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秉持核心素养立意 绘制“大美”龙江图卷

2024-06-05赵宏国范雪莹李睿思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大美语文课程命题

赵宏国 范雪莹 李睿思

摘要:2023年黑龙江省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哈尔滨地区)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全面考査七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彰显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家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中考语文;核心素养;地域文化;学业水平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意见》部署,提升全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水平,强化初中学业质量,助力我省中考综合改革工作的平稳过渡,受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托,在基础教育处指导下,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初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在省级中考命题专项培训的学员中择优精选政治意识强、研修成绩突出、具备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组成语文学科命审题团队,高质量地完成2023年的全省七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调研测试试题命制工作。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试题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全面考査七年级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和应具备的语文能力,兼顾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家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正确价值导向,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命题落实思想性、导向性和体验性原则,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知识点覆盖全面。注重探究和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二、试卷的总体设计

试卷整体结构以“寻美”为主题,围绕“冰城风物文化美、龙江精神内涵美、书中文字情韵美、童话世界人性美、笔酣墨畅书写美”设计了五个版块共22道试题。题量、题型、分值分配合理,与测试时间、试题难度等相关性较好(见表1)。

试卷从学业考试的特点出发,依标据本,安排考试内容比例。“冰城风物文化美”“龙江精神内涵美”,依次考查书写、字音、字形、同义词、反义词、词性、谦辞和敬辞、修辞手法、突出中心、词义与语境;“书中文字情韵美”“童话世界人性美”,依次考查古诗理解性默写、文言文比较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名著整本书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作文考查形式为“命题作文”和“想象作文”二选一。

三、试题的创新特点

试卷充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立意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四大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予以关注。在保证全面性的基础上,文化性与引领性交织、真实性和适切性统一、方法性和创新性融合、基础性和能力性兼顾。

(一)文化性与引领性交织:坚持素养立意,凸显价值引领

试题坚持素养立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价值引领,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择涉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方面内容,将“文化自信”贯穿始终。在试题语用材料的选用以及设置问题角度的安排上渗透正面、积极的价值观引领。

例1:【活动二地域风物美】

5.同学们根据哈尔滨名片,为主题班会活动设计了一枚很有创意的印章,请你参与讨论(见图1)。

小冰:大家仔细看这个印章,里面包含了哈尔滨人特别熟悉的元素,很有创意!

小雪:我发现印章的整体图案是一件东北花袄。花袄极具东北文化特色,用热烈的色彩点亮了东北沉寂的冬天。

小美:是啊!我发现两个袖子上有丁香花图案。在春日的冰城,美丽的丁香花绽开笑颜。

小语:我发现印章中还有①图案。②。(②处填写句子,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你:我觉得印章中还可以添加③图案,因为④。(④处填写理由)

B.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更要勇于进取,不断开拓,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C.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是北大荒儿女的美好品格。

D.我们要传承北大荒人甘于奉献、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

第6题通过“对北大荒精神进行宣讲”这一情境的创设,并借助“选材内容要突出中心”这一语文要素,学生们了解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学生在试卷的阅读中重温了革命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学生的血脉中沉淀。

例3:8.(6分)安史之乱尚未平息,杜甫身在秦州,而他的几个弟弟离散在战乱之中的山东、河南一带,音信q通。因此,杜甫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一诗。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q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与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样,都是借月抒怀,抒发的情感却有所不同。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是牵挂友人之情,而杜甫抒发的是①(A.思乡念亲B.壮志未酬)之情。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是古代文人墨客遣情抒怀的浪漫方式。故园菊开,孤寂凄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②”,借菊花寄寓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候鸟迁徙,往来自如,王湾的“③,④”,借飞鸟表达了诗人无法回归故乡的愁绪(《次北固山下》)。你所积累的诗文中,“⑤,⑥”也借助景物,表达了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

第8题是古诗文默写。古代诗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应该像文化基因一样深深嵌在青少年的脑海中,它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题尝试采用“关聯”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关键意象、情感主题的深入理解。具体来说,试题以关键意象“明月”作为切入点,激活学生已有的古诗文学习经验,考查学生理解与探究等高阶思维能力。

