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判性思维如何帮助大学培养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2024-06-06董毓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钱学森批判性探究

人们经常说,批判性思维是推进认知、明辨、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批判性思维有助于科技创新。只有回答与之相关、具体的构成问题,这样的论断才能使人信服,比如,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它到底如何帮助创新?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要从它的现代鼻祖杜威说起。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是通过对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识的根据和推论进行主动、持续和细致的反思,从而判断它到底是不是可靠的知识。杜威多次说明,这样的反思本质上是去探究关于信念的正反多面的新证据。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有着探究、实证、辩证和向前发展的要求和特征。为此,批判性思维研究者的共识是,批判性思维要有理智的习性(或者品德、精神)和技能。习性方面包括求真、探究、求实、谨慎、开放、公正等。技能按照类型,指阐明、分析、推导、评估、综合等高阶智能。

从过程角度看,批判性思維由一系列的探究和考察的活动构成。本文用“探究实证的批判性思维路线图”来展示这八大活动,见图1。

图1显示,沿着箭头方向行进的批判性思维过程(先后次序可变),始于理解主题问题——提出、确定和分析问题(简称“问题”),然后是澄清观念意义(概念),辨别和分析论证(论证),审查理由质量(证据),评价推理关系(推理),挖掘隐含假设(假设),考虑多样替代——以构成辩证(辩证),最后综合组织判断(综合),以判断信念的合理性。

那么,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是如何帮助创新的呢?首先,批判性思维的开放精神——突破封闭,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本文将从更具体的操作层面来阐明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从反映缺乏创新人才的钱学森问题说起。钱学森在问“为什么我们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时,其实也给出了回答的线索“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首先,“科学技术发明创造”需要什么?恩格斯早说过,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所谓假说,就是对研究问题的猜测性想法,它依赖验证。可见,科学技术发明创造至少要有三个基本要素:问题——有意义、有新意的研究性问题;想法——对问题的解释或解决的想法;论证——对想法的真实或合理性的验证。而现实就是,我们的学生普遍是“三无”——无问题、无想法、无论证。中国科学报2020年8月到12月以“研究生为何提不出问题?”为题刊发报道、开设专栏,在高教界引起强烈回响,学界均担忧“三无”这一普遍现象。

无想法和无问题紧密连接:问题是思考的结果。学生产生不了想法的情况普遍。有教师表示,多次参加答辩发现,“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下笔千言,没有一句话是自己的”。调查显示,在西方教授眼里,中国留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想法、不善论证。至于无论证的现象,看过高校学生论文的教师认为:从论证内容到写作方法都存在不足,甚至学生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

问题、想法和论证,虽然不是创新的充分条件,不是说有了就肯定有创新,但却是必要条件,没有就不可能自主发展认知和创新。所以,“三无”是钱学森问题的来源和核心。

那么,批判性思维教育对创新、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可以从它对钱学森问题的回答——具体地说从它帮助消除学生“三无”现象的作用来分析。

图1展示的批判性思维的探究实证过程,是从提出和明确研究性的问题开始。批判性思维教科书阐述了好的探究问题的标准,介绍了分析和提炼好问题的“二元问题分析法”。这个方法将疑难问题分解成问题的对象和认知,各有自己的六个构成维度。比如对于“为什么有雾霾”的问题,可以按照构成要素、属性、因果、运行、作用和演化等维度分析雾霾,使研究者挖掘出问题的各种细节和子问题,由此形成更具体的研究问题,比如“哪种因素在什么条件下以什么机制形成雾霾”的问题。问题分析是产生好的研究问题和新想法的温床,由此它还能指导下一步探究方向。

在探究信息后,就是从路线图上的概念、证据、推理、假设和辩证各方面对信息和观念进行考察。这正是提出各种批判性问题的时候。比如信息的来源可靠性、有何替代观念等问题,既是对认知有意义的好问题,也是激发想法的好方法,能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产生新的自主判断的可能。

而且,由此产生的信息、理由、替代观念等,构成多观念、多论证的辩证,激发更多想法。这个过程走到最后,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好论证(正—反—正的论证),从而得到结论——对信念或者猜想的合理判断。

正是因为从提出问题到探究信息、多角度考察和质疑、构造替代和辩证等,这一路都在激发和构造问题、想法和论证——都在消除“三无”。批判性思维就是这样帮助培养发展认知和创新的人才。显然,有这样的批判性思维教育,创新教育才不会是空谈。

(责任编辑:邵秋露)

作者简介

董毓(1956—),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逻辑和科学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分指导委员会(筹)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猜你喜欢

钱学森批判性探究
钱学森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钱学森之答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钱学森:四菜一汤就挺好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