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2024-06-05刘力波韦晰玄
刘力波 韦晰玄
摘 要: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智能化变革新趋势,抓住人工智能创新重大历史机遇,积极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目标明确、导向清晰、内涵丰富、体系完备,是我国在新时代探索科技创新规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场景创新,引领美好生活新图景的形成,对于新时代我国完善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人工智能;国家创新体系;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22VSZ035)
作者简介:刘力波,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韦晰玄,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文章编号: 1671-6604(2024)03-0012-10
中图分类号: D6
文献标识码: A
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涌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发生诸多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化,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注入了新鲜活力。为促进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和战略规划。201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到智能化概念。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2016年5月,四部委联合出台《“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同年1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人工智能创新工程。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具有行动纲领指南性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同年10月“人工智能”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9年9月,科技部启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攻坚计划。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指出要瞄准人工智能等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2022年7月,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指导各实体组织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2023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审议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回应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现实发展需求。这些举措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人工智能时代脉搏,着手实施新一代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为我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遵循,值得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并开展相关研究。
一、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当前,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为根基,依托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计算能力以及应用技术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人工智能及其相关产业呈现出迅猛勃兴的发展态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以Transformer为代表的新型神经网络架构及其衍生的大型语言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的突破性革命进展,作为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将再次释放出历次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所积聚的浩瀚能量,成为引发颠覆性变化的新一代技术,给各国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20.】这也表明,我国将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布局,从融合发展的特性上驾驭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并通过对人工智能及相关产业的创新突破,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我国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实现稳步增长。
(一) 人工智能技术勃兴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挑战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96.】,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世界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开始对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应用进行战略布局,而各国政府也都把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科技战略的主导性力量,相继出台各自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规划【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战略:欧盟于2013年1月提出为期10年的“人脑计划”,日本于2015年1月发布了《日本机器人战略:愿景、战略、行动计划》,美国于2016年10月推出《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作为全球秩序的参与者、建设者和改造者,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人工智能的“超级风口”。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恰逢我国改革的攻坚期,需要以更为积极的姿态面对改革创新中的诸多困难。概括起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在当前面临着以下挑战:一是从人工智能技术整体发展质量来看,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的推出,在语言理解、自然语言生成等方面成为行业标准的新高峰。相比之下,我国人工智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仍存在短板,急需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二是从中央与地方统筹协调来看,既要积极引导各地科学布局产业链,克服知识产权与应用转化方面的不足,又要防止地方各级政府“跟风”“追热点”“盲目竞争”,确保地方与高校、企业与市场实现充分融合,推进现代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建设。三是从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运行机制越发明显的数字化趋势来看,当以通用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强”智能时代的“奇点”【“奇点”是指变量无穷大之点,处在此点一般规则失效,未来难以预测,这里主要指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出现时,由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安全机制问题,将会持续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愈加突显。四是从智能化设备大面积取代人力导致的风险社会问题来看,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变革和产业转型造成的社会生产关系简单化、结构性失业常态化等问题将会逐渐凸显,并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延伸,呈现出阶段性爆发与持续性存有的特点,需要得到国家的足够重视和积极应对。
(二) 人工智能技术勃兴给我国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信息技术产业不断发展超越的当下,技术的革新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总体上呈现出不断交织、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从近代以来的历史看,每一次科技创新浪潮及社会深层次变革的到来,对于后发国家来说都是一次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正如恩格斯所言,“机器随时都会变成过时的,因此必须把它们加以改造或者换成新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86.】,科学的进步和技术的迭代,为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生产工具变革将成为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因而,中国必须选择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端,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弄潮儿,“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轉换的关键10年”【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4.】,是奠定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关键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表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面对这一技术变革浪潮,我国应当抓住机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智能化升级。概括来看,我国人工智能面临的发展机遇主要包含以下方面:一是要抓住人工智能重塑全球制造业格局的变动期,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相结合引领制造业创新,实现我国制造业从传统向“智能+”的转型,并经由智能化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实体经济,以形成深度融合发展的制造新业态;二是要突破传统商业的线性发展模式,充分运用智能化指数性思维,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商业化创新发展途径,建立从研发到产品,从智能化管理服务到精准化、个性化营销推广的创新型“人-机”共融的商业解决方案生态链;三是要为国家治理效能提升开辟有效路径,围绕智能应用技术解决方案,将规范化的社会管理理念融入智能互联技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开创崭新且协同发展的智慧型中国;四是要在运用人工智能改善民生的同时,充分挖掘其对公共价值的塑造能力,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为人民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享人工智能创新红利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获得感。
