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6-03郑小调
郑小调
【摘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可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多元化的思想方法引领下开展深度数学思考,从而螺旋式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获得“减负提质”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深刻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推进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实施.鉴于此,文章简述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并从设计单元导学课、单元精学课、单元习题课、单元整体课四个方面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教学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优化自身的教学过程,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重要举措.教师要做的就是从整体上分析每单元知识内容的本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将单元教学目标落实到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整体理解与把握单元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与学习能力.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述
单元整体教学实际上是指教师以单元主题为线索,将各知识点串成线、结成面,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整体学习的一种科学教学方法.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是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节点的知识内容均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传统数学课堂中的单元节点知识常处于游离状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接收游离的数学知识点,缺乏主动归纳数学知识结构的学习意识与学习动力.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符合数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些知识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已经有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痕迹”,这意味着很多教师已经将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新时代的教学手段引进了课堂,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体系,为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随着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深化发展,以单元整体为基础的数学教学体现了一些明显的特征:其一,整体性.虽然教材将单元知识内容划分成几个部分,但是它们互为一个整体.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下不再分阶段地开展数学教学,而是向学生完整地传授单元知识,旨在增强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改进传统的碎片化学习方式.其二,层次性.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能力合理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不错的数学学习成果.这有利于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数学学习,形成平稳的学习心态.其三,关联性.不管教师如何调整单元教学内容,每部分教学内容均是存在关联性的单元教学要素.教师利用关联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来开展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学生结构化认知能力的发展
传统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的影响极大,“一课一教”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很多教师至今还在课堂中采用单课时的教学方式.然而,单课时的数学知识仅是单元数学知识体系的组成部分,若学生不能衔接单元内不同课时的知识点,那么难以系统建构数学知识结构.从这方面来看,单元整体教学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其目的是将数学知识内容以知识链条、知识结构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有秩序、相互衔接的记忆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是结构化的数学知识,这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实现数学思想的自主迁移与整合
教师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时,并非简单地将单元知识合并起来,而应将单元教学内容一脉相承的数学思想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启发学生一步步开展数学学习.这样,学生在完成某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会自主地将数学思想进行整合,并迁移、运用到下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帮助自己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学习问题.学生在掌握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之后,更容易透过表面看本质,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含义及其发展规律.若学生的思维足够灵活,还能举一反三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有利于实现数学能力螺旋式上升
在数学教材中,编者除了以横向扩展的形式编排单元知识内容之外,还会以纵向螺旋的形式编排教材内容.若教师在单元整体理念下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运用,则既可让学生系统地获取横向的数学知识,又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深度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如今新课改的浪潮依旧在向前推进,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模式慢慢被素质型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在以单元为单位开展整体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数学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因材施教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旨在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目标.
(四)能够更好地发挥“双减”的提效功能
近几年,教师越来越注重在“双减”政策引领下推进教学改革,即教师尊重教学规律、学生的发展规律,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核心内容开展精简性学习.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取单元内的核心知识要素,辅以整体性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单元知识学习.这一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打造“减负提质”的数学課堂,使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扎实.长时间下来,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学会通过合适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效率及质量.
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策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中蕴含了九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内容各不相同,且包含的知识量比较大.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这一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与学习能力.以本册教材第五单元为例,“圆”的知识贯穿整个大单元体系中,因此教师可合理设计不同的单元课型,推进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活动的健康开展.
(一)设计单元导学课,促进概念生成
单元导学课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比较基础的课程类型.教师可在单元导学课中设计导学任务,使学生初步系统地掌握单元的概念知识,建立起概念框架,并以每个概念为节点展开发散性思考.在“圆”这一单元的导学课中,教师设置的概念性学习任务可包括以下几点:(1)学生要认识“圆”的概念.学生除了观察教师提供的圆形事物图片之外,还可自主从生活中收集圆形事物的相关学习材料,初步理解“圆”的几何形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圆”的概念.(2)学生要认识“扇形”的概念.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以“扇”命名的,如折扇、风扇、扇贝等.教师可在单元导学课中融入相关的图片材料,也可让学生自主收集与扇形有关的图片,发现扇形的特征,并将其与“圆形”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扇形”的概念内涵.(3)学生要认识“圆的周长”概念.教师可让学生使用卷尺或者皮尺绕着圆形物体一周,测量其一周的长度.学生能够在完成这个导学任务时获得直接的概念性知识经验,直观地认识到“什么是圆的周长”.(4)学生要认识“圆的面积”概念.教师可让学生将旧的有关“面积的认识”知识迁移运用到新课学习中,学会初步概括圆的面积的含义.学生在充分掌握数学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减少因概念模糊不清引起的学习失误.
