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24-06-03王中明

中国市场 2024年15期

王中明

摘 要:新农村建设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对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方位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設中的作用,有利于解决融资难题,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文章概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村产业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需求特点,提出了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建议,为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凸显农村金融的价值,以及早日建成经济繁荣、文明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农村信用体系;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323;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15-0022-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15.006

1 引言

2021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农业金融壮大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健全金融组织体系,有效解决农企、农户的融资难题,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助力新农村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成为当下做好“三农”工作、助力乡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2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的重要作用

2.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交通设施、污水排放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网络通信设施、快递物流设施等。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如果这些费用全部由基层政府承担,必然会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通过发展农村金融,创新融资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极大地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负担。例如,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中明确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乡村振兴激进等投融资模式,建立紧密合作、多方共赢的投融资机制。”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融资难题,对农村地区早日建成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而促进美丽和谐、经济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2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硬性指标。而要想满足这些指标,就必须改变传统掠夺式、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例如,某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业。农户在建设规模化养殖场,以及引进优良畜种、购买优质饲料时,都需要资金支持,由此产生了融资需求。农村金融机构能够为农户、农企提供金融贷款,满足其融资需求。农户通过使用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整合资源,大力发展养殖业、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以及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逐渐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让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和新成绩。

2.3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受城乡二元体制影响,农村与城市在经济基础、公共设施、教育养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距。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打造经济繁荣、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村金融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方面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农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用于修建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或者是壮大农村涉农企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了资金的支持,乡村振兴目标得以实现,城乡各方面的差距不断缩小,最终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共同富裕。

3 新农村建设中资金需求的特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户、农企的资金需求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总结为以下三点:其一是资金需求量猛增。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户生产热情空前高涨。第一产业中的特色养殖业、种植业,第二产业中的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得到了持续发展[1]。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创业队伍中,对资金的需求量快速增长,农村金融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二是资金回报周期长。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的道路、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也需要升级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建成以后,并不能立竿见影地创造经济价值,前期投入的资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回。其三是资金需求多样化。从融资规模上来看,既有农户个体贷款,资金需求量小;也有农企贷款,资金需求量大;从资金用途上来看,既有用于水利工程、道路交通等公共设施的,也有用于厂房修建、设备购置等经营生产的。由于资金需求的多样化,也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了机遇。探索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以及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路径,成为当下“三农”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4 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4.1 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扶持力度

4.1.1 引入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相比于城镇,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较少,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贷款风险较高。受到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机构不愿意下沉到农村,这也是农村金融市场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地方政府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设立奖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例如,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一定额度的税收减免,减轻金融机构的税费支出,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他们在农村设立站点,为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对于涉农贷款,采取贴息补助的方式,保证借款人承担的贷款利率要低于城镇水平。这样既可以满足农户金融贷款的需求,也能适当维护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益。在一些农业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还可以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政策性涉农贷款担保公司,让那些无法提供抵押担保的借款人也能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缓解农户“融资难”的困境。

除了引入奖励机制壮大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与规模外,还要转移、消除农村金融机构涉农贷款风险[2]。由地方政府牵头,加强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推出农业保险产品。农户购买该保险产品后,如果农产品因为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受到严重损失,能够由保险公司赔付,切实保证农户收益的最大化,也避免了因为收益不好导致农户无法偿还金融贷款的情况,实现了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农户的三方共赢。另外,农村金融机构也要加强自身应对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因为自然灾害或经营不善,导致贷款无法如期偿而产生的损失。在实现自身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也能为更多农户提供更加稳定的金融服务,在支持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出独特优势。

4.1.2 鼓励和支持多层次金融机构的发展

从调查情况来看,现阶段许多农村地区普遍存在金融组织单一的情况,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力,导致现有的少数几家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危机感,存在金融服务不到位、金融产品更新不及时等一系列问题。这种情况下,不仅农户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很好的满足,从长期来看也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壮大与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地方政府要做到“两手抓”:一是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秩序,以制度为约束,促进农村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二是通过政策导向,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市场,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地带。要逐步建立起以银行为主体,同时吸纳保险、民间借贷、合作机构等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除了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机构外,还要重点扶持村镇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当然,地方政府在扶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准确评估农民的融资需求,避免盲目增加金融机构数量,造成供大于求的情况。

除了构建广覆盖、低成本、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外,还要综合运用信贷、证券、信托等各类金融资源,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面向农村金融客户提供更多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地方政府要出台政策培养优质农业企业,鼓励经营大户、龙头企业等经营实体的发展。如果条件允许,还要推荐这些优质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这样一来,对于这些上市企业就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直接融资,间接地减小了融资压力。同时,对于经过专业机构评定符合标准的优质涉农企业,允许其发行短期融资券,或者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让企业能够有更多的融资选择,通过解决融资难题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经济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4.1.3 拓展农业贷款担保形式

《财政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農业信贷担保服务网络向市县延伸。”随着农村金融市场的成熟发展,农业贷款担保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显现。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多样化的农业贷款担保有助于分摊金融风险,短期来看有助于维护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效益,长期来看有助于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发展。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农村融资担保公司的政策扶持,在农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公司、农业企业三者之间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关系。这样一来,满足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保证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拓展金融机构的业务,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同时,还要尝试开发信用农户授信与银行卡授信相结合的小额信贷产品,精简农户、农企办理信贷业务时的流程。除此之外,还要适当放宽抵押担保物范围,除了目前常用的林权抵押、生产设备抵押外,还可以尝试存货质押、票据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在确保抵质押物“压得住、能处置、可覆盖”的前提下,切实降低农村农业信贷风险[3]。