二、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创新,在相关会议中多次深刻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远影响,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实施方案和项目规划,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这些举措既为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厘清了思路,也对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精准凝练,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加以把握。
(一) 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
在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意义的政策举措和发展规划。这些举措和规划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敢于突破现有科技发展范式,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以“科技引领、系统布局、市场主导、开源开放”为基本原则,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从融合创新、协同联动出发,不断为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持续添薪续力。当然,在当前多种复杂社会因素的作用下,伴随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不断推进,不少学者也对我国科技的现代化道路开始了新的思考。主流观点认为,技术的进步应避免被加速主义的原则所支配,人类与机器的新型关系应该是朝向马克思所期望的“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9.】。就此而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创新战略正面回应了国家、社会和群众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在不断推动我国社会群体意识继续向前迈进的同时,致力于让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智能变革的历史新纪元达成统一并复归于人的内在本质。在此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富有内涵的矛盾思维和问题意识,揭示了人工智能发展对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的重要作用,并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激励人民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和革命精神,直面人工智能创新与社会变革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
2.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计划分三步走,目标是到2030年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该规划重点强调了人工智能应发挥“头雁”效应,在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起主导作用,并对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即要勇于探索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确保其在基础理论、核心技术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要完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协调机制,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延展人工智能的创新范围;要围绕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倒逼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促使集“创新-产品-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链顺利向科技产业链无缝过渡;要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全方位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供给;要鼓励人工智能创新同发展民生相结合,为人民开创更为智能化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全面系统地规划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其在吸收技术、人才、资金等领域的作用。
3.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从多个角度强调了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现状出发,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作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总体而言,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应在过程中着重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特点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的协同发展;二是解决企业主导的场景创新问题,坚持企业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创造性应用、前瞻性构想和开拓性实践为起点,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真实落地和有效运作;三是解决培植业界顶尖人才、企业和产业链协同创新面临的困难问题,借此构建由信息驱动、人机跨界融合的共享型智能经济新模式;四是解决基础设施智能化不足的问题,建设适应智能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环境;五是解决人工智能同产业深度融合的问题,通过人工智能发展全面推动各产业发生实质性变革,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六是解决人工智能衍生的诚信、尊严、隐私等科技伦理方面的问题,确保在推进智能化社会建设中,实现人工智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正面影响效应。
4.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的基本任务。《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国家建构新一代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构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从创新源头供给着手,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关键共性技术,打通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路径;构建智能经济体系,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促进人工智能与产业各领域实现深度融合;构建智能社会体系,以智能化服务建设为依托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水平;构建军民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军民通用技术标准协调机制,建设军民共享共治的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5G、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部署,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构建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体系,合理布局突破人工智能发展瓶颈环节,协调各方政策、完善孵化机制,培育人工智能创新项目群。
(二) 新时代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在制定和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围绕智能化技术及相关产业的稳步发展,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1. 继承性与革命性相统一。从“互联网+”到基于人工智能的万物互联“智能+”,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布局在“互联网+”中得以孕育,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渐形成有着独特风格和内容的政策体系。一方面,人工智能生态圈全面继承了互联网思维,强调通过把新兴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进行适当联结以寻求创新突破。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应凸显出更具产业革命意义上的融合创新,它是基于国家对人工智能将重构人类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经济环节的战略判断而做出的战略定位。另一方面,在鼓励人工智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强调国际交流互鉴的重要性,力图做到“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58.】,充分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借鉴和吸收包含人工智能尖端科技的肯定性积极成果。
