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实战演练(二)
2024-06-03史慧芳
史慧芳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 维
天官②動将星③,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③将星:《隋书·天文志》记载,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借“将星”出动喻指赵都督将带兵奔赴代州。“柳条青”表明了季节特征和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B. 颔联把“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字点明了行军的方向,呈现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
C. 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劲笔力写出赵都督无论“辞凤阙”还是“取龙庭”,都下定了“忘身”“报国”的决心。
D. 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2. 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歌行
李 白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①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贳②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③,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④。
【注】①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②贳:出借,赊欠。③销铄:融化,消磨。汉代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④蒲柳:《世说新语》记载,顾悦与梁简文帝同岁,而顾发早白。简文帝问顾:“卿何以先白?”顾答:“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蒲柳之姿是顾自指,松柏之姿喻简文帝。]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开篇六句桃李争芳、东风送暖、涸水吐泉的景象,铺叙春回大地的全景,尽现春意盎然的境界。
B. 羲和是古代神话中驾御日车的神,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忆与赞美,要早立功名,载入史册。
C. 坚硬的金石在风霜侵蚀下也会消失殆尽,更何况人又不是金石,诗人借此表达消沉压抑的情绪,与前文形成了反差。
D. 结尾诗人用典切合自己身份,表达微贱之躯经受不住秋霜般无情力量的打击,含蕴丰厚,催人泪下。
4. 后人评此诗“言时不我待”,面对时间的流逝,李白有哪些感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题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现实,他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作者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似画图”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概述了西湖的秀丽风光,起到了总领全诗的作用,引出颔、颈两联中对西湖具体景象的描绘。
B. 颔联写景别致,妙用比喻。装点山峦的排排青松,如同重重叠叠的翡翠;倒映在湖心的明月,宛若珍珠一样璀璨明丽。
C. “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描写的是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裙带飘曳,以少女的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
D. 詩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业活动诗化了,体现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比《钱塘湖春行》立意更见新颖。
6. 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伤春①
陈与义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②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③。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④,疲兵敢犯犬羊锋。
【注】①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过江,攻下建康,十二月,入临安。第二年春又攻破明州,宋高宗乘船逃入海上,在这种局面下作者写下了这首诗。②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省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③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④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延阁是汉代史官官署,向曾任秘阁直学士,故称。]
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借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接指出国事危急,面对金兵进犯时毫无对策。
B. 颔联由“初怪”到“岂知”,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表达了局势出人意料的恶化,流露出对皇帝的失望之情。
C. 颈联化用李白诗句,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荡,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 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长沙太守向子湮率军抗金的爱国义举,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欣慰,让人看到了一线希望。
8. 此诗雄浑沉郁,声情激荡。纪昀在《瀛奎律髓汇评》中评此诗:“此首真有杜意。”请结合作品从思想情感与结构技巧两方面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