会假拉山、李正村等一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重点村。在一心一意地领着广大群众种植中药材的同时,沈先祥还积极参与爱心公益、履行社会责任,在基础设施建设、帮扶济困等方面先后捐资捐物10余万元。

沈先祥,这位闯过“大城市”,当过大企业“蓝领”,在昆明成家立业的有志青年,自从选择放弃繁华、放弃安稳,回到家乡当“种药农民”那天起,就始终初心不改,把全部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到中药材种植中。十几年如一日,他默默坚守、艰苦奋斗,从几亩到几千亩,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成长为本土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军人物之一,成长为一名当之无愧的“实干型”农民企业家。2020年,他的企业被评为双柏县“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优秀企业;2022年,他被评为“兴双人才”,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奖励。由于他的勤奋和不菲的成绩,沈先祥除了任双柏兴祥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外,还被推选为双柏滇贸葛业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双柏县第十届政协委员和楚雄州中药材产业协会、双柏县中药材产业商会、爱尼山乡中药材种植产业协会副会长。

从“重楼王”到“重楼村”

张国华,八○后,双柏县爱尼山乡麻海村委会岔箐村民小组人。初中毕业后,他就一直苦苦寻求一条能够致富的发展之路。

张国华的家在爱尼山乡的密林深处。当时,树不能砍了,虽然还有部分松脂采割和烤烟种植的指标可以致富,但那两个方面都或多或少会对森林造成伤害,他从小就热爱自己青山绿水的家乡,不愿意发展对森林有伤害的产业。不愿意采割松脂和种烤烟,路子只有一条,那就是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外出打工,但张国华看到,家乡不少村子都空了,他也不愿意自己的家乡成为没有人居住的“空壳村”,他要寻找一条适合山区农村发展的路子。

2006年,张国华从山上找回来一些重楼种。一开始,他种的目的不明确,只是听说重楼是名贵的中药材,就种着玩。由于不懂得重楼的生长习性,一开始几次种都死了。2008年用重楼籽种没有出苗,第二年又种也没有出苗,损失很大。

为了探索种植重楼的方法,从2009年开始,张国华自己订阅了几种中药材种植方面的报刊,想从中寻找重楼种植方面的技术。同时,他不断钻山林、访民间,调查了解野生重楼生长的环境和土壤,不断探索重楼种植的技术。

通过购买订阅中药材种植技术方面的书籍、报刊阅读,向专家、互联网学习和民间调查、访问,张国华慢慢摸索出重楼喜阴,不能用任何农药化肥,连猪、鸡粪、人粪尿都不能沾,只能用少量羊粪等生长习性,逐步掌握了一些重楼种植技术,改进了过去的种植方法。2010年,他的滇重楼种植试验成功了,长势非常好,经过有关部门送检,得到了云南白药集团的高度评价。

种植技术解决了,又得到认可,张国华信心倍增,开始不断扩大规模,几年之中就种植了滇重楼8亩。当时恰好重楼价格暴涨,每亩产值20至30万元,他的8亩重楼价值100多万,成为村邻口中的“张百万”。2016年,张国华看到村里很多群众都开始种植重楼了,趁热打铁,挖了一分地重楼去卖,卖了6.4万元,加上重楼籽卖了7.8万元,收入十分可观,对群众的影响很大。

一时之间,张国华的名声传得很远,不少药材商也纷纷找上门来收购,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很多人十分不解,劝他趁重楼价格好赶快出手。家人也劝他赶快挖了卖,别留着做“摆设”。可是,张国华却没有为高昂的价格动心。

初尝创业甜头,张国华并不满足,并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富裕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走上致富路才是他的梦想。他说:“我种重楼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发财,更重要的是要为群众寻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重楼卖了,别人看不到,起不到眼见为实的效果。再说,我得等到留够了群众需要的重楼籽,有更多的群众认识了种植重楼的好处,发展了再卖。”

这样,为了给群众做示范,张国华没有选择在价格最好的时候卖掉重楼,而是把自己价值百万的8亩滇重楼留着供附近的村民和南来北往的县内外群众参观、学习借鉴。他的做法得到岔箐村村民的理解和认可,大家都跟着他种植重楼。张国华也被不少农村青年视为“偶像”,对周围的群众影响很大,一时纷纷效仿。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岔箐村村民逐渐加入滇重楼种植的队伍,张国华将自己的种植经验,以及滇重楼的形态特征、性状、生长特性、种植环境、管理、注意事项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岔箐村村民,尽力为农户提供种苗,负责帮助寻找销售渠道,在全村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岔箐村民小組只有8户人家,家家户户都种重楼,在短短的几年内,全村滇重楼种植规模已达50亩,价值450多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重楼种植专业村。同时,全村还培育滇重楼种苗80余万株,价值1000余万元。仅此一项,便使小小的岔箐村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致富路,人均年收入增收3万余元,成为全乡全县有名的“滇重楼种植示范村”。群众用卖重楼籽的收入扩大种植规模,新建房屋,实现了“种重楼,住高楼”的愿望。

作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张国华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还被群众推选为村民小组长。2018年6月,张国华被推选为双柏县第二届“兴双人才”,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最基层的村民小组长,张国华始终以吃苦耐劳、善于钻研、勤奋肯干、勇于创新的精神,认真践行优秀党员的标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履行村民小组长的职责,带领村民从廉价的土地中刨出“金娃娃”——开启了滇重楼种植致富之门,率先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富裕之路,阔步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尾   声

如今,每到春夏季节,整个爱尼山乡各种各样的野花和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开出的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蜜蜂采花,药花飘香,一派迷人的景象。行走在双柏哀牢大山皱皱折折的深凹里,满眼生机,一派新绿。看着四面八方山高水长的大山,看着群山中一眼望不到头的茫茫林海,看着一片片林下种植的中药材,我仿佛看到未来的山乡,到处是欢歌笑语,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

责任编辑:余继聪

猜你喜欢

张国华山乡重楼
冬暖山乡
山乡的春天
中国画《山乡春早》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方修《重楼小诗》中的《红楼梦》情怀
重楼:梁春宏的脱贫“药方”
“卷绕王”张国华:一辈子,一件事
多叶重楼与云南重楼中4种重楼皂苷的积累差异
基于HPLC指纹图谱鉴别云南重楼和长柱重楼
时间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