2. 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自身的优良作风加以传承和发扬,不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对于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95.】。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要遵循着重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的市场一般原则,即尊重企业自主选择的技术方向以及行业协会对技术标准的制订。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各省在产业布局、人才资源、行业应用和技术发展方面的不同特点,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强宏观上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部署: 一方面,要围绕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实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跨地区、跨产业、跨领域的融合性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开放合作,充分吸引全球优质创新资源,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走向世界,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人工智能开发平台。
3. 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近年来,通用大语言模型的发展显示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理解、知识表达和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惊人能力。这一发展趋势预示着,人工智能正向着更为通用的智能平台方向持续演进。面对这一变革浪潮,我国在制定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时,没有局限于追赶当前的应用水平,而是着眼于抢占未来技术制高点。尤其是在能涉及人工智能的大量重要科技前沿领域,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既要对可能诱发科技范式变革的研究方向开展部署,又要注重对交叉学科的跨界与融合进行联合探索,更要着重激励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原创性研究。与此同时,在基础理论体系布局上,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应妥善考虑多方因素,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兼顾现实与未来,推动人工智能与社会各领域融合创新,保证战略部署形成远近梯次接续的良好格局。
4. 技术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现行的人工智能技术是在深度学习算法的逐渐兴盛中得以发展的,特别是随着生成式大模型如GPT和BERT技术的出现,人工智能不仅可以视为集计算机学、统计学、脑神经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还展现了其在模拟复杂语言和认知任务方面前所未有的潜力。因此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在鼓励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应用推广力度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创新政策和社会政策的联合出击,形成合理协同规制与超越现有范式辩证统一的发展理念。此外,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不仅应考虑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及其对生产方式、人们生活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其要兼顾到人们认知方法、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后对人工智能的反向推动作用,强调要从人工智能的社会属性方面去把握其技术属性,从而为投资者、技术创新者、技术受用者提供集个性化、多元化与高质量化于一体的定制服务,在不断推陈出新中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 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价值
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人类科技发展的深入思考,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这一理念既在理论上提升了人们对人工智能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又在实践上凝聚社会共识,为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输入强大生命力,具有鲜明的内在逻辑与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 以人民为中心,引领智能美好生活新图景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8.】随着生产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政治环境和时代精神将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会被智能设备所取代,如果应对不当,社会危机的阴影将会悄然而至。习近平认为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并指出“要妥善化解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6.】,强调要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力度,以挖掘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进行充分研究,继续出台职工再就业培訓计划、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支持政策、高职扩招专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创业就业政策,确保因技术更迭而失业的人员实现顺利转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收入、分配、保障等制度,使人工智能技术促进社会进步,并最大程度地防范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当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到一定水平并成为社会主要生产力时,更多的人将会从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例如如何防止技术进步加剧数字鸿沟和社会分化,让民众成为拥有大量闲暇时光的“自由的人”;如何确保技术发展能够满足人民需要,让心灵有所安顿,让科技发展回归人民;如何避免因科技进步加剧人与自然的冲突、人的需求不平衡、人的不平等关系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着重突出了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科学理念,强调要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民生项目,结合智慧乡村、智慧城市、智慧中国等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在推进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步提升公共服务精准化水平,建设更为丰富的具有保障性民生功能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环境。
(二) 加速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开启数字经济产业变革新格局
由人工智能领衔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以往的科技革命相比,呈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涉及的科学门类和工作部门越来越多,分工协作也越发复杂,科技的发展已经突破在原来传统单一领域内的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发展模式,成为越来越依靠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不同产业深度融合所带来的一场席卷全社会的生产力认知革命,也必将促进创新型经济格局的形成,并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新动力。
对于这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习近平指出,要“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习近平书信选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221.】。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从科技革命中的智能产业入手,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不断推动我国的产业技术变革,从而在技术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经济产业的智能化水平。为此,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作为生产要素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使新兴技术与传统技术、新兴产业与关联产业在深层次关联中发生蜕变,并在此基础上放眼国内外市场,把新一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作为引领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风向标,促进实体经济和传统工业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型升级,健全以人工智能科技革新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创新型发展模式。
此外,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统筹整合优势,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体现了通过发展人工智能,持续拓展数字经济新空间的创新性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535.】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05.】。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液态混合体”时,“智能+经济”的定制化生产将会成为现实,并通过人工智能应用打通商业运营体系各环节,不断催生人工智能商业化创新路径,从而突破困扰企业已久的生产不能匹配需求的困境。
