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分夺秒急救断肢伤
2024-06-03杨冬文郑晓婷
杨冬文 郑晓婷
断肢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类型,一般由机械操作失误、交通事故等意外导致,严重情况下可危及伤者生命。意外发生后,为伤者进行正确急救,妥善保存断肢,尽快进行再植手术,有助于提升断肢再植手术成功的可能性,保障伤者的生命安全,降低伤残发生风险。
断肢伤的主要类型
断肢伤是肢体远端完全或大部分离体的损伤类型,根据断肢损伤的性质,可分为切割性、碾压性和撕裂性三类。切割性断肢伤一般由锐利的刀具切割造成,创面相对整齐;碾压性断肢伤主要由冲床、车辆等意外碾压造成;由离心机等机器将肢体撕裂造成的属于撕裂性断肢伤。
现场急救
断肢伤发生后,周围人或伤者自己应第一时间对伤处进行止血处理,并妥善保存离断肢,然后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1.处理离断伤口
应首先采取止血措施。对于完全断离的伤口,应先控制近端出血,使用清洁敷料或能找到的干净布料进行局部加压包扎。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止血带或条带状衣物进行止血。用止血带止血后,如不能将伤者及时送医抢救,应每个小时放松1次止血带,每次放松3分钟左右。在放松的同时,应按压主干血管,以减少出血量。对于没有完全离断的伤口,可按照开放性骨折的原则处理,即先用纱布、绷带或干净的衣物包扎好伤口,然后用夹板或木板等将其固定。
2.妥善保存断肢
为保证再植手术顺利开展,提高断肢的存活率,促进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应该妥善保存断肢,使其处于干燥、低温状态,避免断肢组织缺失或损伤。
具体方法为:采用无菌纱布或洁净的衣物包裹断肢,然后将其装入干净的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塑料袋放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中。为防止断肢冻伤,不能使其与冰块直接接触。注意不能用酒精、消毒液等浸泡断肢。
3.切勿草率清创、止血
被钝器割伤或者碾压导致的断肢伤,伤口一般会被严重污染。有些伤者想自行用清水冲洗伤口,但是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细菌,可能污染伤口导致感染。而且,清水会导致断肢发生水肿,从而加速人体细胞的腐坏速度。也不能使用医用酒精对断肢进行冲洗,因为酒精可吸收细菌蛋白质的水分,使其脱水凝固,损伤人体正常的细胞。此外,不要在伤口上涂抹中药粉剂、紫药水等药物,以免影响医护人员清创、判断损伤程度。
入院就诊
1.进行术前准备
伤者到达医院后,医生会及时进行伤情评估,对断肢伤和其他伤情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同时,监测傷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补充血容量,避免失血性休克。冲洗断指,做好消毒处理,用无菌纱布包裹断肢,将其保存在冰箱中,待伤者身体各项指标平稳后实施再植手术。此外,医生还会对伤肢近端及离断肢进行X线检查,测定伤者的血型,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
2.实施再植手术
断肢再植术是一项复杂、精密的手术。医生对伤者的伤口进行彻底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神经修复等操作,将断肢“接回”原位,并最大程度保留其功能。再植手术必须在伤者受伤后8小时内进行。否则,间隔时间过长,远端组织会因缺血而坏死。越早进行手术,断肢再植的成功率就越高。但全身多发伤无法耐受手术者、肢体损毁严重者、神经损伤严重不能修复者,无法接受再植手术。
一般情况下,多数成功进行断肢再植的伤者,如果没有发生较大的神经损伤,通过积极治疗、术后康复训练,可以恢复正常的肢体功能。如果断肢部位组织损伤范围较广,血管、神经等撕脱严重,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则欠佳。
术后护理建议
1.体位护理
伤者手术后应固定好伤处,卧床休息,卧床期间不能进行大幅度翻身等动作。卧床时应将患肢适当抬高,使其略高于心脏,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水肿。
2.保暖措施
寒冷刺激易导致血管痉挛,影响血液流通,可能使再植肢体出现坏死。因此,伤者家属要将室温调节至24~26℃,室内湿度保持在60%~70%,冬季尤其要做好保暖措施。使用红外线烤灯照射手术部位,有助于局部保暖,促进创面愈合。烤灯与照射部位应间隔40~60厘米。
3.疼痛护理
伤者手术后多有明显疼痛,家属应注意观察伤者的状态,如果疼痛剧烈应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及时用药控制。同时,可以通过播放电视、音乐、引导伤者深呼吸等方式,转移伤者的注意力。
4.饮食护理
伤者的饮食应清淡均衡,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适当食用新鲜果蔬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伤者应禁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诱发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阻力,还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使血流变慢,极易引发动脉危象(动脉血供不足或供血中断,引起组织或器官缺血),可能导致再植失败。
5.心理护理
断肢伤大多由意外事故导致,伤者对受伤、肢体残缺、长时间进行康复训练等没有心理准备,而且惧怕致残的结局,因此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家属应该积极安慰、鼓励伤者,让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如果心理问题严重,应及时求助于专业心理医师,帮助伤者调整心理状态。
术后康复训练
手术后2~3周,伤者的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为了保证伤者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的弹性,家属可以遵医嘱协助伤者进行关节的被动运动。注意活动要轻柔,以免疼痛。大约8周之后,患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有所恢复,可以进行主动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如用患侧肢体进行抓、捏、握等动作,训练灵活度和协调性。
训练阶段配合物理治疗,有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训练效果。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根据伤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