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动力大背景下汽车类专业教育教学方向思考
2024-06-01施兴华
摘要:汽车动力的改变和各种高新技术应用是对汽车的一场革命,它对汽车方方面面带来深刻的影响,正在改变与汽车相关的行行业业、人人事事,特别是与汽车紧密相关的教育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必须直面现实,快速研究对策,以主动从容面对,方可求得发展先机。
关键词:汽车新动力;汽车新改变;职业教育;汽车专业变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绿色、低碳、环保生产生活大勢已经不容许高污染、高能耗的汽车存在,各种替代型甚至革命型的新动力汽车正纷纷出现,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必须顺之、变之、行之、改之,积极面向未来、面向交叉融合、面向学生主体、面向开放创新。
1 汽车动力的改变是时代的必然
汽车的动力都在以地球为本、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进步为本,主动进行自我革命,快速采用满足、适合那个时代的新能源、新动力、新技术,在创造、创新中不断求变、应变,以求得生存与发展[1-3]。
1.1 柴油机、汽油机的没落
柴油机、汽油机内在无法回避的问题使其站在了风尖浪口上,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怎么办?汽柴油不可再生后怎么办,近几十年的努力一直无法解决、面对,退出舞台是大势所趋。地球只有一个的忧虑,上亿汽车之滚滚车流所排出的尾气、噪声,对传统汽车进行革命谁也无法阻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须,“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的命运共同体持续不断压缩传统动力汽车生存空间。柴油机、汽油机自身局限,柴汽油燃烧所带来的致命缺陷及柴汽油未来极大的其他潜力,还有日趋枯竭的原油让柴油机、汽油机穷途末路。
1.2 新动力出现的必然
汽车与人形成交通命运共同体后,不断呼唤着新动力的出现,催生着新动力的出世,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对柴油机、汽油机的致命问题形成共识,倒逼着使用新动力政策的出台。各种新技术的强力支持,汽车已经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时代,成为众多最高新尖端技术融合创新的大平台。新动力探索的初步成绩,纯电动汽车的充电快捷性、低成本及高续航里程在快速完善和解决,新动力、新汽车已势不可挡。政府的强力推动,各国政府对汽车新动力的采用和保护力度与日俱增,通过新基建把新动力汽车需要的市场配套设施设备进行大规模建设。
2 汽车新动力改变了汽车现状
伴随着汽车底盘各系、各总成的更新、更替、更换,是汽车电气设备的时代化、当代化、现代化,是汽车车身的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一切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最交叉的技术完美地和传统汽车最合理的成份实现最有机的结合[4-6]。
2.1 对传统发动机的颠覆
现代汽车“起于发动机、兴于发动机”,但因能源所困、因污染所忧、因发展所需,必须对汽油机、柴油机说再见,而以天然气、氢气、乙醇和电力等作为汽车新动力已势在必行。发动机危机,一方面全力改造当前发动机,尽可能提高经济性、增强动力性、减少排放性,另一方面减少增量,寻找替代品。发动机消失,中国政府给出了落后汽车退出市场的时间图、路线表,直至传统汽车彻底消失。发动机取代,前沿技术、交叉技术、边缘技术前所未有发展,新汽车、新动力很多瓶颈技术已取得实质性突破,新动力的成熟将取代传统发动机。
2.2 对汽车底盘的倒逼
汽车底盘因发动机的变化、变革、变新,已不能完全与之匹配、相通、共融,必须一个一个系统、一个一个总成、一个一个零件替换,甚至是新的原理、新的过程、新的模式替代,逼着汽车底盘快变、善变、应变。零件换代,汽车底盘每一个零件都要能较好适应新动力的要求,底盘四大系之上千个零件都面临重新洗牌和定位,更多新材料、新设计和新功能的零部件纷纷登场,进行了一场自我革命。总成升级,汽车底盘传统总成的功能性、先进性已无法胜任当下新动力的要求,各种高尖新零件如何有效构成一个全新的总成正在取得各种突破、正在全新升级。系统开发,新动力、新追求正在使汽车底盘传统系统倍感压力,新技术的大量涌现为破解系统难题提供了可能,新系统正在出现。
2.3 对电气设备的升级
电气设备的服务对象发动机和底盘一改变,它必须随之同变、共变、应变,新动力、新底盘在求新中质变,提出更多电要求、电渴求、电需求,这一切催生着新的电气设备,最富时代科技含量的电气设备纷纷亮相。网络化,计算机网络让汽车与整个世界融为一体、变为一体、行为一体,目前的区块链技术正全面渗透到各环节,物联网之车联网使用正在变成现实。信息化,新动力下的新汽车正在快速吸收着、应用着当前的最好信息技术,全力构建汽车内部、汽车之间、汽车与外界信息共同体。智能化,汽车行业智能化时代从设计到制造、从使用到维护、从培训到教育,呈全面展开态势,其中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使汽车智能化水平达到新的制高点。
2.4 对车身科技的追求
车身最具个体性、审美性和时代性,发动机、底盘、电器设备都变了,车身同样在迅速改变,让自重更轻、自身更亮、自我更特,以满足当代个性化、个别化和个体化差异需求。轻量化,不断精准化、精细化考虑各零件、总成、系统的外形、造型、重量,力争达到最小轻量化,特别是汽车外壳,它内挂各总成、各零件,对外还要挡风雨。人性化,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体现在对车身的设计上,一方面须兼顾各系各总成各零件的科学合理布置,另一方面更要考虑行驶和乘坐感受,使舒适、安全、艺术、科技和智能一体化。个性化,现代汽车作为身份象征、家庭标配、价值体现,前所未有地得到重视,各种先进技术已完全实现了对汽车颜色、形状的不同追求,让车车不同。
