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现状及对策探究

2024-06-01王丽

甘肃科技纵横 2024年4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专利分析科技创新

摘 要: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区域竞争力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专利数据,以甘肃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为研究对象,从专利申请与授权、有效专利拥有量、技术研发合作、专利转移转化等多个维度,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甘肃省科技创新与转化运用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甘肃省专利产出不断升高,企业专利增长迅速;产学研合作规模逐步扩大,校企技术合作活跃;专利转移转化能力增强。但同时存在企业发明专利占比不高,创新质量呈现出向低水平转变趋势;高校院所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供给不足,转化运用水平仍然偏低等问题,文章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针对性对策和建议,为加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专利分析;甘肃

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6375.2024.4.005

*基金项目: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服务项目“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22ZSCQ080)。

作者简介:王丽(1979-),女,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专利信息检索与情报分析。

0 引言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不断推进,甘肃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以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省为抓手,聚焦资源禀赋,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持续增加创新投入,加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十三五”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2022年甘肃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 54.92%,比 2016 年提升了 4.29 个百分点。然而,从全国视角出发,甘肃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0个百分点;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3位,比2016年下降5位,折射出甘肃省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发挥不足。要提升创新驱动效能,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须要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有客观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专利是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是构成创新由知识价值向经濟价值转化的主体。基于此,文章以甘肃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下简称“三大创新主体”)“十三五”以来专利作为数据源,对甘肃省科技创新与转化运用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揭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阻碍因素,为加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1 数据来源

智慧芽(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深度整合了从1790年至今的全球170个国家/地区的1.8亿专利数据,提供精准、多维度、可视化的专利及研发情报。文章数据来源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选择原始申请(专利权)人地址字段为甘肃,原始申请(专利权)人类型分别选择企业和院所/科研机构,申请日2016—2022年申请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然后根据企业注册登记地、教育部发布的甘肃省普通高校名单和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科研机构名录,对检索结果进行人工筛选和数据合并处理,最终获得三大创新主体有效数据97 840条。数据检索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6日。

2 甘肃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2.1 专利申请及授权分析

2016—2022年,甘肃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97 840件。由图1可知,企业专利申请总量远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达65450件,占申请总量的66.9%,其中发明专利占比不足三成。高校专利申请量介于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发明申请占比接近四成;虽然科研机构专利申请数量不占优势,但其发明申请占比高,达63.0%。从发明授权率看,2016—2021 年,科研机构为46.6%,高校38.0%,企业最低为19.3%。可见,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相对较高;企业创新产出高,但创新结构不平衡,创新质量和水平亟须提高。

根据图2显示,2016—2022年各创新主体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企业增速最快,2022年申请量较2016年增长3倍,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这与甘肃省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对企业创新政策扶持密不可分。高校申请量在2016—2020年保持逐年递增,2021年开始出现下滑,分析认为,高校停止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奖励、逐步取消对专利授权的奖励政策可能是影响其专利申请量出现下降的主要因素。从发明授权量看,2017—2022年高校授权量稳居创新主体首位,科研机构授权量在2021年以后超越企业,上升至第2位,与高校一起成为发明专利产出的主力军。同期,企业发明授权量开始下降,授权量从2016年的第1位跌至三大创新主体最后一位,创新质量呈现出向低水平转变趋势。

2.2 有效专利分析

有效专利是指已授权并维持有效的专利。有效专利数量能够反映专利实际存活情况和创新主体累积创新能力,有效专利占比是统计之日维持有效专利量与授权专利总量的比值,二者可以表征专利的市场价值[1]。有效专利维持时间能够测评创新主体专利运用市场化水平[2]。由表1可知, “十三五”以来,各创新主体发明专利有效占比均高于实用新型专利;企业和科研机构专利维持情况总体优于高校;高校实用新型占比高,维持率低,导致专利总体维持水平不理想。企业维持7年的发明专利占比明显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说明企业发明专利占比及授权率虽然最低,但其更注重发明专利的储备和市场运用价值。

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之间及创新主体内部专利权人专利拥有量进行对比分析(表2)发现,在有效专利拥有量TOP10创新主体分布中,排在前10位的企业,以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有色金属、煤炭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龙头企业为主,表明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甘肃省“双一流”高校兰州大学和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5所省属高水平建设高校、6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分别占据前6位,专利拥有量占各自有效专利总量的六成以上,创新引领作用显而易见。同时,也反映出创新主体内部不同个体之间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2.3 技术研发合作分析

