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2024-06-03张爱丽
张爱丽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更应得到落实,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一个突出表现。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得到广泛关注。
一、精心设计好实验。
教学手段以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演示、多媒体演示为輔。如在鲁科版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作,强调实验操作的严谨性和因果关系,规范实验相关操作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实验操作技巧,形成操作技能,引导学生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安排好学习小组。
教师要安排学生互助搭配小组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思考能力;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协作互助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实验的严谨精神,增强学生生物学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探究意识。在学生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技能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他们创设亲身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与体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感知科学探究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三、注意实验安全。
教师要强调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性教育,对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的正确使用规范更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强化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适当加大实验比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对生物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拓展手段,增大实验教学的比例,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供便利。 例如,在实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观察蛏》和《观察蚯蚓》两项实验适当地联系起来,并进行讲解,组织实践操作。同时,在教学中将关于动物观察的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动物实体进行观察,拓展学生的实验观察范围。 在生物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教学的准备和设计以及先进的教学工具和模式的应用,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初中生物课堂的内容和环节,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的参与和学习,具备更强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为提升初中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