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生成、形态演进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4-06-04金呈杰

公关世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

金呈杰

摘要: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职教集团及相关辅助力量在平等互惠基础上通过跨界协作和聚焦创新形成的责任与利益联合体。从话语生成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共同体经历了研究语境创设、研究内核形成和研究话语确立三个阶段;从形态结构视角来看,产教融合共同体结构形态经历了基本的二元结构形态和当前的多元结构形态,向更具有丰富内涵的社会化结构形态转型。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其内部异质主体的相互关系与利益诉求,从培育价值共识、强化责任共担,秉持利益共享、聚焦人才共育等方面探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共同体;话语生成;形态演进;实践路径

引言

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从粗放型规模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发展转变已成社会共识,高职教育改革的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产教融合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了产教“融而不合,融而不深”制约校企双方长期开展合作的瓶颈问题。然而,当前以共建共治共育共享理念为导向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悄然兴起,多元主体协同共育职业技能型人才模式尚未形成。为充分发挥多元主体效能,实现多元主体价值共创,增强异质主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需要厘清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多元主体构成、逻辑关系、运作机制和人才共育模式。因此,从话语生成、形态演进和实践路径视角审视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态,为丰富其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生成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由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职教集团及相关辅助力量,围绕多元主体在价值共创和价值共享基础上所形成的责任与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生成和话语表达,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以制度搭建共享话语平台,以利益共享推动多元主体对话交流,以文化共融营造异质主体对话环境,实现多元主体理性交往,本文从语境创设、内核形成、话语确立视角探析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生成[1]。

(一)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语境创设

“共同体”最早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具有主体多元性、目标公共性、整体协同性和利益契合性的特点,基于利益共享和价值共识为实现共同目标组建的特定群体,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分工合作的关系。共同体具有价值属性、行为规范与内生血缘的复合内涵,为共同体高质量发展坚持什么樣的价值导向、采用什么样的规章制度、应用什么样的运作方式、具有什么样的血缘关系提供参考。1993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产教融合制度,把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来推进,产教融合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导向,形成具有产教融合属性的理论概念呈现在世人面前。该阶段学者研究的重心是探讨产教融合的价值及校企双方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产教融合面临困境与实施路径研究成为学者讨论的焦点,但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一元管理向多元共育模式转变尚未研究,但也为其研究创设了必要的语境和场景[2]。为了更好地发挥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育人功能,凝聚社会力量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已成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心也开始从“教育”转向“产教”,开始将产教融合和多元共育人才思想蕴含在现代职业教育来,形成具有职教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共同体语境。

(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内核形成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明确提出产教融合是多元主体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形成的利益联合体,并在方案中强化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核心地位,重视高职院校人才职业技能培育,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供给端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同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鼓励政府、行业等单位参与到产教融合中来,形成双核多翼的人才培养格局。在产教协同合作基础上多元主体的责权也有明确划分,学校是负责人才培养的关键场所,具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和产业的岗位需求制定育人标准,并且依据育人标准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企业负责向人才提供岗位实习的有效载体,向学校反馈企业所需的人才诉求,并积极承担人才共育责任[3]。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扶持多元主体有序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其实政府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过程中扮演协调多元主体的作用。行业协会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依据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求,负责行业规则的修订及时地提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该阶段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已成社会共识,提出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社会力量,培育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机制等研究涌现,由此奠定了产教融合共同体研究的核心内容。

(三)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确立

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概念,分析了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生成逻辑、发展动能、理论内涵、主体构成、实践路径与育人效能。从理论渊源上讲,产教融合共同体研究话语确立主要借鉴了“产教融合”理论和“命运共同体”理论的部分观点,提出了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地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产教融合理论是关于“紧密结合、交互赋能、创新驱动、资源共享”以及命运共同体是关于“价值共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情感共鸣”的核心思想,赋予了产教融合共同体价值共创新的理论内涵。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强调以高职院校与行业组织为核心,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共同培育更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需求,坚持走“校—企—政—行—产—教”多元主体融合发展路径,标志着高职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产教融合共同体表达了多元主体在工作中交互赋能、协同合作、价值共创、文化共融、和谐共生的理论内涵,也实现了异质主体在工作中平等自愿、费用分摊、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驱动创新的价值导向[4]。产教融合共同体研究话语的确立,促使对产教融合异质主体从分散式个体研究转向整合式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研究,意味着对产教主体关系模式研究的更深更实。

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形态演进

“产教融合共同体”概念提出时间较晚,但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异质主体存在颇为悠久。随着高职院校从粗放型规模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发展转型,产教融合共同体是破解高职教育改革痛点和堵点的根本方法,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会积极整合多方优质资源创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院校人才培育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从而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这引发研究者的思维视角由对产教融合共同体本身的关注转变为产教融合共同体社会属性的思考,也会对产教融合业务活动与职能结构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结构形态由二元结构形态,演化为多元结构形态,朝内涵更为丰富的社会化结构形态方向发展。