技术研发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重要途径[3]。 “十三五”以来,国内24个省市区的408家企业分别与甘肃省内25所高校和41家科研机构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其中省内企业260家。合作专利技术产出由2016年的96件逐年上升至350件,到2022年共提交专利申请1 248件,占三大创新主体专利总申请量的1.3%。其中,超过七成的企业与高校合作,省内企业占70.6%,符合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近三成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省内企业占比51.1%。江苏、北京、山东是高校院所跨省合作企业分布较多的省份。从申请类型和授权率看,企业合作申请中发明申请占比最高,为63.2%,授权率32.4%,明显高于企业单独申请时发明专利平均授权率(19.3%),其创新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表明通过寻求技术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质量与水平已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和策略选择[4]。

2016—2022年,在甘6所高校和6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共998件,占产学研合作申请总量的80%。由表3数据可知,兰州大学、国家级科研机构与外省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的占比更高。相反,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5所省属高水平建设高校与省内企业合作更为活跃,专利申请数量占到校企合作总量的八成,说明重点高校在支持地方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表3中创新主体与甘肃省有效专利拥有量TOP10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度重合,表明合作机构研发实力越强,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创新效应越显著。

3 甘肃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现状分析

3.1 有效专利转移分析

有效专利转移转化数量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科技市场活跃度与科技成果转化力度[5]。2016—2022年,三大创新主体流转有效专利共5 246件,其中转让专利1 854件,转入3 392件,实用新型占比64.3%。根据专利流转数量由高到低对创新主体进行排序,靠前的创新主体与表2中有效专利拥有量在前10的主体分布一致,仍然以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为主。前二者专利转移主要集中在集团和科研机构内部,高校专利则主要流向企业。

对三大创新主体2016—2022年专利流转情况进行分析(图3),企业为专利流转的主体,占流转专利总量的77.6%,转入专利高于转出专利数量,表明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不匹配,需要进一步引入先进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转出703件专利,发明专利占比为73.8%。其中,高校九成以上的专利转让给企业,科研机构流向企业的专利仅占其转让总量的26.5%,二者转让给省内企业的专利占其总量的26.9%,在企业转入专利中占比不足5%;实用新型专利转让给地方企业的占比更高,表明省内企业对高校院所技术成果的吸纳能力不足,同时也说明高校院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不够。

转移专利中,与甘肃发生跨省转移最活跃的省份是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位于第一梯队的江苏、广东、浙江和第二梯队的山东4省,专利流转数量接近转移总量的五成。甘肃省内流转的专利中,兰州、天水、张掖、酒泉、金昌5地企业占比超七成,表明这些地区依托特色产业基础,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集聚优势,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活跃的科技市场。其中,兰州是专利流转数量最多的城市,接近省内流转专利总量的五成。从创新主体类型及专利转出占比看,科研机构专利转出的数量占其有效专利总量的比例相对较高,为 9.4%;其次为高校3.1%,企业最低为2.9%。

3.2 专利许可和质押分析

专利实施许可和质押是专利转化运用,实现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2016—2022年,甘肃省三大创新主体申请的专利许可实施或专利转让后由受让人许可实施的有效专利共98件,质押专利521件。其中,实用新型占比89.3%,普通许可占八成。企业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体,2016—2022年,专利转化运用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至2023年被许可实施的专利共80件,质押专利506件(图4)。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利由专利权人自行许可实施,共18件,以发明为主。

专利质押方面,截至2023年11月1日,甘肃省13个城市93家企业共质押专利506件,专利质押数量从2017年的6件逐年递增至2023年达359件(图4),质押企业主要分布在张掖、兰州、嘉峪关、酒泉、庆阳等创新优势相对突出的地区,表明以上地区通过完善企业专利权质押融资政策措施,在激励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专利技术转化运用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成效。高校院所专利转让后由企业出质的专利共15件,山东、江苏两地企业占比更高。

按专利被许可数量由高到低排序,表4中分别列出了排名前9位的创新主体和对应被许可实施的共74件专利分布情況,其许可数量占三大创新主体许可总量的75.5%。其中超过九成的专利由天水、张掖两地企业的专利权共有人或专利权受让人许可实施,实际由甘肃企业许可的专利不到一成,表明上述两地企业创新水平较高,但产业化应用能力不足。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许可人集中分布于北京和滨州,专利被许可给与原始权利人同行的当地企业实施,折射出两地专利转化主体之间已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创新关系。高校院所专利许可人集中在兰州,兰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家机构许可专利量占高校院所许可总量的61.1%。从专利许可率分析,科研机构为0.25%,企业0.21%,高校许可率不到0.1%,三者转化运用水平严重偏低。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文章以2016—2022年甘肃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为数据源,对甘肃省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运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创新主体创新产出整体呈上升趋势。企业创新产出快速增长,创新结构不平衡,不断增长的实用新型产出和逐步减少的发明授权量使企业创新结构呈现出向低水平转变趋势。高校、科研机构发明占比高,是甘肃省发明专利产出的主力军。大型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水平建设高校创新资源聚集,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凸显。(2)企业和科研机构专利维持情况总体优于高校,企业发明专利占比及授权率虽然最低,但其更注重发明专利的储备和市场运用价值。(3)技术研发合作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质量,但产学研合作产出占比低。校企合作是产学研合作的主要模式。(4)专利权转让是专利转化运用的主要方式,企业是专利转移转化的主力,转让专利数量低于受让数量,产业发展需求和科技创新水平不匹配。(5)高校、科研院所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专利转化运用水平严重偏低。华东地区是省际技术转移最活跃的地区。