(二)设计单元精学课,开展专题探究
单元精学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比较重要的课型,要求教师围绕核心知识内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精细化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单元精学课中,教师可引入专题探究学习法,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学习能力.针对“圆”这一单元,教师可设计以下几个精学专题内容.
专题一:画圆.学生在这一专题学习活动中可自主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有的学生找到了大小合适的圆形物品,沿着圆滑的边框在白纸上绘画了一个“圆”;有的学生使用圆规,在白纸上确定圆心之后,拉开圆规的两脚距离,让铅笔的笔尖轻触纸面,将圆规转动一圈,可得到一个“圆”;还有的学生使用绳子绑住两支铅笔,让其中一支铅笔固定树立在白纸上,拉直绳子,将另一支铅笔的笔尖轻触纸面,使其绕着固定不动的铅笔转动一圈,此时绳子的长度为圆的半径,白纸上成功浮现了一个“圆”.学生在探索了画圆的多种方法之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圆”的组成部分.学生可自主测量圆的半径与直径,探究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提升自己的画圆技能,尝试设计不同的漂亮圆形图案.
专题二:圆的周长计算.学生在这个专题学习活动中可亲自参与“测量圆的周长”这个实践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践操作内容记录相关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归纳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数量关系,学生可发挥逻辑推理能力,尝试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师可为学生拓展有关“圆周率”的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使用意义,加深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的认识.
专题三:圆的面积计算.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来直观演示“圆的转化”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圆的剪拼与转化原理:一个圆被分成若干等份,每个等份都近似于等腰三角形;将这些等腰三角形剪开之后,可拼成近似长方形的图形.学生可一边观看微课视频,一边探究“转化思想”在圆的面积计算问题中的运用,分析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近似的长方形与圆形之间的关系,尝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专题四:扇形面积计算.学生在这一专题学习中可着重围绕“圆形与扇形之间的关系”展开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扇形”这个概念的理解,从不同的“圆”中提取不同的扇形图形.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其中的问题,如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的大小会对扇形的大小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求取扇形面积?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究答案,从而在掌握扇形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解决与扇形面积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设计单元习题课,巩固知识技能
单元习题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它可帮助学生巩固单元知识,磨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师应根据“双减”要求,在“减量不减质”的原则上,精心设计单元习题,保障习题类型的丰富性以及习题内容的层次性.因此,教师可设计单元项目化作业内容,将学生应完成的习题任务囊括其中,使学生在项目式学习情境下自主完成习题任务.
本次单元项目化作业的主题是“探索操场”,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操场中的“线”.学生可自主找出操场中与圆相关的线,并使用粉笔在操场上画出线条.(2)操场中的起跑线与终点线.学生在确定中长跑运动项目的起跑线与终点线之后,自主测量起跑线与终点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跑道的周长.(3)操场中的“面”.学生需要找出操场中的各种面,如圆形的面、环形的面、扇形的面.之后,学生通过自主测量的方式获取重要数据,然后求出这些面的面积.教师可通过以上项目化作业夯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使学生综合运用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设计单元整理课,完善认知结构
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应注重设计“整理课”,引导学生综合整理自己在单元教学活动中汲取的丰富知识,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为了使学生有效完成“单元整理课”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来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形式.学生可围绕“圆”这个大概念来建立思维导图框架,延伸出“圆的基本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几部分内容.在“圆的基本认识”这个节点中,学生可以延伸出更多的知识内容,如“圆的概念”“圆的组成”“圆的画图方法”等.在“圆的周长”这个节点中,学生可延伸出“圆的周长测量方法”“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等知识内容.在“圆的面积”这个节点中,学生可延伸出“极限思想与圆的图形转化”“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等知识内容.这样,学生在以后学习更多关于圆的知识时,可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结 语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因此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且深入.为了加快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数学课堂更具生命力,教师应利用单元整体教学来优化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弥补单课时教学的不足.教师要想让单元整体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得以真正落地,就需要发挥自身的探索精神,寻找更多能够推进数学学科单元整体教学开展的有效方法,从而系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如鹤.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2022(16):64-65.
[2]陈海霞.单元整合教学,促进学生结构化认知[J].数学教学通讯,2022(4):61-62.
[3]张银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问题、解决途徑与教学架构[J].辽宁教育,2021(23):54-57.
[4]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4):365-368.
[5]林云莺.遴选素材 整合课时 融通知识: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6):103-104.
[6]王灵勇,严熠.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数学研训策略探讨[J].数学教学通讯,2021(31):3-7.
[7]吴志坚.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路径[J].江西教育,2022(12):8-9.
[8]王素旦.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建构策略[J].江苏教育,2021(26):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