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爷爷”陈建华:巴掌大的叶子上绘出无限风情
2024-06-03陈玥
陈玥
叶脉画传入我国已有上千年。它盛于唐朝,衰于明清,至近代几乎失传。在薄如蝉翼的叶脉上绘画,不仅需要有高超的绘画技巧,更需要掌握描金、勾线等数十种极为复杂的工艺。家住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的75岁的陳建华是一位热衷于叶脉画的“手作达人”。2015年至今,他已创作出千余幅叶脉画。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名垂千古的英雄伟人、生机盎然的花鸟鱼虫,都能通过他的妙笔,跃然于小小叶脉之上,他也因此被称为“宝藏爷爷”。
父辈传承,结下绘画缘
在陈建华的家中,无论是墙面、柜里,还是床头、案上,处处摆满了画作和手工艺品,这些作品无不构思精巧、笔触生动,令人赞叹。
退休前,陈建华在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任职,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与美术并无关联,直到退休后才全身心投入到绘画中。一位仅凭兴趣学习美术的古稀老人,是如何做到在似雾如纱的叶脉上妙笔生花的呢?陈建华从早已泛黄的信封里翻出一份日期为1955年7月8日的幼儿在园情况报告表,上面写着:“陈建华,图画能力很强,会画比较复杂的意愿画,如中苏友好大厦轮廓等……”他介绍,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己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陈建华的父亲是一位手工技师,年轻时从事金银器的设计、生产、加工等工作,后来成了老凤祥银店的工匠,设计了不少首饰样式。在陈建华的记忆里,只要顾客能说出要求,就没有父亲做不出来的。“虽说父亲没有给我太多专业指导,但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让我从小就对绘画和手工制作非常感兴趣。”
耳濡目染之下,陈建华从小就会用饼干盒、牙膏包装盒等做各种玩具。小学四年级时,从未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他参加了青少年美术比赛,一举夺魁。此后,他被推荐至少年宫美术班,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素描。在少年宫学习的6年间,他得到了多位名师、画家的指导,这不仅为他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也让绘画成为与他相伴终身的爱好。因为这份热爱,陈建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自学绘画,还指导常年漂泊在大海上的海员学习绘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我对绘画是从小就热爱,但接触叶脉画全因机缘巧合。”陈建华回忆,2008年,退休后的他有了大把时间可以重拾儿时爱好,于是他天天笔耕不辍,山水、花鸟、人物尽情描绘,没多久家中便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类画作。“因为苦于不好收纳这些画作,我才开始琢磨能不能在一些精致小巧又具有观赏性的物件上作画。2015年,我偶然在网上看到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有几幅早年流失海外的明清时期的十八罗汉叶脉画。我一下子就被画上的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所震撼,心里顿时产生了一种冲动,决心一定要将这种几乎失传的民间手艺恢复起来。”
把历史文化融于叶脉之上
陈建华立即开始尝试叶脉画创作。但要在质地稀疏、不易上色的叶脉上作画绝非易事,寻找合适的树叶和颜料是摆在他面前的首要难题。幸运的是,他创作叶脉画的想法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一次儿子从尼泊尔旅游归来,专程带回来了一些菩提叶。菩提叶宽大柔韧,自古以来就是制作工艺品的绝佳材料,这让陈建华如获至宝。
虽然有了载体,但新问题接踵而至。由于菩提叶的叶脉缝隙很大,陈建华试着在叶脉上打底色时,描上去的颜色很快就会漏掉。没有老师指导,他只能凭借毅力慢慢摸索。“那段时间我就像着了魔一样,不断进行尝试,经常画到深更半夜。”回忆起刚接触叶脉画时的场景,陈建华说,经过反复试验,他才发现使用油画中用的丙烯材料能够在叶脉上成功打底。“那一晚,我激动得辗转难眠,又有了一个新想法:叶脉浓缩了叶子的精华,而我能否通过绘画,将中国的历史文化浓缩到叶脉之上?”
他为自己规划了个“一个人的大工程”:将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300多个无一雷同的人物形象“挪”到叶脉之上。为此,陈建华搜集了大量背景资料和素材,不断思考构图和色彩,再用细如毫毛的画笔一笔一画小心翼翼地勾勒。整个过程中不容一点儿差错和闪失,完成一个人物就需要花费整整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但陈建华乐在其中。
如今,陈建华的叶脉画作品不仅有描绘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传统壁画图样、山水国画,还有无数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历史画面的生动再现。说起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他拿出一幅名为《光辉历程 百年荣耀》的叶脉画。轻薄纤巧、似雾如纱的叶面上,天安门、长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嘉兴红船、南昌起义、会宁会师等众多景象,与火箭腾飞、仙鹤起舞等场景交相辉映,巧夺天工的笔触顺着叶脉的自然肌理,让这些经典历史画面层层叠叠地集中于一片树叶上。
陈建华介绍:“这幅作品创作于2021年,当时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我入党的第三十年。”这幅作品是他创作叶脉画的一个全新突破,让他产生了以“红色主题”作品为创作目标的灵感。此后,他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等,进一步将党史故事融入叶脉画,先后围绕“建党先声”“党的先驱”“风雨历程”“血浴浦江”“星火燎原”“遵义曙光”“中流砥柱”“延安精神”“进京赶考”等主题,创作了100幅系列画作,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光辉历程。陈建华说:“在创作过程中,革命前辈的艰苦卓绝再一次深深感动了我。我希望能用手中的笔传达出内心的崇高敬意,也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英雄、崇拜英雄。”
让民间技艺伴随孩子成长
创作中,陈建华逐渐意识到,这不只是艺术品制作,更是用心“变废为宝”的过程。“儿子带回的菩提叶用完后,我就开始寻找替代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别人喝茶用的树叶茶漏可以作为菩提叶的‘平替。”此后陈建华灵感如泉涌,树叶茶漏、核桃、玻璃瓶等,都成了他眼中可以再次利用的“有用之材”。只需几支画笔、几抹颜料,他就能将世界名画《小街》《倒牛奶的厨娘》等浓缩至小小核桃之上,让原本被废弃的核桃壳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
陈建华称,绘画是一种陶冶性情的好方法,不仅让他的退休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更让他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美好、从浮躁中寻求宁静。因此创作之余,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叶脉画。“我的另一个心愿,就是尽我所能,用艺术赋能教育,让孩子们通过学习叶脉画,传承好我们的民间技艺,同时涵养品格。”
在陈建华的影响下,读小学的孙女也喜欢上了手工制作和绘画,如今对叶脉画的制作过程了如指掌。但陈建华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我要让叶脉画伴随更多孩子成长。”
令陈建华欣喜的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的虹馆·虹桥手作人基地于2023年正式开馆,不仅他的作品得以在大厅内展览,也有了走上讲台为青少年传授叶脉画创作技法的机会。
2023年5月起,依托虹馆·虹桥手作人基地这一平台,陈建华多次受邀前往上海金汇实验学校,为七八年级的孩子们开设叶脉画创作技法课程。同年7月起,他还在虹馆·虹桥手作人基地以叶脉画为主题,为社区内3~12岁的孩子开设美育课堂。短短两小时的课程,他往往要花上数日精心备课。当家人问他是否辛苦时,他笑着说:“我非常感谢虹桥镇政府和虹馆·虹桥手作人基地搭建展示平台,让我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
以叶为纸,用画笔寄情,如今,陈建华依旧满怀创作热情,希望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叶脉画伴随更多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