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碗“社交牛杂”汤

2024-06-01张小枣

大学生 2024年4期
关键词:社恐合作方甲方

张小枣

“社交牛杂”,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身上混杂了不同的社交状态,时而社恐,时而社牛。乍一看好像很怪,仔細一想确实很怪。一个人怎么能同时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属性呢?直到我进入职场后,亲眼见到了一位牛杂前辈,经历了“质疑她、理解她、成为她”的复杂心路历程,这才对“社交牛杂”这个矛盾属性有了一些感悟。

我本身是一个有一点社恐的人,之所以选择现在这家公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面试我的HR和直属领导都是温柔小姐姐,让我感觉公司氛围挺轻松自在,应该不会有太push的地方。进公司之后我发现,这里社恐者甚多,负责带我的同事甚至比我还社恐,能在聊天软件里说的话绝不当面说,下了班就直接“查无此人”,偶尔在电梯里遇到了,电梯门一开对方跑得比我还快。入职三个月,我连这位同事的全名都没搞清楚。

但是随着我过了试用期,和同事渐渐熟悉起来。我发现,社恐同事的神秘面纱下,竟然是社牛!

虽然不喜欢面对面谈话,但是在聊天软件上出口成章,跟全公司最牛气的财务据理力争,帮我和另外一个还没转正的新同事报销了加班车费;虽然下了班会“查无此人”,但是工作时间段内简直化身章鱼博士,可以在处理四个项目的同时,还带出了包括我在内的两名新人;虽然在电梯里的“small talk”尴尬到脚趾抠地,但是在接待“甲方爸爸”的时候,那叫一个春风满面,把挑剔难搞的甲方哄得服服帖帖。

我不理解但大为震惊: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社交牛杂”吗?后来我特意请教了这位同事,到底是怎么做到在社恐和社牛两种状态之间丝滑切换的?同事有点害羞,但还是回答说:“社恐是我的天性,社牛是后天技能。”

由于我们公司的业务很多都需要对接外部人士,不止是甲方,还有合作方、供应商、政府办事人员等,所以同事在经历了三年的社交毒打之后,自然而然地就学会了“营业式假笑”。但是一旦回到没有社交需求的业务上,马上就会打回原形。这也是我一开始接触到的她社恐的一面。

后来我就跟着这位同事学习,慢慢的,我也学着在多人会议上发言,尝试去对接之前从来没接触过的合作方,还会在面对甲方提出“五彩斑斓的黑”和“logo小一点的同时大一点”这类要求时,委婉但很坚决地说“不”。

不过这些社交场合大部分都发生在网络世界,现实世界中的我仍然话不多,不太擅长和陌生人“social”。于是我和那位同事一样,成了“社交牛杂”。而且我发现,公司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社交牛杂”:只在需要的时候释放社牛技能,独处的时候本性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

虽然都说社交技能是职场必备技能,但我并不认为职场就只需要社牛,或者说,我不认为社恐就一定要被“改正”。在职场上,社恐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把自己和工作中的内耗隔绝开来。就像带我入行的那位同事,她只喜欢在线上沟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和人面对面争论时产生激烈情绪。

归根结底,“社交牛杂”其实不仅仅是对外界的沟通方式,也是和自我沟通的一种形态。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情绪良好的舒适圈中。

责任编辑:陈思

猜你喜欢

社恐合作方甲方
你也“社恐”吗?
瘦 身
校园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吗
破产千金倒追落魄甲方:所有的好,不如刚好
成长相册
房地产工程中甲方管理成效提升策略
施工中的甲方质量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正视居间合作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