本套试卷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本土文化的特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特点,使学生在优质文化的浸润中强化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二)真实性与适切性统一:巧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

试题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世界。

例4:【活动一冰雪文化美】

下面是小文同学为此次班会撰写的开场白,请你帮他完善。

第1—4题对小文同学撰写的开场白进行修改完善,下设书写诗句、字音字形、同义词近义词辨析、口语交际4个小题。这一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试题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运用语文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

选择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真实情境,让语文知识的运用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这样的命题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语文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试题的情境设计体现了真实性和适切性的特点。

(三)方法性与创新性融合:注重方法指导,创新题目设置

试题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在题目创设上进行了创新。

例5:16.(7分)请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运用材料三中做笔记的方法,梳理并完成下图(见图3)。

非连续性文本结合学生语文课本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编制。第16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用材料三的读书方法,将三则材料联系起来,既有信息的提取、归纳和概括,又有利用文本信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试题命制。该题创新了提问形式,更开放、更贴近学生的读书生活实际,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动向,值得研究其积极的引导价值。

(四)基础性和能力性兼顾:深挖教材资源,教考紧密结合

试题与教材紧密结合,重视学以致用,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所考的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文化常识、古诗默写等涵盖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知识点覆盖全面。考查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把握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试题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匠心。首先其选材取自课内外,要求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课外阅读。所选文本短小浅近,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符合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四道题从文言文学习的实际出发,分别考查了重点实词、断句、句子翻译以及内容理解,淡化了语法的考查,凸出学生对词意、句意、文意的理解与概括;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言小品趣味的同时,做到故事欣赏与理性思考相结合,文言文阅读与价值观养成相结合,真正形成文言文阅读能力与素养。如第9题考查词语的含义时,给出做题的支架,比如关注注释内容、通过词语辨析词义、课内迁移理解词义等,让学生在进行选择时有法可依。同时通过课内所学过的文章《狼》进行词语迁移,让学生觉得驾轻就熟,易于理解。

这些试题并不是简单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拓展迁移的方法,秉承“学在课内,考在课外”的理念,既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熟悉度和掌握度,又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命题的趋势展望

(一)坚持育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

语文课程总目标中鲜明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语文课程对于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既可助力学生的个性选择和精神成长,又利于传承整个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职责所在。”[1]

(二)用好教材資源,注重“双基”培养

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以来,中考命题越来越注重素养化、情景化,但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仍是语文命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考试题命制与教材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例如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从教材中选取命题材料,使用教材原文或学生学习教材的经验,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这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训练,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注重“双基”,首先要重视教材,扎根教材,奠定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名著阅读,凸显“阅读”本质

部编版语文教材特别强调名著阅读及其阅读策略的重要意义,为落实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课程理念[2],在平时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注重真实的整本书阅读,由以往的主要人物、关键情节、作家作品等表层信息为主的教学,转变为基于名著阅读理解上的分析、体验、感悟、鉴赏和阅读策略等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写作教学,训练创意表达

“我们有必要持续地思考和研究关于写作的系列基本问题,持续地探索语文课程、教材、教学该如何吸收和转化关于写作的基础研究成果。”[3]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写作教学首先应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独特情感,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教学应引领学生发现、感悟、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引导学生通过观世界形成世界观,将写作训练生活化、随笔化,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每一位教育者都要认真学习国家层面与中考命题相关的文件,能够根据命题政策和规定,凭借所给命题素材和对教材对课标的理解、把握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命制出经得起命题专家评估、学生和家长满意的中考试题。

参考文献:

[1] 郑桂华.寻找课程建设引领与现实问题解决的结合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浅谈[J].语文建设,20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

[3]叶丽新.丰富关于写作的基本认识[J].语文教学通讯,2017(1).

编辑/杨馥毓

猜你喜欢

大美语文课程命题
大美黄河之滨,绽放如意兰州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记百岁美术大师周令钊
下一站命题
花开无声 战士无名
——大美伊木河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大美不言 大朴不雕——记青年书家郭汉亮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