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创新水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画卷
2024-06-03王凯杨占鹏
王凯 杨占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德州市夏津县创新推出水生态“治、用、保、活”模式,深入推动水环境系统治理,绘就水清岸绿景美生态画卷。2023年,县内主要河流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4位。2024年,夏津县黄河故道水保工程获评山东省首批水利遗产,夏津县入围全省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拟督查激励名单。
狠抓精细管理,用好“治”的策略。科学统筹生态文明发展总布局,抓好“水环境治理”重要民生工程,不断夯实城乡水环境治理根基。一是畅通城市排水“微循环”。投资2.8亿元,推进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对县城区41公里市政道路合流制管网进行改造清零,新增雨污管道106公里。目前,已实现市政道路合流管网改造全面竣工,有效解决城区雨污混流问题,以及城市内涝等问题。二是创新入河排污“户籍制”。探索入河排污口“户籍管理”新模式,根据城区河流水质现状,制定排污贡献指标,对所有排口统一进行分类、命名、编码,建立台账,推动建立问题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截至目前,对23处重点排口进行立标竖牌,完成119处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规范化整治。三是提升城区河道“水生态 ”。统筹考虑城市功能更新、城乡风貌提升、道路交通改造、工业园区规划等总体布局,投资1200余万元,全面开启连城创意园路面排水、河道清淤等建设,实现青年河和城区河道水质改善。截至目前,下游境内青年河断面水质由劣V类提升至优于地表V类。
升级基础工程,突出“用”的实效。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以七一河、六五河为载体,推动实现南水北调东线夏津受水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一是实施中水资源再利用工程。投资2500万元,实施截污导流工程,对各种可利用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定向河流、竹节水库等拦截过滤功能,通过“污水回收过滤—达标中水分支导流—河道生态处理—非饮功能使用”等闭环程序,可实现拦蓄回用中水500万m3,推动用于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化等用途。二是打造民生水利工程。累计投资近20亿元,整合黄河水、长江水、卫运河水三大水源,实行引水、节水、蓄水、供水“立体式”用水策略,形成了以马颊河、卫运河、南水北调三大水系并流的多元化供水格局,其经验做法被《光明日报》进行了报道。三是实施村级安全用水工程。立足“吨半粮”创建项目,实施潘庄及王仁庄、土龙头等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和小农水工程,14万余亩耕地用上田间自来水,分类实施“一村一策”,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站、集中拉运、纳管及分散处理就地利用等治理方式,对行政村实施生活用水去污化处理。截止到2023年底,234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内管网改造工程,全县50多万群众全部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加强生态修复,做好“保”的文章。堅持因地制宜和生态优先,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保护。一是织密水生态监测体系。科学推进全县区域生境布局,强化流域上下游和左右岸协同共治,推出“跨界协同·网格全域”基层水生态监测模式,在六五河、七一河等重点河流设置多个水生态监测点位,开展重点时段水质加密监测,实现水质动态及时掌握,相关改革经验做法在新华社内参《高管信息》刊发。二是加强湿地修复改造。投资4500余万元,大力开展县域青年河水系生态、九龙口湿地修复,实施尾水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增加生态调节、涵养水源等诸多生态保护功能,有效降低CODcr、NH3-N、BOD5等污染物排放总量。目前,创新采用的“前置塘+潜流湿地”处理工艺,实现湿地中水深度净化处理达6万吨/天。三是推进生态扩容。建立水生态“岸上”“岸下”系统治理机制,岸下由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水环境风险管控联动机制,扎实开展冬春季水质保障、汛前河湖水质超标隐患排查整治,保障河湖基本生态用水。岸上加大水利工程生态景观修复力度,扎实提升水源涵养区生态系统质量。目前,已创建“市级美丽幸福河湖”3处、“省级美丽幸福河湖”1处,打造出人水和谐的“生态夏津”名片。
弘扬水利文化,激发“活”的氛围。坚持以“文化铸水”“文化兴水”,把弘扬传承“水文化”纳入水利改革发展总体布局。一是盘活地标性水文化。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发源地,积极打造历史“水文化”全景展示风貌,以科学编撰夏津水利志为载体,建立我国历史最早“包袱田”、治沙县令朱国祥纪念馆等重要水利文化遗产档案。2024年1月,夏津县黄河故道水保工程获评山东省首批水利遗产。二是创新开展水教科研。创新开展水教科研形式,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内高校对接,设立水利文化教研基地,新建两处水情教育基地和节水教育基地,推进全县水教科研开展。2024年,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入选全省水情教育基地。三是推动旅游产业注入“水活力”。投资2亿多元,整合布局黄河故道森林资源,筹建“千亩杏邬园”“千亩梨花园”“千亩颐寿古椹园”等十个特色果木林区,深入挖掘鼓韵、古井、古堤“三古”文化,建成水韵公园、长城古堤等水文化主题展示场景,加大水利工程生态景观的修复力度,建成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两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目前,年均接待游客约220万人次,助力推动新时代水利旅游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夏津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