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季叠合板上现浇层施工质量分析

2024-06-04陈永宁吕宵璘张飞郭金坡

四川建筑 2024年2期
关键词:质量分析质量控制

陈永宁 吕宵璘 张飞 郭金坡

摘要:以实际工业化厂房工程案例作为切入点,现场调研、总结厂房工程叠合板现浇层在夏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质量风险点,通过细致分析和科学研判,在充分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为叠合板现浇层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夏季施工; 叠合板; 现浇层; 质量分析;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2.3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化已成为趋势,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逐步推广,这种施工方式具有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的特点,也有专家针对我国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技术路线和思路开展广泛讨论[1]。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该工程为工业化厂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水平结构均采用水平预制构件装配施工。目前,装配式施工为较新的工艺,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生产、施工、质量验收等若干问题,在这里主要针对现场施工进行研究。装配式施工时,细部处理较多,特别要注意梁板节点的处理,以及叠合板现浇层中水电管线布置质量的控制。

由于叠合板现浇层混凝土厚度为6 cm和10 cm,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电管叠加布设,再进行钢筋盖筋的布置,往往造成为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而提高楼板厚度,对后续施工地面做法及房间净空造成影响。同时,夏季温度高,季末早晚温差大、夜间施工照明以及雨季施工都是在叠合板现浇层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叠合板上现浇层浇筑主要问题

案例工程现场叠合板现浇层混凝土浇筑总量约为5 628 m3,整体混凝土浇筑体量较大,同时,混凝土现浇层涉及管线布设、上部钢筋施工、混凝土浇筑等内容,如果施工操作不当,会出现管线叠合导致若干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现浇层的施工质量。因此,针对已完成施工的叠合板现浇层进行了大面积的质量抽查,共在现场抽查250点,合格率仅为81.2%,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统计,见表1。

将发现的问题统计后,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明确不合格的项目中具体的质量问题,截面尺寸偏差主要是“楼板增厚”,结构强度主要体现在“地面反砂”,观感质量主要是“空鼓开裂”以及“露筋、露管”。

针对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应通过解决主要问题,以最小的投入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因此,对于抽查中发现的问题,选择解决占比最大的一项或几项问题。通过抽查情况表明显可以看出,截面尺寸偏差在所有问题中数量最多,占比81.2也最大,而截面尺寸偏差问题主要是“楼板增厚”问题,决定将“楼板增厚”问题作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关键技术要点分析

通过现场检查和调查分析,确定了本项目叠合板现浇层施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楼板增厚”,下面就要针对“楼板增厚”进行细致的分析,找到导致问题产生根本原因,这就需要从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作业环境、自然环境、检测方法等多方面考虑,进行细致的因果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运用因果图进行分析,见图1。

通过细致的分析,能够看到,导致问题产生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专业施工经验不足、管理体系不健全、测量工具未校准、测量工具精度不够、人员验收不严格、管线直径较大、管线交叉、构件堆放不当、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夜间施工、放线误差大、模板变形、混凝土收面标高控制不到位等。

但是,这些问题是否在本工程中存在,如果存在是否是导致出现主要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以及通过实际的调查和检验进行确认。针对分析出的每一项原因,在现场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检查和确认,从而找到了主要原因,以下针对这些主要原因作了具体说明。

2.1专业施工经验不足

装配式施工工艺与传统现浇工艺不同,并且本工程水平构件装配施工体量较大。通过对现场人员的试卷考核发现,各工种50%以上施工人员未从事过装配式施工,统计情况。

2.2管线交叉

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强电、弱电管线布置存在交叉现象,该部位现浇层厚度为6 cm,管线交叉点部位高度为5.5 cm,该部位后续钢筋施工完成后,整体厚度必定超过6 cm。

2.3混凝土收面标高控制不到位

根据项目部制定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现场安排施工管理人员监督检查混凝土浇筑时的收面情况。现场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每层仅设置4个标高控制点,且没有采取挂线等方式对混凝土浇筑标高进行有效控制。混凝土浇筑收面时,施工人員也比较随意,没有对混凝土顶面标高进行反复测量。依据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顶板混凝土上表皮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现场组织施工人员对浇筑后的顶板混凝土标高进行复核并作好记录,其中最大偏差为14 mm,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叠合板现浇层施工后顶板标高检查情况见表2。

