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群:乐享诗意人生
2024-06-03何芳芳
何芳芳
诗词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对72岁的朱德群来说,诗词已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年复一年、孜孜不倦地创作,丰富了生活,丰盈了人生。
生活点滴,诗词表达
每天看书、读诗、写诗,已成为朱德群日常的一部分。对她来说,诗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谈起创作古典诗词的缘由,朱德群笑着说:“一方面是受家庭熏陶,另一方面是爱好使然。”朱德群从小就浸润在墨香书丛之中,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个人的文学素养也在日积月累中稳步提升。
“我的祖父朱蕴山爱好文学,尤其酷爱古典诗词。”朱德群说。一次,在阅读《朱蕴山记事诗词选》时,她被其中的文字深深触动,对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生了写古典诗词的念头。
尽管朱德群一直热爱诗词,但工作时她难得有时间专注于钟爱的诗词创作。2002年退休后,朱德群有了充裕的时间,心中始终如一的诗词情结让她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同学聚会她写诗,外出旅游她写诗;高兴了写诗,有了烦恼还是写诗。生活中,事无巨细,她都要用诗词表达。
笔耕不辍,乐在其中
“写诗填词不仅讲究平仄、押韵、对仗,而且要研究古文,引用一些典故,这样才能更有韵味。”朱德群说,刚开始她也不懂,就慢慢学,用心摸索。
她从大量阅读开始,《诗词写作常识》《诗词格律》《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怎样用韵》等书籍成为她的案头书,阅读时她还会认真做读书笔记;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她更是时常吟诵,学习、赏析。
“我从写打油诗开始,慢慢找感觉,然后写律诗、填词。”外出旅游、集体活动以及日常所见所闻,都成了她诗词创作的题材,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积极创作。“这种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我完全沉浸在创作诗词的乐趣与成就感中。”
一首诗或词写好后,朱德群常常还要反复推敲好几天,不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有时候自己拿不准,她就吟诵给诗友听,大家一起商量、修改,精益求精。
“有时候灵感来了,来不及找纸笔,我就在手机上记录。一边吟诵一边想,字斟句酌。”朱德群笑着说,“每次想到一个好词,我都开心得不得了。”她从模仿开始,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朱德群格外珍视写诗的宝贵时光,为此,她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目标:一日一诗。
“通过诗词创作,我认识了很多诗友,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组建了一个微信群。”朱德群介绍,在这个微信群里,大家每天都会以一个字为题眼,作诗词,“我基本上每天都是第一个发的。”每天,大家都会拿出自己原创的诗词作品,激情吟诵,互动交流。“在这里,我总是被大家的创作热情所感动。”朱德群感慨地说。
多年来,朱德群笔耕不辍,已创作了数千首诗词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她创作的诗词多次在媒体上发表,并在各种诗词大赛中获奖。
朱德群认为,诗词创作一方面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要注重发掘贴近生活、歌咏时代的主题,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发现诗意。
爱好广泛,内心充盈
除了诗词创作是每天的“必修课”,朱德群还学弹钢琴、朗诵、制作短视频等,将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几年前,爱唱歌、爱音乐的她在老年大学报名学弹钢琴,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我还上了朗诵课,学习朗诵。古诗词吟诵起来特别有韵味。”为展现这种韵味,她摸索着学习了视频剪辑、配乐、加字幕……“古典诗词朗诵起来,配上音乐,既通俗易懂,又不失悠遠意境。”她笑着说,“我的一些朋友也会朗诵我写的诗词,互相唱和。”
她还喜欢打腰鼓。“我参加夕阳红腰鼓队好多年了,打得还不错。”每逢重大节日庆典,腰鼓队都有精彩节目出演,朱德群忙得不亦乐乎。她说:“虽然演出又苦又累,心里却乐呵呵的。”
“我还是一名志愿者。”朱德群说,“有一次我在义仓社区群众活动中心听到合唱团唱红歌,一下就被吸引了。”如今,她已经成为义仓中国红志愿者艺术团的一员。在这里,她以歌会友,参加文艺志愿者活动,进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表演。
虽然已经72岁,但朱德群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保持年轻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