(一)基本形态: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二元结构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新名词,绝非新概念,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但形态演进脉络却非常清晰。二十世纪之前,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结构形态便是二元结构,仅限于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但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形态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建国初期,采用半工半读的育人方式,实现教育与劳动有效对接,培育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满足经济重建的迫切需求。文革时期,采用以劳代教的育人方式,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过分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本质上脱离了“产”的基础,忽视“教”的本质。改革开放初期,采用生产实习的育人方式,强调生产实践的重要性,凸显职业技能培育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20世纪末,采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和产教协同的育人方式,秉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现代学徒制和双元制手段,将专业学习与岗位锻炼进行衔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形态結构演变过程为“半工半读—以劳代教—生产实习—产教结合—工学结合—产教协同”都属于产教融合共同体二元结构范畴,形成这种二元结构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分工不明确、社会职能结构单一和建国初期施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国内职业教育尚未完全转变“重教轻产”思想,可以说是产教融合共同体二元结构的外在表现,更是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不成熟的重要特征。综上所述,二元结构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最原始的结构形态[5]。

(二)当前形态: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多元结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利益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支持、企业参与、院校主体的“政行企校”四方联动产教融合模式成为职业教育体系的最鲜明特征,基于创新驱动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调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主体紧密配合与协同工作,职业技能型人才培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最终实现由产教融合共同体二元结构形态向多元结构形态转型。2018年后,产教融合共同体结构多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教学研”以地方企业、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协同合作,通常以高职院校或科研院所为技术供给端,地方企业为技术需求端,通过技术转化成果形式向企业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实现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无缝对接。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地方企业和科研院所三方共建产业学院,共建共育职业技能型创新人才,满足地方企业对人才需求。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继续深化“三教”改革,产教融合结构形态又发生重大变化,强调高职院校育人应按照企业岗位需求、课程体系、技能大赛、技能证书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结合高职院校特色与优势,融入1+X证书制度,实现专业与产业和岗位与课程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培育职业技能型人才。该时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多元结构形态演变过程为 “政行企校”—“产教学研”—“岗课赛证”,说明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多样化和产业分工更加复杂,将整合更多的优质主体参与产教融合中来,产教交互赋能和人才培育质量进一步提升[6]。

(三)未来形态: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社会化结构

在教育强国战略指引下,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产教融合共同体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地域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更多更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对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需求,标志着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 “高职院校—头部企业—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职教集团”多元主体共建产教融合新平台,努力孵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地区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异质主体协同合作关系更加紧密,激活多元主体交互赋能活力,实现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发展。由于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充分调动异质主体参与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主动性,必须兼顾各方利益需求,才能将产教融合共同体做深做实,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社会化形态日益凸显和异质主体的社会属性愈发明显。产教融合共同体厘清了异质主体之间的逻辑关系,弥补了产教融合的缺位或错位,满足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人才供给端与人才需求端的高度契合,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了具有社会属性的责任与利益联合体。本质上讲就是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协调下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分工的过程,为培育优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和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赋能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多元主体共赢的目的,见图1。

三、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本文以嘉兴某高职院校共建五芳斋产教融合共同体为例,探索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从聚集地方政府、高职院校、头部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职教集团,到聚焦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和驱动创新链,再到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育人共同体,最终实现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聚变创新,见图2。

(一)凝聚价值共识,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价值共同体

嘉兴某高职院校锚定制造强省与共同富裕示范区战略目标,在凝聚价值共识前提下嘉兴某高职院校联合嘉兴市政府、直播电商协会、五芳斋集团、嘉兴食品研究院、五芳斋产业园、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更加紧密的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价值共同体。打造价值共同体具有以下四项措施,一是五芳斋产教融合共同体秉持以价值共识为原则,以共同目标为抓手,以产业引领带动和科技创新驱动,达到聚焦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驱动创新链的目的,促进产教交互赋能,合力打造价值共同体,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圈。二是应保障异质主体的公平性,产教融合共同体运营过程中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合理分配权力与责任要对等,提升异质主体彼此间的信任度,持续深化多元主体战略合作。三是制定平等对话协调机制,科学的沟通协调机制能够凝聚异质主体的价值共识,提升决策的透明度和消除异质主体隔阂。四是五芳斋产教融合共同体紧紧围绕提升人才培育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地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地方经济新的增长极,打通人才供应端与人才需求端衔接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凝聚价值共识,唤起异质主体的情感归属,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合力打造价值共识、情感共融、文化认同具有职教特色鲜明的价值共同体[7]。