4.2 对策建议

(1)构建以企业为主导, “产学研政”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甘肃省中小企业占比高,创新能力弱,大部分企业产出和吸纳科技成果的能力不足;高校、科研机构集聚科研资源及人才优势,拥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但转化运用水平低。现阶段,企业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技术合作的规模虽然在逐步扩大,但仍处于探索和无序状态,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健全和完善产学研合作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制度,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起长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导,集创新资源、企业需求和研发能力于一体的产学研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质量和效益,促进高校、科研机构成果就地转化的同时,也有利于深入推进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企业规模、地方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6]。近年来,甘肃省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不断增加的同时,量多质低问题凸显,仅仅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很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在此情形下,企业应从侧重创新数量向注重创新质量转变,重视技术创新的产业化与市场化效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政府在保持财政科技投入持续稳定的同时,应加强对企业创新产出和运用效益的动态监测评估和绩效考核,筛选、壮大优势企业规模实力,加快企业由政策投资驱动向以自主创新为主转变。

(3)构建知识产权质量全流程有效管理机制,提升高校专利创造质量与运用效益。创新质量贯穿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创新价值是各链条信息流有效传递的最终表现。高校是创新的主要源头,然而,创新动机的异化与市场需求的偏离成为制约其专利转化的主要障碍。一方面,高校应转变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科研理念,突出转化应用导向,将创新质量管理嵌入创新价值实现的各个环节,建立知识产权质量全流程有效管理机制,促进创新效益实现[7]。另一方面,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优化创新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和转化热情,从源头上形成有利于转化运用的科技成果。

(4)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路。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甘肃省中小型企业占比高,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弱。高校、科研机构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但其产出成果技术成熟度低,市场化和产业化应用前景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难以向现实生产力转化[8]。政府应充分发挥方向引领、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资源协调等方面的组织推动作用,加快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行业骨干企业等共同建设成果转化平台,通过提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通道。同时,根据转化链及产业端需求,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培育与引进力度,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5)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甘肃省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产业规模有限,产业结构低级化问题突出。近年来,甘肃省已与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上海等东部地区及青海、宁夏等西部省份建立科技协作,共同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甘肃省应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间技术研发、技术转移、市场拓展、人才交流合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聂洪涛,韩欣悦. 我国有效专利区域发展“马太效应”困境及其调适:基于分层回归的实证研究[J]. 经济论坛,2021(8):86-96.

[2]郭亮,姚清晨. 专利市场化视角下校企发明专利维持时间影响因素比较研究:以华为和华南理工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3):106-113.

[3]亢延锟,黄海,张柳钦,等. 产学研合作与中国高校创新[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10):129-149.

[4]金晟男,武力超,薛洲,等. 校企合作、企业创新与企业价值:来自高技术产業的新证据[J]. 南方经济,2023(10):127-144.

[5]许美芳,黄晓东. 基于专利信息的我国省域“十三五”时期技术转移特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23,20(4):23-29+72.

[6]冯根福,郑明波,温军,等. 究竟哪些因素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基于九大中文经济学权威期刊和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再实证[J]. 中国工业经济,2021(1):17-35.

[7]程龙,唐恒. 强国背景下的高校专利质量管理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2019(12):27-31.

[8]宗倩倩.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实障碍及其破解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4):106-113.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 Gansu Province

WANG Li

(1.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2.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ormation Service Center,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enhancing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patent data, taking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Gansu Province as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Gansu Province by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patent appl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effective patent ownership,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nd pate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tent output of Gansu Province is increasing continuously,and the enterprise patent is increasing rapidly; the scale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has gradually expanded,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ctive;the ability of pat?ent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enhanced. However,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ow proportion of invention patent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trend of innovation quality towards low level; the insufficient suppl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from universities and institution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low level of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Gansu,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ccelerating reg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patent analysis; Gansu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专利分析科技创新
国际云制造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及启示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专利分析在产业创新中的利用
钠离子电池的专利技术综述
稀土发光材料专利分析综述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