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循证阅读的教学建构

2024-06-03霍晓玲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4年4期

霍晓玲

【摘 要】目前面对教育改革,亟需解决两个重要问题,即知识的求真,以及如何求真?由实证研究为主要导向的循证教育实践运动应运而生。文章主要阐述通过问题循证、检索循证、评估循证的循证阅读,就是改良传统阅读方式、适应思维培养需求的原始逻辑起点,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理解从经验性理解走向抽象性理解,阅读思维从单一走向迁移。

【关键词】循证阅读 问题循证 检索循证 评估循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与推动,“思维品质”已然成为语文学科考核的重要维度。而阅读不仅是语文课程实施的核心部分,也是思维提升重要渠道。因此,阅读教学不得不思考:“思维是什么,从何处来”?

一、问题循证:知识在多元表达中呈现“经验性理解”

(一)问题驱动:让阅读感知从“个性表达”到“理性意识”

问题是思维的首要条件,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一个问题,完成某一项任务。学生在阅读中不断遇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思维就是为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究活动。学生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触动自身的思维因子,思考和感悟自然无从谈起,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阅读教学应该与问题相连,与寻求证据相伴。阅读理解并非所有信息都在文本之中,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能够利用文本提供的线索,合理进行补充假设和呵护常理的循证,从而实现阅读感知从个性走向理性。

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墨梅》一课时:

师:墨梅说的就是梅花,但是有人说王冕的墨梅可不简单,虽然只有短短的28个字,但是这短短一首詩里面,竟然写出了三种不同的梅花。找一找家中梅、画中梅、心中梅在哪里?

第一种:家中梅,第二种:画中梅,第三种:心中梅。

师:打开作业纸,思考并完成作业练习的第一大题,想一想,家中梅在哪?画中梅在哪?心中梅又在哪?用横线把他们一一的对应起来。

(生完成思考题)

师:我想请一名同学分享他的思考,谁愿意来?我来问,你来答。王冕短短的28个字里面藏了3种不同的梅花,我们一种一种地找,先看第一句,我家洗砚池边树。

生1:家中梅。

师:我也同意。朵朵花开淡墨痕写的是……

生2:画中梅。

师:但是凭什么认定是画中梅?

生2:因为最后三个字是淡墨痕,是墨画在纸上。

师:记住这三个字,就是这三个字告诉我们写的不是家中梅而是画中梅。我们继续,不要人夸颜色好。

生1:心中梅。

师:为什么这一句是心中梅?

生3:我觉得他说不要颜色好,是他自己心里的看法。

在以上片段中,教师用一个个问题引发思考,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不断的加深阅读感悟,教师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每朗读一句,教师便声情并茂的进行点评,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不断逐层循证,获得理性的理解,从而实现阅读理解的过程与理解的结果相辅相成。

(二)追问修正:让阅读线索从“条理清晰”到“逻辑创建”

有技巧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追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特别留意文章中的那些令人困惑的或者与自己已有认知不一致的内容。如果文章中提供了大量的有助于发展其思想的新知识,那么读者可能会运用更多的循证策略,如追问:向自己追问。有效阅读者向自己提问来确定自己是否理解了所读内容,换句话说,他们阅读时监控自已的理解过程。循证:当阅读者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内容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澄清疑点,如重读或进行逻辑推理。

如在学习年级上册《刷子李》一课时: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师:你看出刷子李是个怎么样的人?

师:思考“技艺高超体现在何处?” 找出一句话,然后分析。

生1: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但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

师追问:这些话都不说了,你就说你怎么看?

生2:因为别的粉刷匠刷屋子,刷的屋子都不会像是让人像神仙一般快活,而只有他刷的屋子能让人像神仙一般快活。

生3:他刷墙时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师追问:此处怎么分析?

生4:那么白的油漆,刷的时候不可能滴不到身上,但他因为技艺高超,所以刷完后身上没有一个白点。

生5:他还给自己立了一个规矩,是要在他身上发现有白点就不要钱。这里看出刷子李技术很高,才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规矩。如果是普通人的话,他是不敢说大话的,说明刷子李是真的有这个本事。

师:同学们,这个同学厉害不厉害。他所有的发言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艺高人胆大。万一身上有个白点,白刷不要钱。

在教学时,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句,让学生通过情感表现层层递进的方法反复寻找阅读线索,创设了学习循证的情境,引导学生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品质,使学生能够辩证地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从而提升自身的理性思维水平和理性精神。

二、检索循证:本质在对话延展中形成“衍生性理解”