(二)强化责任共担,压实多元主体责任,打造责任共同体

在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过程中,多元主体应遵循战略部署和协同行动实现共同愿景,异质主体必须承担维系和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的重大责任。五芳斋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了专门的监管部门,对多元主体享受的权利及履行的义务进行明确划分,努力构建权责清晰、协同合作、层层传导、监管有力,形成横向协同、纵向传导、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打造异质主体有责、异质主体尽责、异质主体履责的责任共同体。打造责任共同体有以下四项措施:第一,明确政府职责,转变政府职能。嘉兴市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在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扮演统筹协调地位,既要当好组织引导者和服务提供者,更要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协调异质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嘉兴市政府制定和颁布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政府治理方式和监管手段,嘉兴市政府已履行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承担的政府责任。第二,引导头部企业主动承担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社会责任。五芳斋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据五芳斋集团的岗位需求,嘉兴某高职院校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企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供应端与需求端的高度匹配;五芳斋集团以更加积极姿态承担社会责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和实训场所,组建结构化的企业教师创新团队,共同开发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第三,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行业协同发展意识。嘉兴某高职院校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主动为五芳斋集团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为五芳斋集团发展储备大量人才,定期为五芳斋集团员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承担责任。第四,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产业园区和职教集团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并承担起各自责任,形成多元主体履责的格局。通过对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责任划分给予确定,以防在开展产教协作过程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发生,监管部门在履责机制、责任清单和考评体系三个层面对多元主体进行履责考核,定期向多元主体反馈问题,并提出整改方案,形成同向发力、同步运行、同频共振的产教融合责任共同体。

(三)秉持利益共享,兼顾异质主体利益,打造利益共同体

五芳斋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起点是基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利益,嘉兴某高职院校恪守共建共管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平等互惠的建设导向,充分平衡嘉兴市政府、直播电商协会、五芳斋集团、嘉兴食品研究院、五芳斋产业园、上海交大教育集团的合理利益诉求,探索多元主体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和协作共赢的切入点。通过建立互利共生、各取所需、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利益分配机制,将原来关系松散的多元主体通过共同利益整合成为休戚与共、彼此促进、交互赋能的利益共同体。打造利益共同体有以下两项措施:第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是多元主体利益高度融合和相互依赖,嘉兴某高职院校与五芳斋集团签订人才共育战略协议。基于校企双方利益需求,打通嘉兴某高职院校人才供应端与五芳斋集团人才需求端的有效衔接,不仅解决了嘉兴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解决了嘉兴五芳斋集团的“用工荒”的问题。第二,培育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嘉兴某高职院校支持嘉兴五芳斋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创建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嘉兴五芳斋集团争取政府优惠政策和国家产教融合共同体专项基金资助。嘉兴某高职院校与嘉兴五芳斋集团、嘉兴食品研究院等单位深度开展合作,凝聚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中坚科研力量,聚焦关键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五芳斋集团产品开发、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营销、质量提升等领域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为五芳斋集团高质量发展注入发展新动能[8]。

(四)聚焦人才共育,深化校企合一实践,打造育人共同体

嘉兴某高职院校坚持人才培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多元主体自身优势,整合异质主体优势资源,共建人才孵化基地,实现校企合一和跨界协同综合育人平台。依托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建设和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遵循高职教育育人规律,拓展校企协同育人路径。通过地方政府推动、行业协会指导、校企主导、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园区共建和职教集团支持的育人模式,将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与创新链串联起来,实现多个主体与核心主体形成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共生关系,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育人共同体。打造育人共同体有以下两项措施:第一,校企共建金牌专业育新人。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紧扣《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打造一支专业谙熟和创新奉獻的教师队伍,依托产业学院育人平台,打造全国知名的企管专业群,大力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共同体建设。嘉兴某高职院校联合五芳斋集团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提升人才培育质量赋能专业内涵式发展。第二,产教多元主体协同育新人。嘉兴某高职院校持续深化校“校厂合一”人才培育模式,实施校企共建育人载体,打造全国领先的企管专业群,加快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结语

构建血脉相通、文化共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实现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和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针对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生成和形态演进进行梳理,提出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实现职教供应端与产业需求端高度匹配,拓展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深度”“广度”与“精度”。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利益纽带,创新协作形式,将多个松散的异质主体整合成关系紧密的共同体,促进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一般规划课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话语生成、形态演进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KT2024SCG06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J].财会学习,2023,(21): 3.

[2]赵建峰,陈凯,戎成.“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15): 61-67.

[3]刘奉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组织形态的实践样态及演进逻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1): 138-143.

[4]贺书霞,冀涛.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21,第42卷(4): 35-41.

[5]张慧波.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办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8): 8-10.

[6]詹华山.新时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5): 5-12.

[7]周妮娜;盛华;郭浩儒.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22,(4): 33-40.

[8]MEIJianglin.Exploration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J].外文版(教育科学),2022, (6): 85-88.

(作者单位: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
高师德育中民族传统文化动力来源与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高校辅导员内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路径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路径探索与研究
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实践路径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