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健身建议

2024-06-03吴圣佳王敏慧

食品与健康 2024年4期
关键词:有氧耐力心血管

吴圣佳 王敏慧

心力衰竭是很多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的典型症状为耐力不足、身体疲倦,生活质量受疾病影响严重下降。运动康复治疗是心力衰竭的二级预防措施。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正确进行康复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病情的急性加重,有助于改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那么,如果被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该如何安全地“动起来”呢?

了解心力衰竭

我们可以将心脏比作人体的“发动机”。心脏源源不断地将血液泵入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来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心力衰竭是指心脏这个“发动机”的结构或者功能出现了异常,导致泵血功能受损,运输至各个器官的血量不足,无法满足机体所需。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心力衰竭可由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心脏疾病引起,其他疾病造成的心肌损害也可能导致该病。

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心力衰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我国约有超过400万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的具体表现为患者在活动时出现气短、气促、胸闷、胸口疼痛等症状。病情严重时,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可能出现上述症状。在患者平卧休息时,胸闷气短的症状更加严重,严重时可能合并急性肺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为突发的呼吸困难、多汗、口唇发绀等。

罹患心力衰竭还能运动吗?

1.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者应进行运动康复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心力衰竭患者应当避免运动。实际上,多项相关研究与诊疗指南均指出,运动训练是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基础。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和情绪,降低住院率和死亡风险。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完全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康复运动。

2.部分心力衰竭患者不宜运动

(1)心力衰竭急重症患者,病情不稳定、运动耐力不足者。

(2)运动康复前3~5小时,在活动时出现严重的气喘、胸闷等症状,甚至活动后症状仍不断加重者;进行低强度活动后,出现心肌缺血症状者。

(3)合并糖尿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合并急性肺栓塞;近期有房颤史;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等情况者。

开始运动康复前,主治医师会全面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性、关节活动度、肌力、日常生活能力、心肺耐力、呼吸模式等多方面情况。如果患者没有运动禁忌,医生会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训练方案。心脏康复中心可以为患者安排运动训练,康复治疗师会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安全地执行运动训练计划。

科学运动保证自身安全

1.进行医学评估

为了在强化体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风险,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前,应前往心脏康复门诊咨询,进行心肺功能测试等检查项目,根据身体素质、病史等客观评估运动风险。在此基础上,康复治疗师为患者制定运动康复处方,内容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运动地点等。出院后4~6周,患者应到康复科门诊进行复查,接受相关测试,以了解自己的运动能力,并追踪检测运动耐力、心肺功能等有无进步,据此调整运动方案。

2.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项目应当以有氧运动为主,比如行走、骑行、慢跑、游泳等。研究显示,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的康复治疗效果比无氧训练更好。此外,康复治疗师会根据患者能力,为其加入肌力训练、伸展运动、功能性训练、呼吸肌及咳嗽训练等。

3.注意运动的强度、时间、频率

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强度与康复效果相关。患者应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刚开始进行运动康复时,患者应当由医护人员或家属陪同和监护。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或者运动后有胸痛加重或者其他与心脏相关的症状,患者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4.调整生活习惯

调整生活习惯,既能为康复训练效果提供保障,又有助于延缓病情发展。患者应戒烟戒酒,坚持低盐低脂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调节心情,保护心脏功能和血管健康。

不同运动项目的注意事项

1.有氧運动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适合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氧运动项目主要包括步行、骑行、游泳、太极拳等,其中散步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运动康复形式。

建议每周进行3~5天有氧运动,每次20~60分钟,运动强度可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逐渐增加,以患者感觉稍微吃力即可。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和放松。避免在寒冷、炎热等极端天气进行户外运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风险。

2.抗阻训练

抗阻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一般可以在有氧康复训练2~4周后加入康复运动计划。训练形式主要包括负重器械练习、弹力带训练、俯卧撑、深蹲等。

患者可分别对上肢、下肢、胸部、背部等肌群进行针对性训练,每个肌群每周练习2~3次,每次做1~3组,每组10~15次。上肢训练可先从站姿哑铃侧平举或前平举动作开始,逐渐增加哑铃重量。下肢力量训练可以从深蹲开始。

训练过程中,患者要调整呼吸节奏,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避免用力憋气导致胸腔压力过大,增加心脏负担。如果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3.柔韧性训练

拉伸、瑜伽、普拉提等柔韧性训练的强度相对较低,可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不仅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还有助于放松身心,对老年患者尤其有益。患者可以自行在家中拉伸腿部、上肢,或借助弹力带拉伸背部等肌群,以肌肉感到紧绷为止,保持5~10秒,每天重复3~5次。患者也可以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中低难度的瑜伽、普拉提练习。

猜你喜欢

有氧耐力心血管
倍耐力P Zero Elect原配超高性能极氪001FR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