(一)分析比较:让阅读内涵在“关键点”和“疑难处”检索

在循证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适时借助“循证清单”开展循证阅读方法指导是必要的。循证清单是指把提出的问题或需要解决的问题列成表格,然后注意进行循证活动。第一个层次:把所能想到的问题全部列出。第二个层次:将问题进行分类后,列出需要通过循证解决的问题清单。第三层次:按照核心的主题问题列成需要循证的问题清单。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时:

本节课中循证清单的流程:提出“个人问题清单”,整理成“小组问题清单”,汇总成“班级问题清单”,供学生讨论、循证。形成班级清单如下:

交流问题一:为什么伴随着豌豆苗的生长,小女孩就好了呢?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总结出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一个生命的生长可以唤醒另一个生命的重生。这是安徒生通过他的文字在那个薄情的世界里传递出的生命的暖色。

交流问题二:为什么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呢?“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久病的小女孩因为这偶然来到她身边的豌豆苗,而变得阳光、快乐起来。“这一天简直像个节日”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这样简约而不简单的表达值得拿出来讨论并学习。

交流问题三:最后一粒豌豆现在幸福吗?这个问题引起学生们的对话兴趣,在对话中深入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文本的人文价值就这样在学生心里留痕。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问题从读者中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循证方法便是培养一个高明的读者这样层层循证优化的过程,让主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和支撑作用,从而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关注、理解、探究重要的问题,以及逐层递进的循证阅读方式。

(二)概括分类:让阅读联结在“整合处”和“提升点”循证

阅读的核心是理解。学习阅读,实质是学习如何理解语篇,即如何与文本对话。那要聚焦“理解”的循证阅读教学,必须同时关联两个要点:阅读主体和阅读对象,也就是“谁在读”和“读什么”。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对阅读资料的概括分类,针对阅读文本“整合处”和“提升点”展开询证活动,从而唤醒学生两种经验:一是生活经验,就是生活中的百科知识;二是语文经验,也就是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感受这篇课文,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壮士?

生1:强壮的人。

师:这是壮士常见的意思之一,它还有其他意思,你觉得这儿应该是什么?

生2:勇敢的人。

师:是啊,能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的人可以被称为壮士。

师:刚刚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进一步了解壮士们还有哪些更可贵的品质?并用你的阅读记录方式把这些证据进行标注和梳理……

师: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师:谁来跟我们分享一下答案,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凭着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阅读一篇文章,产生了他的理解与感受。随着阅读引导的深入,教师在阅读的关键区域引导学生基于证据进行阅读。

三、评估循证,思维在应用拓展中抵达“抽象性理解”

(一)目标生成:让阅读应用在思路与思维中顺向集成

人们常说:要把书读厚,也要把书读薄。通过评估循证的学习,让阅读过程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目的更加明确,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根据事实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目的,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达成阅读目标,这样带着目标意识的循证阅读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篇章节后的知识,提高布局谋篇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得到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综合等系统生成的思维训练,从而直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时:

本课作为单元首篇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循证,从而概括全文内容的方法。教师借助文本結构图,为学生搭建把握课文要点的循证方法,找到作者把“我们奇妙的世界”写清楚的秘密(如图1)。课文每个部分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这些事物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用自己的语言或者文中的语句写出你的理由。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词与要点之间的联系,明确要点所示的能力层级,顺势引导学生通过找到“天空”“大地”这两个关键词,再通过方法要点由浅及深的系统循证,实现素养指向由直接提取到整合诠释的提升,从而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螺旋上升,阅读应用自然而然在思路与思维中顺向集成。

(二)证据推论:让阅读迁移在思考与创生中动态集成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这就是基于证据的思考。当学生建构文章意义模式时,运用证据去推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时,有助于学生激活原有知识,产生阅读期待。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细节,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建构阅读认知图式,让阅读都是建立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节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迁移。

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时:

板块一:质疑课题,了解事件概况。

读题质疑:邺县发生了什么?西门豹是怎么治理邺县的?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说清课文内容。

板块二:展开推理,明白言语意图。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第一板块化设计引导学生就文本已有的相关信息进行直接推论,侧重推想词句的位置信息。第二板块设计关注基于证据的循证,先提出问题,然后寻找依据,合并归类形成观点,这是一种循证推论,侧重推导言语的隐含信息。这样设计较为清晰地呈现了推论策略的学习进程及学段特征。

循证阅读是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导航员,它对于实践表明:对于阅读者来说,通过问题循证、检索循证、评估循证等循证阅读方式,让阅读教学具有突出的指向功能,使学生在阅读前有方向感,教学结束时有达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