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情“话”意,与“幼”同行
2024-06-03孙多乾
孙多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温暖。班级教师秉持着“以爱育情、以情育情”的情感化教育理念,用欣赏的眼光悦纳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用自己的正向情感渲染并带动幼儿的情感,与幼儿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
一、爱为纽带,情暖童心
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保持积极情感型的师幼关系是以爱为纽带的。每天早晨,老师都会张开双臂拥抱每一个入园的小朋友,一个抱抱便是“老师很想你,很开心见到你”的情感表达。班里的大部分孩子看到老师也会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嘴里还不忘说:“老师辛苦了!”可班里的小若每次见了老师都不愿意打招呼,更别说与老师拥抱了。老师经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小若是一个非常内敛的孩子,对情感的表达较为羞涩。于是老师在“娃娃家”投放她喜欢的佩奇玩偶,引导其他较为活泼的幼儿经常邀请她一起游戏,同时组织幼儿开展以“爱的拥抱”为话题的团讨活动,鼓励幼儿用拥抱、语言给予同伴与教师温暖。在大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小若逐渐敢于用行动表达对老师和同伴的爱,并经常与老师、同伴分享她身边有趣的事情。
二、語言引导,润化心灵
不同的幼儿个性大有不同,全面了解幼儿能促进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煊煊刚入园时常被其他幼儿举报“煊煊打我”,经过老师的观察发现,他的意图是向其他幼儿传达他想和他们一起玩的想法,只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经验才会出现被其他幼儿误认为打人的行为。于是,老师结合情景,从简单的“我可以跟你一起玩吗?”“可以换我玩了吗?”“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等礼貌性交往常用语言逐步引导、丰富煊煊交友的经验与方法。现在的煊煊有了语言上的交往技巧加持,在班里不仅收获了许多玩伴,就连老师也成了他的好兄弟。老师在了解孩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润滑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内心。
三、情感归依,投桃报李
情感性理想的师幼关系是以情感交流为基础和动力的,需有师幼双方心灵上的共鸣。师幼间的信任、亲近及亲疏程度如同幼儿与父母间情感关系的翻版,积极的情感交流及由此形成融洽的心理氛围是师幼双方关系的润滑剂。这天,带病上岗的张老师在与幼儿做运动时咳了几声,见此情景的小哒转身来到饮水机旁接了一杯水送到张老师手里,其他幼儿也围到张老师旁,有的语言上关心“张老师你没事吧?”“张老师你喝点儿水就好了!”有的拍了拍张老师的后背,像极了妈妈呵护咳嗽的孩子的样子。
每个人都需要爱,教育是生命之爱的倾诉与关注。教师的嫣然一笑、点头肯定、轻轻抚摸对幼儿而言都是一种安慰和鼓励,幼儿会对教师形成情感依恋,在教师的身边能感受到安全、信任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