3 汽车新动力下的职教类汽车专业要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被定性为类型教育和汽车新动力的深入推进正在互相交织,“怎么看”和“怎么办”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教”和“如何做”是一个紧急的工作。新动力的出现对汽车专业教育教学将会带来全方位的冲击[7],它将系统性地改变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设备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转化、观念进步、教改教研和教学管理,不仅教师要转变、教研室更要变,教管部门同时也要变,伴随着从教学方向、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手段、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的全方位、全人员以及全过程转型,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教育教学工程,新时代呼唤全能型、全科型教师。
3.1 专业转型
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必须紧盯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方向、必须紧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必须紧盯行业企业发展趋势,面向用人单位所需、面向家长所想、面向学生所求,新动力汽车就是世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产物,我们必须紧随。
(1)专业重新定位。对汽车专业原有理念、价值、追求及配套的相关支撑资源必须要再审视、再反思,对专业的传统内涵应慢慢淡化,对专业之间的相近、相关、相联交叉要逐一重视,对围绕新动力下的汽车类各专业,应站在大机电、大背景、大系统下快速融合。
(2)专业重新再来。在专业新定位的大前提下,可分阶段有目标、有步骤进行转变、转型、转化,可充分进行校内外专业调研,首先在模仿先进中进行跟随,结合专业校情快速消化吸收,接着要善于并行发展,扬自己专业的优势和特长,最后要敢于超越,成为领先者、领跑者。
(3)专业重新构建。在稳住已适应并领先的专业基础上,更要充满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眼光,随时思考我现在的专业还能存活几年,未来的专业在哪个方向、哪种领域、哪些方面,主动办社会几年后最紧缺的、最急需的专业,新动力的汽车新专业,应充满专门化、交叉化和综合化。
3.2 课程转变
课程随着专业转,要充分发挥其为专业服务的功能,用系统思维思考职业教育三年各学期所开课程,走一条与传统汽车专业完全不同的新路,充分考虑各门课程的时代性、领先性及课程之间的互动、联动,让课程新起来、优起来、强起来。
(1)快转课程体系。用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统筹课程体系建设,能较好做到随外界发展而灵活快速调整,在稳定中有突破,在发展中有增减,围绕核心之重点课程建立课程群,让其互相服务,围绕核心之技能建立课程技能块,让其互相支撑,围绕核心之追求,建立课程链,可拓展、可延伸,让其互相融通。
(2)优化课程结构。面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时代要求,必须减存量,不适宜、适合、适应的课程不再开设或减少课时;快速增新量,当前汽车正在采用的、国家大力倡导的、很快变成现实的,如通信类、网络类; 必须求质量,不能盲追,应结合校情、学情、教情、行情,稳中求进、稳扎稳打、有效开展。
(3)重视课程关联。各专业之间的壁垒、隔阂必须打破,“老死不相往来”只会“速死”,“老死”的机会都没有,汽车专业必须要有电专业、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自动化专业、人工智能专业和机器人等专业提供相关课程支持,形成新的课程体系,才能办好当下和未来的汽车专业。
3.3 设备转新
专业转型一经确定,课程体系一体构建后,设备应同步配套跟进,按照适用、合理、先進的原则给予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充分保障,让专业有物质支撑、课程有技术后盾、教师有设备可用,通过各种实验实训室建设,确保分级分类分别提供对应保证。
(1)推陈出新常态化。减“陈”出“新”,兼顾现实和发展,对“古典式”“传统式”实验实训设备,可选择性保留,但要逐渐远离。瞄准早晨初升的太阳去全力追求正在出现的、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新事物、新需求、新专业,在允许的条件下重建、构建、新建与之对应的新实验实训室。
(2)分类发展精细化。新专业、新课程、新目标之交叉性、综合性、前沿性对实验实训室的分类提出全新要求,不仅重视最通用的机械类、液压类、电气类、通信类、网络类、检测类,更看重它们更新、更深、更精、更细、更高的互联互通互关互享分类,以适应单元化、模块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3)逐步推进系列化。可按基础型、应用型、科研型进行系列化实验实训室建设,基础型可为各专业共用共享;应用型可围绕几种典型之最新车型进行结构、使用、维护、诊断、修理和销售等有重点、有特点、有关键点有核心点建设,为新型汽车的快速应用服务;科研型为名师、能师、大师而备。
3.4 教师转岗
新动力汽车是当今世界两个大局观大背景下的产物,让每一位汽车工作者重新定位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行、顺势而为,定好自己的位、把好自己的向、瞄好自己的标,不能藐视大势、无视大局、轻视大变。
(1)定位要精准。面对新动力大背景下的汽车类专业转型,需要每一个教师通过理论教学去实现课程转变,通过在实验实训室的实践教学去充分发挥各设备的功用,对过去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必须适可而止,一定要做一个追随大势的适合者,不能再落后下去,快速做一个勇立潮头的适应者,融入教改大潮。
