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出现“小肿块”可能是什么疾病
2024-06-03翟长文林岚
翟长文 林岚
头颈外科医师在门诊工作中,经常会遇见因颈部有“小肿块”而就诊的患者。人体颈部的解剖结构复杂,病变种类繁多,及时确定肿块类型和病变性质,既有助于尽快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又能为患者卸下心理负担。
人体的颈部结构
人体颈部是介于头部、胸部和上肢之间的区域。颈部以斜方肌前缘为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为固有颈部,后面为项部。也可以以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为界,将颈部划分为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外侧区。颈部有很多重要的神经、血管、淋巴结,还有咽部、喉部、气管、食管、甲状腺、腮腺、颌下腺等重要器官。由于颈部的结构复杂、器官多,所以发生在这个区域的疾病种类也很多。
颈部肿块类型多样 应及时对症治疗
1.颈部肿块的主要类型
颈部肿块主要可以分为非肿瘤性病变和肿瘤性病变。
(1)非肿瘤性病变包括先天性病变和炎症性病变。先天性病变导致的颈部肿块一般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或组织的残留所致,比如甲状舌骨囊肿、腮裂囊肿等。颈部炎症性病变主要需警惕淋巴结结核。
(2)根据颈部肿瘤的病变性质,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颈部良性肿瘤占比大,恶性肿瘤仅占一小部分。颈部恶性肿瘤中,原发性肿瘤较少,其中约80%为转移性肿瘤,如由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等转移所致。临床偶见胃癌、肺癌、肠癌甚至乳腺癌转移至颈部的病例。仅有约20%的颈部恶性肿瘤为原发性,如甲状腺、腮腺、颌下腺原发的恶性肿瘤。
2.切勿恐慌、规范诊治
如果您发现自己或家人的颈部有肿块,要有一定的警惕意识,但也无需过分紧张。这是因为,不是所有的颈部肿块都是肿瘤,不是所有的肿瘤都是恶性的,也不是所有恶性肿瘤都需要手术切除。
因颈部肿块就诊时,除了基本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最简单有效的检查是颈部超声检查。该项目费用不高,可明确颈部器官、组织是否存在病变,发现颈部肿块,观察肿块形态及结构。必要时,患者还要进一步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通过全面检查,医生可以基本确定肿块的类型、大小、位置,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等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确定病变性质,判断患者的治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
引起颈部肿块的常见疾病
1.甲状舌管囊肿
(1)病例介绍
一名9岁男性患者,因颈前区出现肿块就诊。据家属回忆,该肿块已出现多年,且逐渐变大。前几个月,肿块变得又红又肿,还伴有疼痛。在当地医院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经触诊,患者的颈部肿块较软,边界清楚,可以随着吞咽或者伸舌而略上下活动。经检查,基本确诊为甲状舌管囊肿。对手术切除的肿块进行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正确。
(2)疾病分析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非肿瘤性病变,是甲状舌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退化不全所致,多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肿块形状多为半圆球形,质地比较坚韧。囊肿较小时,患者不会有明显的肿胀感和疼痛感。囊肿中期可能会引发呼吸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一旦囊肿破裂,形成瘘口,流出黏液,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表和生活质量。如果囊肿发生继发感染,局部会出现红、肿、热、痛表现。经常用力按压甲状舌管囊肿的话,会增加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而囊肿继发感染则会增加手术难度和复发风险。
该病属于先天性疾病,很难避免和预防。如果发现孩子有颈前区肿块,应积极排查罹患甲状舌管囊肿的可能,尽量不按压肿块,确诊后宜尽早手术。
2.甲状腺腺瘤
(1)病例介绍
一名28岁女性患者,颈前区偏下位置有一肿块,持续6个月,近期开始影响正常呼吸。患者的肿块界限清楚,可以随吞咽动作上下活动。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项目,基本确定为甲状腺腺瘤,进行手术切除。
(2)疾病分析
甲状腺腺瘤是发生于甲状腺体的良性肿瘤,经手术完整切除,一般可以治愈。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性别、遗传因素、内分泌水平等相关。甲状腺腺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晰,无压痛感,多数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
甲状腺相关的病变主要包括甲状腺肿(不同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等。如果怀疑有甲状腺相关疾病,应及时检查,积极治疗。
3.多形性腺瘤
(1)病例介绍
一名40岁男性患者,右侧颈部有一肿块,已持续3年。经体格检查发现,该肿块位于耳垂附近,尺寸较大,超声提示为腮腺肿块。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多形性腺瘤。
(2)疾病分析
多形性腺瘤又名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好发于腮腺的良性肿瘤,多见于耳垂下、耳前区和耳后,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界限清楚,一般可活动。患者常无自觉症状。
经手术完整切除后,该病一般可以治愈,但有一定复发风险,患者术后应定期复诊。多形性腺瘤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见于30~50岁患者,女性患者居多。当肿块突然快速生长,伴有疼痛、面瘫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可能。所以,如果耳垂周围出现了肿块,患者要警惕多形性腺瘤,及早诊治。
4.鼻咽癌
(1)病例介绍
一名56岁男性患者,因3个月前左侧颈部出现无痛性肿块就诊。患者晨起痰中带血、回吸涕中带血,伴左耳耳闷及听力下降等症状。经鼻窥镜检查,发现患者左侧鼻咽部有新生物,经病理学诊断为鼻咽癌。影像学检查提示患者的左侧颈部肿块为鼻咽癌转移引起。
(2)疾病分析
鼻咽癌是发生在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患者多以侧颈部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早期患者無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晨起涕血、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放疗,早期患者仅通过放疗即可取得良好疗效,中晚期患者通常需要联合化疗。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