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4-06-03周付林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生命课文语文

周付林

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起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其核心是关注生命本真,在学生中强调生命高于一切和不可亵渎,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领悟生命的真谛。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旨在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关心生命、珍爱生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阅读、欣赏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表现他们事迹的诗歌、小说、影视作品等,感受革命领袖、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力量,认识生命的价值。”在此,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语文课程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1)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首先要求老师树立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為本,尊重学生生命个体差异这一客观事实,尊重生命的不同成长节奏,宽容地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例如,当有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要耐心地帮他分析理由,用诚心的帮助代替毫无作用的指责;当学生考试不理想时,可以引导他们寻求改善的策略,用卓有成效的工作策略来代替埋怨……,用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感受到尊重和关爱之后去尊重和关爱他人。(2)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要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让小学生的认知学习过程伴随着积极的情感活动。这就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借助各种手段、利用丰富的文史资料或影象资料等课程资源,创设语文教学情景,将知识学习放在特定的语文情景之中,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知识的作用。(3)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教“有生命的语文”。就是体现在语文知识生成所蕴涵的“进步的真理”和“活生生的社会精神、社会能力”等方面,我们的语文教学所要教给学生的,就必须是“有思想”的语文、“有情感”的语文和“有生活”的语文。而思想、情感和生活的交融,才有可能使我们感受到“人”在文本和生活之中真切“跃动”的生命。

二、挖掘语文教材的生命教育资源

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首先,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理解与认识生命,使学生产生基本的生命意识。以《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为代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获得乐趣,能够完成基本的语文积累,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产生与繁殖,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变化和成长的意义。其次,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对生命的了理解达到新的层次。以《日月潭》这一系列的课文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以及生命的美好,使学生产生维护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并在生活中创造更好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运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生活并不等于生存,只有拥有正确的生命意识,才能更好的认识生命、创造生命,获得更美好的生活。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认识到只有不断创造生命的意义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才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三、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生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是一个难以触及的领域。这种特殊的现状决定了教师需要利用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与理解生命,使生命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以《大禹治水》的教学为例,教师抓住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节,以此为背景开展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并抽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按照课文的内容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模仿与扮演大禹三次路过家门却为了治水而放弃回家探亲的情节,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大禹内心的挣扎与彷徨,感受其在亲人的呼唤和百姓的安慰之间的剧烈挣扎,学生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的触动,更进一步了解到生命的更高价值,使学生的意识得到净化。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还应该在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呵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历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孤儿院、敬老院等。这些场所中都蕴含了大量的生命教育资源,通过这些场所的参观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生命的感受,让小学生学会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对生活充满感恩,学会同情与关怀他人。为了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某样成长中事物,然后开展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切实体会生命发展的过程,感受生命迸发出的力量。总之,语文教学实施生命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外活动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外活动的教育契机,并不断思考和探索其他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总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从而使学生更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生命课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珍爱自我,珍爱生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