4.2 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

4.2.1 提升农民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但是调查发现,他们虽然有较高的融资需求,但是金融素养普遍不高。例如,农户在创业初期面临融资难题,很多农户没有选择金融机构贷款,而是找亲戚朋友借钱。地方政府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将金融实用知识灌输给职业农民,切实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农村金融政策。当他们有融资需求时,能够第一时间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走合法流程办理借贷手续,这样既可以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还能保障自身的权益。除此之外,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还要开展金融风险教育,切实提升农户的金融风险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针对个别农户诚信意识不足的情况,还要利用村委宣传栏、村委广播等线下渠道,以及抖音、快手等线上渠道,进行大力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增强农户诚信意识,在保证农村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

4.2.2 健全农村金融征信系统

在农村金融产品得到普及的背景下,基本实现了“一户一卡”。银行卡记录了农户的个人信息和金融交易记录,可以银行为中心构建农村金融征信系统。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每一名农户的履约情况,对其信用等级进行科学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确定授信额度。例如,将农户划分为“失信农户”和“诚信农户”两大类,对于“失信农户”,不得提供信贷支持;对于“诚信农户”,又细分为一星至五星五个等级,一星诚信农户可获得一万元以内的优惠贷款,而五星诚信用户可获得二十万元以内的优惠贷款。这样一来,农户会自觉履行信贷合约,通过不断累积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尽快建立起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当然,除了农户征信系统的建设外,也要注重金融机构的征信建设,这样才能助力农村金融机构树立较好的威望和信誉。地方政府可以从提款是否便捷、资金是否安全、服务是否到位等方面,对农村金融机构展开评价,一方面能够督促金融机构加强自身征信建设,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让金融机构赢得农户信任。

4.2.3 实行区别于城镇的差异化金融监管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城镇地区的金融监管机制已经较为成熟和完善,并且在规范金融市场运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一些经济基础较差、地理位置偏远的农村地区,金融监管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的漏洞。由于监管不到位,成为制约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必须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实行有别于城镇、适用于农村的金融监管制度。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法律法规作为根本指导,同时要结合行业规范、企业规定,构建一套内容完善、切实可行的监管体系[4]。当然,除了金融行业自律外,地方政府的外部监管同样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考虑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农村的产业结构、金融需求等,制定一套适用于农村金融机构的评价体系。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评价,将评价结果在政府官方网站或其他具有公信力的平台上进行公示,让农户、农企了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和资质。这样既可以保障农户、农企的利益,帮助他们规避金融风险;也能倒逼农村金融机构严格依法运营,在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4.3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4.3.1 提供多种融资模式

根据2019年财政部、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要“建立健全多渠道资金供给体系,拓展乡村振兴融资来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大量的资金,提供多样的融资模式和便捷的金融服务,能够顺利解决融资难题,从而减轻新农村建设的负担,确保农村“三产”的健康发展。例如,修建“四好”农村路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减轻基层政府的财政压力,创新性地采取BT(建设-移交)融资模式。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一家有实力的企业以总承包的模式承揽公路建设项目,并负责农村公路的建设。在公路项目工程通过质量验收后,地方政府向建设企业支付资金,同时收回农村公路的所有权。这样一来,中标企业自行负责融资、建设等业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信息优势,降低融资成本,保证建设质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尝试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发行债权等融资模式。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融资难题,充分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4.3.2 研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

不断研发、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是金融机构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为用户提供更优质金融服务的有效手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的融资需求也呈现出快速上涨的趋势,加上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涌现出大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些农企、农户迫切需要更多种类、更加适用的金融产品。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提前做好深入的市场调研,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展开严密的论证,制定金融产品的设计方案,并将金融产品在某个乡村进行试点,积累经验。等到时机成熟后,再将金融产品进行全面推广。在推广金融产品时,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开展宣传、营销。让农民了解金融产品的特色功能、服务范围等基本信息,进而根据个人需要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5]。

4.3.3 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效率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让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必须要着力打造一批功能齐全、服务到位的农村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壮大农村金融人才队伍,确保金融机构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配套服务的优质供给。可以面向农村大学生开展定向招聘,吸引金融专业、财经专业的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通过吸引和留住人才,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农民。同时,农村金融机构还要实行必要的考核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服务人员发挥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农村地区做好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宣传、推广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既能解决农民“融资难”的困境,也实现了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找准农村市场业务营销切入点,将业务营销的触角延伸到各个村落,将金融服务下沉到每一家农企、每一个农户。在充分了解农企、农户的融资需求后,想方设法地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达到共赢的效果。随着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同步提升,对新农村建设也会产生促进作用。

5 结论

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农户、农企的融资难题,不仅直接关系农民的经济利益,也决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鼓励和扶持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入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健全农村金融征信系统,在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基础上,向农户、农企提供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才能切实解决融资难题,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壮大与发展,进而以实际行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平.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资产负债结构变化的情况——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J].北方金融,2021(5):105-109.

[2]陈昳轶,潘琦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22):36-37.

[3]李怡璇.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和财政政策的关系[J].商业文化,2022(12):18-20.

[4]贺居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2):17-18.

[5]花弘毅,李曜.农村金融机构,居民贷款可得性与城乡收入差距[J].金融研究,2022(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