3制定叠合板现浇层浇筑质量措施

通过对叠合板混凝土现浇层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以及经过现场实地检查和调查,找到了导致“楼板增厚”这个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产生的3项最根本原因,也是本工程必须解决的致命问题。下面针对这3项问题,逐一开展分析,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从可行性、有效性、经济性、时效性等多方面进行一一对比,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出切实可行且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对策方案。

3.1针对专业施工经验不足的方案选择和实施

3.1.1方案选择

针对专业施工经验不足的问题,考虑从“编制施工方案,作好培训、交底”和“更换施工队伍”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具体比选过程见表3。

3.1.2方案实施

(1)根据装配式施工工艺,结合施工图纸,编制可行的装配式施工方案。

(2)召开现浇层混凝土质量控制专题会。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在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召开“现浇层混凝土质量控制”专题讨论会,结合讨论内容作好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关键节点施工工艺。

(3)作好技术交底。每层装配式施工前由施工员负责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记录内容全面,交底记录完成率应达到100%。

(4)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于施工班组的作业人员较多,而且有一定的人员流动性,为避免新进场工人接受的培训不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对不熟悉施工方法的作业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

3.2针对管线交叉的方案选择和实施

3.2.1方案选择

针对管线交叉的问题,考虑从“施工前采用CAD软件对图纸进行细化”和“整体验收,对楼板厚度过大的进行管线局部调整”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具体比选过程见表4。

3.2.2方案实施

(1)借助 AutoCAD软件模拟施工。为保证强电、弱电管线施工位置的准确性,施工前借助AutoCAD软件,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强电、弱电图纸进行模拟叠加放样。通过模拟放样可以全面直观的了解管线的规格尺寸、位置走向及是否会出现管线交叉现象。

(2)通过图纸发现存在管线交叉现象,交叉管线规格为32 mm和20 mm、20 mm和20 mm。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表5)。

(3)根据上面分析表可以发现,32 mm和20 mm管线交叉时,在60 mm厚现浇层无法进行施工,但可以在100 mm厚现浇层中进行施工。因此,需要对管线位置进行调整(图2、图3)。

(4)结合管线的具体位置,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同时兼顾成本因素,32 mm管线位置不变,对20 mm管线位置进行微调,将32 mm和20 mm管线交叉点设置在100 mm厚现浇层中。

3.3针对混凝土收面标高控制不到位的方案选择和实施

3.3.1方案选择

针对混凝土收面标高控制不到位的问题,考虑从“浇筑过程中使用激光水准仪作为标高控制线”和“采用标高控制线及钢筋定位筋进行标高控制,做好收面测量”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具体比选过程见表6。

3.3.2方案实施

(1)设置标高控制线。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原始水平标高点,利用50 m钢尺将原始水平标高点引至作业层,在钢筋上使用胶带标识建筑50线。挂白线作为标高控制线。

(2)焊接定位钢筋。选取直径为10 mm钢筋作为定位钢筋,制作长度为60 mm和100 mm。考虑到楼板钢筋刚度不够,容易引起板面钢筋上下位移,将定位钢筋焊接在桁架筋上。定位钢筋每2 m2设置1处。

(3)钢筋定位筋抄平。利用激光水准仪对钢筋定位筋上表面标高进行超平。

4方案实施效果检查

通過3条对策方案的现场实施,对采用新方案施工的叠合板混凝土现浇层进行了检查,楼板厚度合格率达到97.2%,整体现浇层施工质量达到96.4%,效果显著(图4)。

5结束语

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了叠合板现浇层施工质量控制的新思路,通过对叠合板现浇层施工质量控制,对操作方案进行综合优化,有效解决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是装配式建筑水平预制叠合板施工的优秀案例,为提高叠合板施工质量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办法。参考文献

[1]蒋勤俭. 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 建筑技术, 2010, 41(12):4.

[作者简介]陈永宁(1987—),男,本科,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吕宵璘(1995—),男,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质量分析质量控制
抽样检验质量分析对提升产品质量的作用研究
药品质量分析在其评价抽验中的作用探讨
产融结合型企业利润结构质量分析体系的构建
浅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分析与控制
厂内机动车辆检验检测质量研究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