(2)方向要精确。职业学校教师应朝什么方向前进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要么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且能较好胜任的教学者,需要懂学生、乐教学;要么做一个甘于坐冷板凳且能较好坚持的科研者,需要懂技术、爱钻研;要么做一个愿意奉献的孺子牛且能任劳任怨的服务者,需要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3)目标要精细。结合学校各种教学岗位实际和自己主客观条件,重新一次自我成才奋斗,或成精通某几项汽车技术的特殊人才,专攻某个点或某个段;或成擅长某几个领域、几个方面的专门人才,专攻某个面或某个体;或成贯通很多专业、很多领域的系统人才,专攻全方位或全方面,变成一个全科式顶尖人才。
3.5 观念转化
拥有与时俱新的理念才能大有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面临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更要率先自觉转变各种观念,从过去的习惯中走出、从以前的想法中走优、从传统中的做法中走开,到最新的专业中去、到最新的技术中去、到最好的状态中去。
(1)早转早主动。新时代之新动力汽车下必须要求有新观念,教师和学生大多是站在那个时代制高点和风口浪尖之人,是最先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追求之人,面临当下时代大潮,决不能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而成“大浪淘汰者”,不转者,将无“活”路。
(2)快转快进步。知识、信息和技术处于常态化大爆炸状态,慢转变者没有出路,职业教育正在一年多变,作为教师,面对新动力下、新技术下、新要求下要快速做到“我要学”之即刻学、“我必学”之生存学、“我乐学”之高质学。
(3)善转善成功。首要的是学习形式,多探索实践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一定要注重学习效率、效能、效果;然后是知识合成,补充完善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适应全科式教师的需求,以应对教育教学中各种突发问题的挑战;最后是技术合成,全方位全领域学习最新汽车技术,有能力做学生学技术的引路人、领导者。
3.6 措施转硬
新动力汽车的教育教学及配套的相关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转变,必须要用铁的纪律和要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让每人都有责任、每事都有标准、每项都有考核,把好全程、控好全部、做好全局,让严的主基调贯穿所有工作始终。
(1)使每人清醒到变。这是必过门坎,每位教师一定要抬起脚迈过,不能被自我拌倒而起不来,或不愿站起。这是必经历程,要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时代变化、教育转类同向、同行,不能绕过。这是必须通过,大浪淘沙、逆水行舟,决不能回到过去、回到原点、回到落后。
(2)使每项改正到位。一定要思政到位,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一定要拿起思政“武器”去发挥它的“战斗力”。一定要培训到位,使培训有时代性、针对性、科技性;一定要整改到位,针对专业建设、课程问题、设备短板、观念落后和整改不力等现象,一定要从严、从快、从重处理,解决老问题,不出新问题。
(3)使每事考核到人。教学计划从实,对全新专业新课程的站位一定要高,对改造专业新课程的角度一定要变,对传统专业新课程的看法一定要改。教学实施从细,一定要从细处着手、從小处做起、从微处发力。教学考核从严,无论开始、过程、结束,一定要贯穿严的基调,需要严到事、严到人、严到底。
4 结束语
作为职业学校,面对新动力大背景下之汽车专业大势一定要准确识变、正确快变,不能再有丝毫的犹豫和徘徊。要以时不我待和机不可失的紧迫心态重新梳理当前的汽车专业,结合当前的和5 年后、15 年后,甚至30 年后的汽车发展大路径、大轨迹以及大方向,重新改造、改革、改变现有专业。要多条腿走路,循序渐进式推进,多种专业成分、多种专业形式、多种专业发展并存,进行与之配套的人、财、物、制度变革,保障之、助推之、行动之,以全变应快变、以主动应时代,求得生存与发展先机。
【参考文献】
[1] 周梅芳, 罗英. 新能源汽车概论[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2] 崔胜民. 新能源汽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 王政. 汽车产业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N]. 人民日报,2023-10-18(018).
[4] 王志远, 许牙杰. 推动产业升级 智能汽车发展有哪些新路径[N]. 中国青年报,2023-10-26(012).
[5] 沈文敏. 透过上海车展看汽车行业发展新趋势——电动智能汽车抢占新赛道[N]. 人民日报,2023-05-04(007).
[6] 马艳. 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启动[N]. 中国工业报,2024-01-26(004).
[7 ] 刘敬忠, 金忍冬. 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对汽车专业教育的变革需求[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1(01):77-79.
作者简介:
施兴华,本科,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发展、文化、故障分析和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