(三) 以智能化建设为基础,打造现代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在社会治理方面,随着社会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我国的社会关系也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发展动向,公共事务无论从数量还是复杂程度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国的社会治理在不懈追求持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注重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不断发现社会问题,并完善社会治理措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可以从科技进步出发,逐步改善我国的社会基础设施、改造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从而优化我国的社会基本结构。因此,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也是积极协调社会各方组织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筑牢社会根基,共创社会治理的“善治”新格局的过程。
与此同时,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也体现在政府对市场和社会问题的研判能力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7.】,并强调要把人工智能技术有机地嵌入社会治理体系中,加强行政事务的自动强化、修正、互动与重构功能,为社会治理的多元、多层、多角度实施提供有效探索途径。为此,习近平指出,应“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32.】,强调要打破当前全国信息网络中各子系统独自配置资源的局面,以跨部门、跨地区的高效协作为目标,使政府在规划、组织、协调等多方面治理领域中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模式下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感,满足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主体的差异化需求。
(四) 树立智能数字安全观,建立国家安全工作新范式
人工智能的崛起加速了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的步伐,社会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特别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实施进程恰逢中国社会双重转型期与历史巨变期,我国已经显露出部分风险社会的特征。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为避免全球风险与内部挑战的相互交叠,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需要重视把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家安全治理相结合,促进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的深度融合,增强对风险的研判、预测和跟踪能力,完善国家安全监测的预警机制。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加强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保密领域影响的研究和评估,完善人、技、物、管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安全监测预警机制”【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总体国家安全观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2:118.】,实现对国家安全威胁的全域感知、动态分析和及时预警,切实增强国家安全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也易于触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非传统风险。因而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还强调了要从人工智能的善“智”属性入手,加强对数据来源的监管,保障人工智能的产品应用和系统平台不受安全威胁。积极应对人工智能伦理挑战,确保人工智能始终是“在自然界实现人的意志的器官的自然物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2.】,防止人工智能系统超出人的可控范围。从这点来看,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相关规划的制定,除了应注重人工智能对生产力赋权,还需强调国家在法律层面的部署和在道德层面的引领。通过健全人工智能的监管体系,明确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树立适应智能社会发展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维护好有人工智能参与的社会公序良俗。
(五) 贡献智慧中国新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方案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通过统筹政府、市场与社会组织等多元机制,整合人工智能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政策链,使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市场优势形成合力,推动各相关经济主体在不断转型创新中谋得发展。总的看来,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道路是在正确处理以下三组关系中得以成型:一是国家战略与地方政策的关系。国家战略对地方政策的制定起着纲领性作用,而地方政府的规划也充分兼顾各自不同的条件和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二者生成资源互补性极强的责权统一的协同联动机制。二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主要负责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布局、规划、政策、评估、监管,除了少数涉及战略部署、民生、国家安全的项目外,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转向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突出企业在发展中的主体性地位。三是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关系。政府实行普遍激励政策,多方位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人工智能创新,既在财政上扶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又通过贴息、技术创新基金、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人工智能创新领域。
依托新型国家创新驱动平台,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高質量发展在政策探索和实践上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形成了围绕市场的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合作的三维立体发展模式。习近平强调:“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前沿问题,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教育发展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凝聚共识、深化合作、扩大共享,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66.】这也是我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践行共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庄严承诺。而在未来,当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衍生出更多、更为富有原创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成果时,我国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继续参与对全球人工智能的治理,在科研创新引领、技术标准制订和道德伦理规范等多方面领域成为完善国际规则的重要贡献者,在致力于提升中国科技话语权的同时,不断开创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协同发展的美好明天。
(责任编辑: 张向凤)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Time Value of China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iu Libo1, Wei Xixuan2
(1. School of Marxism,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19;
2. Center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4,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booming around the world, and a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s developing rapidly.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era,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Xi Jinping at its core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latest trend of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seized the significant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f AI innovation, and implemented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strategy is clear in goal and direction, rich in connotation and complete in system. It is one of Chinas essential measures to explore the law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create a unique patter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under the “people-centered” principle, aims at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tter life via AI scenario innovation, and is of significant epochal value for China to improve its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improve its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modernize its governance system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