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追凶之急性胰腺炎
2024-06-03何启田
何启田
急性胰腺炎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且数据显示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会突然出现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大多数患者为轻症,病程较短、治疗效果良好,少数患者可能会造成继发感染、腹膜炎。那么,这种发作时让人疼痛难忍的疾病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医生又是如何“隔着肚皮”找出真凶,进行有效治疗的呢?
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
在我国,胆石症、酒精和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病因。此外,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导致该病的急性发作。
1.过度饮酒
★病例:陈先生今年26岁。就诊前16小时,他在烧烤摊用餐时喝了许多酒,不久后出现上腹部绞痛,并多次呕吐。医生检查发现陈先生有上腹压痛、反跳痛(按压腹部的手离开腹壁后,患者腹痛加重)的症状。检查显示他的血清淀粉酶为603单位/升(正常范围为35~135单位/升),血清脂肪酶为24单位/升(正常范围为0~60单位/升)。腹部彩超提示他的胰腺周围有积液。
☆病因分析:正常情况下,人体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排入肠道内,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过量饮酒后,酒精诱使胰液大量分泌,过量的胰液不能及时从胰管排出,会使胰管内压力过高,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损伤,胰液外溢,引发急性胰腺炎。
2.胆囊结石
★病例:伍女士今年67岁,有胆囊结石病史,没有进行过手术治疗。她用餐后右上腹出现持续性绞痛,疼痛程度逐渐加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血常规检查提示,伍女士的白细胞计数为11.79×109/升(正常范围为4~10×109/升),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7.4%(正常范围为50%~70%),血清淀粉酶为1310单位/升,血清脂肪酶为4694单位/升。CT检查提示,她有胆囊多发结石,十二指肠壶腹部(主胰管与胆总管共同开口处)疑似有结石,胰体周围有渗出性病变。
☆病因分析:大多数人的胰管和胆总管在十二指肠共用一个开口,即壶腹部。当胆囊结石通过胆道排入肠腔时,结石可能嵌顿在共同开口处,堵塞胰管,使胰液不能正常排入肠腔,导致胰管内压力增高,诱发胰腺炎。
3.寄生虫感染
★病例:赵先生今年32岁,平时身体健康,之前有食用生鱼片的经历,因不明原因的上腹痛而就诊。粪便检验结果提示,赵先生的粪便中有肝吸虫卵。腹部超声检查提示,他的胆囊内有沉积物声像,不排除为寄生虫感染。
☆病因分析:肝吸虫偏好寄生于淡水鱼虾体内,生食感染寄生虫的鱼虾,食用者可能会感染肝吸虫病。如果肝吸虫在人体肝内胆管繁殖,虫卵可随胆道排入肠腔,可能堵塞十二指肠壶腹部,诱发急性胰腺炎。
4.肿瘤阻塞胰管
★病例:王女士今年61岁,最近她的左上腹反复疼痛,1个多月未有好转。CT检查发现,王女士的胰腺頸部和体部交界处有异常占位且合并胰腺炎。通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癌。
☆病因分析:不断增大的肿瘤瘤体如果压迫胰管,会导致胰管狭窄或堵塞,诱发急性胰腺炎。
5. 血脂异常
★病例:陈女士今年60岁,几年前确诊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几天前因腹痛难忍入院治疗。通过上腹部CT检查,医生认为陈女士有罹患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检验结果显示,她的总胆固醇水平为20.85毫摩尔/升,甘油三酯水平为46.76毫摩尔/升,血清脂肪酶为132单位/升,均明显超出正常水平。血液样本经离心后上层呈现“奶油样”,提示血脂水平严重超标。
☆病因分析:如果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过高,脂质颗粒随血液循环流经胰腺时,可能堵塞胰腺的微小血管,导致微循环障碍,胰腺局部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致使胰腺细胞损伤。
这些指标能“抓捕”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不过,包括胃、肠道、胆囊、肝脏、阑尾、子宫等在内的多种腹部脏器疾病,都可能引起剧烈腹痛。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检测以下预警标志物,辅助诊断、预测病情,“抓捕”真凶。
1.血常规检测
急性胰腺炎属于炎症性疾病,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会有所升高。寄生虫感染导致急性胰腺炎时,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升高。
2.C-反应蛋白检测
C-反应蛋白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在机体发生炎症、感染等情况时,C-反应蛋白的血液浓度在数小时内即可明显升高。因此,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是初步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本指标。
3.粪便检验
粪便检验可以辅助诊断消化系统病变、寄生虫感染等疾病。比如罹患急性胰腺炎且有生食鱼肉史的患者,可通过粪便检验检查患者体内是否有肝吸虫虫卵,确定病因。
4.血清淀粉酶检测
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病变的胰腺可释放过多的淀粉酶到血液中,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一般情况下,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12小时,血清淀粉酶便开始升高。这一指标的半衰期较短,其水平可在3~5天逐渐恢复正常。
但血清淀粉酶的特异性较低,其他疾病也会导致该指标升高,比如腮腺炎、某些恶性肿瘤。此外,肾功能衰竭导致淀粉酶代谢障碍,也能导致血清淀粉酶升高。因此,医生应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特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5.血清脂肪酶检测
脂肪酶主要由胰腺分泌,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特异性比淀粉酶更高。而且,脂肪酶的半衰期长,在急性胰腺炎出现症状后的4~8小时开始升高,在8~14天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所以,对于处在疾病后期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血清脂肪酶的诊断价值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幅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关。此外,临床可见部分患者发病后两项指标均未升高,或只有一项升高。因此,最好同时检测这两项指标。
6.血糖监测
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能调控人体的血糖水平。急性胰腺炎可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下降。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多伴有血糖升高的症状,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7.血钙检测
胰腺细胞被破坏后释放大量脂肪酶,脂肪酶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可导致血钙降低。一般情况下,血钙降低程度和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